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给面子     
青杏 《前线》2014,(12):123-123
<正>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中国有一句古话:"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人争的这一口气就是"面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给个面子"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子问题大于天,下属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是有面子;人在乡邻之中说话有分量,是有面子。面子这么重要,对于那些不给面子的人,很多人都是怀恨在心的,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有人需要面子,也有人脾气超级倔,就是不给别人面子。比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东曹掾杨戏,这个人  相似文献   

2.
爱面子的中国人美学者斯科特·迪·赛里格曼最近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爱面子的中国人”,就他的所见所闻,形象地批评了某些中国人过份看重“面子”的心理。斯科特在文中指出:“面子”是影响中国人行为的三个因素之一,而另外两个因素金钱和权力有时也是为了争...  相似文献   

3.
<正>"八项规定前,工作上讲场面,接待上讲脸面,搞攀比,觉得人家都这样,不这样就没有面子。""深入基层差,联系群众不深入,工作近4年,亲自去过的村(社区)还不到一半。""关心干部不贴心,对有的乡镇和部门副职还没对上号。"……去年,像这样掏心掏肺、剑指"四风"、心系群众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全省各地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比比皆是,随处可闻。那么整改成效究竟如何?怎样长效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说“面子”     
面子,也叫脸面。中国人对面子是看得很重的。“人活脸面树活皮”这句俗话,更把脸面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人,如果没了面子,便觉羞于见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有因失了面子而自杀的。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击败之后,据说就是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抽剑自刎于乌江,可见面子的重要。本来,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个好传统。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自束力,有利于自省、自重、自爱、自尊,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爱讲面子,特别是一些一官半职或有身份的人,做错了事,向部下或“身份微小”的人道歉很不容易,认为道歉就丢失了面子。为了讲究面子,在真理面前他们不敢承认真理,以至影响了工作和同志之间的关系。前不久,笔者就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干部到基层搞调研,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与基层干部产生了严重分歧。事实证明这位干部套用的外地经验,根本不符合当地实际。事后这位干部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敢当面向基层干部道歉,认为道歉自己太没有面子了。其实,这位领导干部的想法是片面的,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首先,说错了话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时下,在批评一些违纪的人或事时,经常听到有的领导说:“这件事就这样点到为止,希望××同志下不为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点”法,往往收不到“为止”的效果。违纪者依然故我,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仍是屡点不止。“点到”何以难“为止”?原因多多,除了违纪者主观上不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从近期公布的全国上半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数据看,不管是查处问题的数量还是处理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攀升。梳理近年来通报的典型问题,违纪者之所以不收手,是因为存在一些心理误区。首先是总存在"查不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对自己的隐蔽手段盲目自信。如今年5月  相似文献   

8.
佚名 《廉政瞭望》2010,(6):47-47
朋友聚会,眼看着别人都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羡慕之余是否觉得丢了面子?结婚典礼上,朋友不多却又爱面子的你是否想营造一个热闹的场面?近来存日本兴起一种“出租亲友”的服务,专门为人们解决这类烦恼。不管你需要的是恋人、同事,还是亲戚、朋友,他们都会及时出现,陪你或代替你出席婚礼、葬礼、派对等社会活动,当然,别忘了付给他们租金。  相似文献   

9.
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一个单位,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遇到问题本身并不可怕,不去认真细致地分析问题和积极主动彻底地解决问题才最可怕。  相似文献   

10.
正他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个人投入慈善事业的资金达80余万元,累计无偿奉献时间超过7万个小时,先后荣获"大连市特等劳模""大连市道德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辽宁公益人物""辽宁好人·最美人物""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中国好人"等称号。虽然家不富裕,可他却这样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有一句俗话,叫"捅毛蛋"。它的本意是指把正在孵化中的禽蛋捅破,致雏死壳中,以此取乐。"捅毛蛋"的引申意是指自己不做事,也做不成事,却总是寻机诋毁别人做事,总是想通过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才识"的恶习。社会上爱"捅毛蛋"的人很多,各地与"捅毛蛋"意思相近的俗话也很多,例如"不会烧香,只会拆庙""不会赏花,就会挑刺""做蜜不甜,做醋挺酸""站着说话不腰疼""鸡蛋里挑骨头""横挑眉毛竖挑  相似文献   

12.
头脑莫发昏     
头脑莫发昏□张秀璋孟玉生在反腐败斗争中,常常看到一些违法违纪者在检查中写着自己如何“头脑发昏”云云。说他们头脑不清醒,“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甚至“走火入魔”、“发疯发狂”,于是做出糊涂事、蠢事。此种“自白”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13.
对于贪官,老百姓早就深恶痛绝,但庸官懒官同样可怕。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庸官死后去见阎王爷,他洋洋自得地陈述自己生前如何两袖清风,自以为可以得到赞扬,不料却遭到了阎王爷的斥责,说他当官几十年,整日浑浑噩噩,从未给百姓办过一桩实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饮不食,岂不远胜公乎"!由此可见,庸官懒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怕。虽然他们不像贪官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肚子"和"领导的面子",到底哪个更重要?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黄成模的答案是:"搞这样的形象工程已经对不起全市人民,现在我考虑的是农民的肚子,不是领导的面子."于是,一个占地600多亩的广场,便全部改为生态林和经济林.  相似文献   

15.
不记得是哪一位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可畏人尽如我意”。用今天话说,就是:事事处处合我心意的人,可怕。人能事事处处合自己的心意,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会觉得可怕呢?有例可答。战国时,齐桓公身边有四个很合心意的人。他想尝尝小孩肉的滋味,其中的易牙就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段很深刻的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端详今天,是我们自信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道路是一个大概念,全方位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有个绰号叫“曾剃头”,言其杀人如麻。曾国藩曾这样说过:“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这是他的杀人宣言。难怪他杀人不手软,不眨眼,宛如剃头。这样的“剃头匠”可怕不可怕?真是可怕。但我觉得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就是曾国藩治军、处事的一些招数和观念。  相似文献   

18.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百度缩招了""阿里巴巴缩招了""腾讯缩招了""2016年应届毕业生预计增长至770多万",对于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学没有多少实践,现在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完全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在了解到今年的毕业生求职状况后,即将毕业的陆同学这样说。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经常在学校内接触到大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次"敢·爱"未  相似文献   

20.
李志强  石雷 《共产党人》2011,(14):35-36
<正>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满怀深情地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宁夏大学作为区内最高学府,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肩负重要历史使命,您对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有什么体会?齐岳: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专门讲到青年的问题,学习了这个讲话,我自己有这样几个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