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整体分布、账号设计与运维、发布、互动、服务等多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上海市政务微信开通数量稳步增长,多层级、多区县、多部门格局初步显现;微信界面与功能设计更趋人性化,但仍具提升空间;微信发布内容实用,形式多样,频率适中;微信互动方式人机结合,回复及时,众包合作;微信定制化信息服务初现端倪,全流程在线办事尚未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提出建议:基于实际需求,打造立体化交叉式的上海政务微信群;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微信账号的界面、功能、内容和互动方式;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全流程微信办事;与微博、网站等渠道相结合,建立跨平台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警务微信在社区警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社交工具,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警务微信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警民沟通的的桥梁。警务微信应用于社区警务工作,既充分利用了微信的作用,又符合社区警务的特殊性,实现了便捷高效的警民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警务微信的应用通过构建社区警务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不同受众群体的微信群和加强社区民警使用微信的能力三条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龙 《青年探索》2015,(1):70-74
微信已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工具,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具有哪些特点,微信又是如何并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对于就读于内地的港澳籍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微信的态度与内地生源又有哪些异同?针对这些不同群体,高校的学生工作又该如何引导?这些问题都具有较高的关注价值和实践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暨南大学内地及港澳三地生源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的异同,并对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实效性的引导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新媒体——微社交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这种社交模式不同于早期的网络互动,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交往,逐渐形成了以封闭圈子和开放交往的虚拟空间交往模式。同时,微信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消极一面。因此,应为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交新媒体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引导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24)
正如今,微信的使用已经超出了亲密关系互动交往的层面,纯粹地评价微信社交的"有用"和"无用"不客观,人们有必要认识到,社交社会化的媒体只是帮助媒体使用者和这个世界建立了某种联系。微信自推出以来,正如其产品定位宣称的那样,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它的使用者。用户手机中的微信联系人从最初的亲人、朋友、同事,扩展到仅有一面之缘的所谓"好友",一些商  相似文献   

6.
随着政务微信账号数量的迅速增长,政务微信的服务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明确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提高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从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方式以及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公众的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认知、阅读、关注、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个体因素与政务微信因素对关注行为、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后,针对政务微信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怡文  白云晖 《前沿》2013,(16):165-166
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人类持续增长的网络社交需求,是推动网络社交方式不断丰富和社交工具不断更新的动力和基础。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微信无处不在,上班路上、等车途中、临睡之前等,随时可以看到人们拿着手机在玩微信。本文结合生态学与传播学的知识,从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态位等几个角度,分析微信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过程,探索微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即时通信和"掌上交流"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其中,微信交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流的网络沟通方式。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信软件,其提供的朋友圈、语音视频聊天、微信群交流、订阅公众号信息推送、微信转账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时,利用微信犯罪也呈现出发案多、取证难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微信的研究,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8)
正时下,微信在沟通联络、传递信息、推进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党员干部的好帮手。作为公众场合,如果微信群使用、管理不当,就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必须荡涤微信群的雾霾,谨防微信群成为私人后花园、腐败滋生地和谣言加工厂。谨防微信群成为私人后花园。当前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漠、宗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信平台功能和特点,对《防卫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成为警务技能教学探索和求证的一个途径。通过教师在微信平台课前准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提前介入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学内容安排及师生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课后第二课堂练习的督促、反馈、评判、讨论和总结,最后教考分离,随机抽签考核。微信平台的使用将推动公安院校警务技能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提升学生警务技能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呈现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微信"的产生,一方面使得人们的日常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与频繁;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节奏也悄然发生变化。随之产生的便是"微交往"这一全新的概念,而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微信舆论场的引导面临着引导主体不明确、信息源的不确定性、信息繁杂等方面的困境。要有效引导微信舆论场,政府和主流媒体应积极建立微信平台,占领微信舆论场高地;必须明确引导主体,健全微信舆论场信息监管机制;必须注重发挥微信"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以来,浙江省海宁市各镇、街道人大和人大代表在监督助推"五水共治"工作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把监督工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提高了监督、反馈、解决问题的效率,进一步助推"五水共治"工作取得实效。马桥街道人大:创新治水网络监督"微平台"马桥街道区域内共有139条河道,街道将其分为六大流域,实行分流域治水。去年2月,马桥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治水网络监督"微平台",以流域为单位开通"微信群",如麻泾港流域的"美丽麻泾"、平阳堰港流域的"水清平阳"等。这些微信群由六大流域的"大河长"担任微信群主,所有支浜河长、属地村书记和辖区内的人大代表全部加入各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即时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阐述了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劳动力市场中的人职匹配是如何实现的。研究发现微信网络为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种对线下信任关系的有效互惠互动的补充网络,这个社会网络是包括了熟人和陌生人的社会网络,是强弱关系的混合体。尽管微信网络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中交易成本,优化市场内的资源,提高市场中的运行效率,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中,微信网络要发挥精准的人职匹配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提升微信使用中第三方中介的信任度;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在其中的多维社会属性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5.
微信是一款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交流方式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通讯工具.本文以微信在校园环境内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学院面临的问题,详细分析微信在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支持作用,并通过案例来展示其可能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其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我国10个公安微信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公安微信存在"在线服务"名不副实、公众参与互动效果不理想、个性化设置及信息定制欠缺。为此,公安微信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应注重提升"在线服务"功能、提升信息反馈效能、加强平台设计个性化水平、加强公安微信中使用帮助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微信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微信给人们日常生活及通信联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微信犯罪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借助微信的正常交流,还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微信犯罪有"摇一摇"诈骗、"朋友圈"代购伪劣商品、微信赌博等各类型犯罪,微信犯罪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犯罪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加大对微信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微信犯罪力度。  相似文献   

18.
腾讯公司用微信"摇一摇"推送红包的营销方式给政府营销开启了一条倚重新媒体的新思路,但政府营销并不能完全套用微信送红包的方式给民众发福利。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7)
正日前,中国信托银行宣布获得主管部门批准O2O业务,自3月18日起,赴台游客在中国信托银行合作的商铺支付时,全部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开启微信APP,以条码扫描方式便可直接付款。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与中国信托银行合作可使用微信支付的商铺已超过两万家。台湾媒体透露,中国信托银行首批微信支付合作商店,包括大陆游客赴台游最爱的血拼圣地,如知名连锁便利商店、药妆店、精品百货店、台北市必游商圈及旅行业品质保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术期刊在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推送内容单一且速度慢、频率低,界面设计单调、功能不齐全,推送内容不适合非学术读者群体,缺少互动和回应等运营困境。究其原因则在于,期刊学术性与碎片化阅读之间的矛盾,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体制局限导致期刊新媒体人才匮乏,以编辑为主的运行方式忽视了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必须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对文章进行深加工,建立符合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的评价体系,建设学术期刊新媒体人才队伍,探索编辑、作者、读者三方互动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