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状元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他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教育家,本质上更是一名政治家。本文论证了张謇的政治家身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謇在清末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肯定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张謇将南通打造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培育了近代的南通精神,对南通城市的突破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对南通精神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南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元周 《人事天地》2007,(11):20-21
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四人齐名,背景却大不相同。张之洞和张謇有科举功名,前者是封疆大吏,后者是状元及第,范旭东虽然幼时家境穷苦,但有兄长范源濂的帮助,也能够东渡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相比之下卢作孚的成功更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产生、发展、废除跟江西政治息息相关。科举废除之后,民间有"科举废,江西霉"说法。对比发现,民国江西官员数量比例比清朝大幅度减少;级别上,官员级别越高,其降幅更为明显,江西几乎丧失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此外,科举废除还导致省内各地区政治力量的变化。由此而知,科举制度废除确实是江西政治衰落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夸大,相比于其他因素,其依旧只是表层因素。  相似文献   

4.
田秋被誉为“贵州科举教育之父”。他不仅以学识渊博、刚直敢言而卓声当朝,而且还以身居庙堂,不鄙南荒,勇于推动贵州教育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对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贵州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仍然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田秋对贵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略作论述,为探求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美誉由吴良镛院士命名。这一命名并非无中生有,也并非高调称赞。这是吴良镛先生对南通近百年历史的真实赞誉。一百多年前的南通堪称新时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那时的世界没有"软实力"概念的出现,可是张謇先生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业救国方式,无形中发展着南通这座古老的城市。本文通过三大部分的论述,首先在回顾南通城市发展历史的同时,分析张謇先生对近代南通城市软实力构建所起的积极探索意义;其次根据世界各国对"软实力"定义及基本要素的分析,阐述南通现今城市软实力的基本概况;最后对今后南通城市软实力创新构建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扎实推进<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努力开拓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事业新空间,使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十一五"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地持续开展教育干部培训事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屺怀是浙东教育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是闻名浙江省内外的近代教育家。陈屺怀教育思想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主张废除科举,倡导西学;主张普及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主张发展师范教育,重视课程设置革新与女子师资的培养;主张教育与革命并行,实现教育平等,实施人格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他忧国忧民、救亡图存,是爱国主义的典范.为完成强国梦,他选择了"舍身饲虎"的办厂之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至死不渝.他亦政亦商,是政商互动的楷模.他兼具官员和经商者的双重角色,凭借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深刻理解,较好地处理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他从事公益,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近代儒商的杰出人物.张謇的儒商本色最为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商境界;义利并重,以诚信为根本的儒商准则;体恤民众,以回报社会为宗旨的儒商关怀.  相似文献   

10.
宋代科举取士数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大大超过了之前与其后历代.由于方法不当,宋代扩大取士的结果与统治者的初衷相去甚远.当前高校"扩招,,政策的初衷是艮好的,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其结果也可能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分析宋代科举扩大取士的状况、原因与结果,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认识"扩招"问题及理性地推进高校"扩招"不无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坚定不移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为澳门的"爱国爱澳"教育工作创造了安定、和谐、繁荣的政治经济环境;坚定不移坚持"去殖化"教育方针,将"爱国爱澳"教育作为澳门教育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依靠国家做好"爱国爱澳"教育工作;坚定不移走全社会齐抓共管做好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工作之路,取得了"爱国爱澳"教育方面的宝贵澳门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謇是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他实业救国、实干兴邦,以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觉,以舍我其谁、甘为牛马的气概和"舍身喂虎"的精神,探索救国救民的方式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福泽百姓的榜样.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弘扬"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生意识、"洞明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发挥企业家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力量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优化专业学位教育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当下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迷失了自己应有的"特色",存在着诸多"错位"现象:价值取向上重学术而轻专业;培养过程中重经验而轻新问题;教育体系上重传统而轻特色。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当科学优化培养模式;灵活制定和落实政策,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凸显自身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海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史专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他致力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史专题研究.他首创了"科举学",提出了"为科举制平反"的主张,强调理性评价科举的基本立场.在高考问题上,他主张采取务实渐进的态度,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高考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于学无所不窥",在近代"治西学者,无其比也"。深厚的西学功底,使得严复更能洞彻中国贫弱的症结所在,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救国论。在指出科举取士与传统学术的弊端之后,进而身体力行地通过办报馆、译西书、兴学堂来增广见闻、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严复的教育救国论的特质体现为:以社会有机体论为基础的致思理路、冶中西于一炉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与科举     
自科举学创立以来,学者对科举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研究,对女性与科举关系的探讨非常缺乏.但是,身处科举社会的女性必定与科举在某些方面有着巧妙而不可避免的联系.女性对以科举为业的男性及其家族有不可避免的作用和影响,对科举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共执政期间,干部教育得到了各个时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失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中国与前苏联同宗同源,无论是干部教育理论还是实践,受其影响十分深刻。总结前苏联干部教育的经验,反思其教训失误,对加强我国当前干部教育工作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中国教育发展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着普遍的方法论价值,同时适用于生态领域的发展建设。本文阐述了"三个面向"的本体内涵以方法论价值,明确"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后说明"三个面向"在生态领域的指导意义,即面向现代化,实现生态协调发展;面向世界,要有全球性生态眼光;面向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且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快速推向前进的"最重要经验"。现阶段,切实做到"人民至上",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二为"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党长期坚持"学习兴党",积累了许多基本经验和特点。这些基本经验和特点对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