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产生的途径、主要的形式的基础上,及与资本主义的剥削相比较之下,对其劳资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又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看到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合作的博弈关系,进而对其劳资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雇主从事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应拿到更高的酬劳。  相似文献   

2.
杨文 《前沿》2011,(18):99-102
本文运用共同体思想界定、归纳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内涵和特征,探讨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指出马克思劳资利益对立统一性观点和邓小平保护工商业者和维护职工利益并存观点,为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私营企业劳资利益的统一性,内在地要求劳资双方共享经济剩余。企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要求私营企业劳资双方要致力于构建私营企业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王强 《求索》2007,(1):226-229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解放初期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宇明 《前沿》2011,(14):139-141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三大措施——制定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政策、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民主改革形成新型劳资关系、发挥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作用;并分析了建国初期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劳资两利"思想是建国初期我党的治国纲领之一,也是调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劳资关系的基本准则.随着这一理论在私营企业中的成功实践,不仅理顺了当时尖锐对立的劳资关系,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的任务,为稳步地实现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春立  陈彦彦 《前沿》2011,(15):107-109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合作、妥协、对抗的发展态势。其中,劳资双方紧张对抗时劳资关系的常态,即劳资矛盾与冲突。无论劳资矛盾与冲突最终通过消极内耗与罢工反抗的非正式途径,还是通过中介协调、集体谈判和契约规制的正式途径得以化解,均与劳资双方力量的对比、政府协调劳资关系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社会公众的支持失度密不可分,各方在各自利益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日益严重的劳资冲突表明劳资矛盾已经是目前我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危害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劳资关系,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关于"节制资本"的思想对于协调劳资关系、克服劳资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里,节制资本,协调劳资关系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在充分发挥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节和均衡作用方面,我们的政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改革和改进,而首先最根本的是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执政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产权要素、工会要素和政府要素。在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较好地协调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其中,协调私营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要注重在劳资政三方博弈中的政府作用,在协调股份制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中要注意到劳动者持股对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卫芳 《前沿》2009,(11):99-103
解放战争时期,在经济、政治因素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进一步发展并趋于完善,创造性地建立了劳资兼顾的合作分红制度,制定了劳资双赢的争议处理办法,并积极探索劳资协商的民主管理形式。这一时期党的"劳资两利"政策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是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原则,以此作为党的"劳资两利"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最高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和谐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处理近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坚持政治领导与法制建设并重的原则,努力地把劳资关系的重构纳入有序和合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王强 《求索》2010,(5):228-231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内在本质、发展趋势和消亡途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资两利"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创新理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这一政策超越了劳资矛盾与冲突的"扩大论",提出了"调节论";超越了劳资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对抗论",提出了"合作论";超越了劳资问题根本解决的"暴力革命论",提出了"和平改造论"。  相似文献   

11.
殷蕾 《人民论坛》2012,(36):124-125
劳资集体协议制度是瑞典实现和谐型劳资关系的法宝。其内涵、价值理念、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对我国劳资制度的建立、劳资关系的改善具有参考价值,如健全工会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制定有效运行的制度框架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缓解日益尖锐劳资矛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韩春 《前沿》2012,(16):94-96
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引发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使中国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而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使劳资矛盾与劳资冲突问题成为当前中国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系统研究劳资关系治理机制,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资力量逐渐失去平衡,现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协调劳资关系、平衡劳资力量、实现劳资和谐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共存共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存在法律缺失、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薪资福利不合理、工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给私营企业运营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此,应制定完善的劳资法律制度,政府、私企业主、员工间要通力合作,多渠道妥善解决劳资问题,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劳资政策的发展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劳资政策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从笼统粗略到细化详实、从重视物质财富的增长到重视人的发展、从单纯的经济范畴到综合的社会范畴的转变,这是党和政府坚持理论创新、加强法制建设、转变发展理念、致力劳资和谐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但在劳资冲突日益显性化且面临国际劳工标准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私营企业劳资政策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市场萎缩、订单减少、银根紧缩、竞争激烈,导致非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有的触发了多年积压(隐性)的劳资矛盾并演化为纠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缺  相似文献   

17.
徐阳 《传承》2010,(33):14-15
建国以来我党在对待劳资关系的方面经历了1949-1957年间劳资两利时期、1957-1978年间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关系时期和1978年至今劳资关系迅猛变化发展时期。在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我党劳资合作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第三方介入劳资集体争议的行为模式的学说主要有"委托代理说"、"工会主体说"以及"多元治理主体说"三种。经过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层次分析,发现以上三种学说都很难契合我国目前的劳资关系现状。强调理念与利益相结合的政府主导下的商谈性公共交往模式建立在"劳资合作"理念上,能够屏蔽权力和资本的不当干预,是符合我国目前劳资现状的第三方介入机制。在此模式下,第三方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与劳方、资方展开平等的、常规性的商谈性交流活动的方式将劳资集体矛盾的解决纳入到正常的纠纷解决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工会是劳资矛盾对立的产物。面对劳资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如何组建外企工会并使之有效运行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认真分析探讨目前国内外企工会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平衡外企的劳资矛盾,真正发挥外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与解决劳资矛盾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和谐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都说"贷款难",银行却说这些企业资信差,不保险。然而,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包括个体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资金"这条流动的"生命线"。银行界认为,关键还是要规范双方的信贷规则。南京城市合作银行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办法,核心是规范贷款程度和贷款方式。这个办法尽管还没有最后实施,但是已经引起了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关注。目前,南京有民营科技企业2千多家,私营企业9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