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回顾2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改革是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而经济改革从总体上看,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微观来说,则主要是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从放权让利到实行各种形式的企业承包制,再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体制发生了并仍  相似文献   

2.
纪检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与改革开放历程是同步的.以30年来不同时期的制度成果为标志,我国纪检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成重建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基本成型阶段.其中,纪委领导体制发生了"单一领导-双重领导-直接领导"的变迁,办公体制发生了"纪检-肩挑-纪检监察分工合作-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变迁.创新纪检制度和增强党内监督效力的主要方向在于提高纪检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大开发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为体制创新滞后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也是阻碍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中体制创新的内容有:所有制体制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创新、组织体制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等。体制创新的途径包括:制定西部大开发的体制改革政策,引导体制创新的实现;加快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推动体制创新的进程;优化西部体制创新的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政府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 ,深圳市实行政府体制创新 ,有效地克服了旧有体制的诸多弊端 ,提高了政府效能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了活力。深圳市长于幼军的文章 ,介绍了深圳市政府体制创新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为地方政府体制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回顾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称允的成就之一就是适应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金融管理体制,保持了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观念不断转变、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程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最具标志性的改革举措,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改革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创立,农村改革还要不断深入和扩展。认真回顾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历程,对今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体制创新,现形成了多元化的比较符合各地各级各类开发区实际的管理体制、开发模式和运行机制。总结开发区体制创新的历程,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呈现出由经济功能区向新型行政区转型的发展趋势。广东湛江开发区东海岛新区应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统收统支、分级管理”的中央高度集权型体制到中央和地方分权型体制的嬗变,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担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透过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及其表征,我们可以发现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演变的三大趋势,即更加注重扩大高校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从国家垄断逐步转变到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及由供给主导型财政机制向需求主导型财政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政策试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演进历经了典型试验、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坚持“政策试点”的主要经验集中体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体制的稳定和公共政策的连续性、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进政策试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中国式奇迹”已然证明了采用“政策试点”方法的正确性。新时期创新发展“政策试点”,需要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处理好改革试点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