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尚  孙伯龙 《法制博览》2013,(6):114-115
本文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之基础理论角度,检视我国现行法律中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领域,应当实行过错推定为主、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为辅的综合归责原则的合理性,最后结合相应的法律规定,明确和规范了过错推定的归责标准,并对完善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配套的保险制度提出期待。  相似文献   

2.
面对未成年人信息在"人肉搜索"情形下遭受网络侵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尽管对网络侵权做出了应对性规定,但均未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优先保护,而是与成年人实行一体保护,这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的角度对《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标准的类型化,从而有利于"人肉搜索"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与此同时由机动车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却有增无减,由此产生的侵权责任纠纷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相关概念、归责原则和责任体系入手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进行简要分析,以求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无责任能力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性质决定了正当防卫和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主观违法性论认为,无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不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客观违法性论认为,无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主观违法性论和客观违法性论都存在缺陷,从一般预防的角度出发,应当认为,刑事不法的评价以行为人具有结果回避能力为前提,结果回避能力以结果预见可能性为前提。因此,无责任能力的未成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刑事不法行为,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结果回避能力和结果预见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构建了保险赔偿金额之内和金额之外的双重结构,即在保险赔偿金额之内,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人承担绝对赔偿责任,没有任何可以抗辩的事由,即使是受害人故意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能免除。这就意味着没有规定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机动车责任人的侵权责任以及受害人向真正侵权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样的规定背离了强制责任保险的基本原理,有必要对厘清该责任性质。  相似文献   

6.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引发了对由自动驾驶汽车产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认定的热议.认定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一般采用实时监测法来具体认定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这种方法既不便于取证也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在将来可以考虑赋予自动驾驶汽车法律人格使之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独立承担侵权责任,减少交通事故处理成本,提高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隐私侵权现状的披露和对我国现行法律条款间法理关系的分析,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倡导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希望社会形成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社会氛围。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苏千禄 《法制博览》2015,(6):125-127
侵权责任免责事由对侵权责任最终认定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对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的内涵,在理论体系中地位的研究,发现不足。我国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的种类不够完善,相关概念界定不具体,应加以完善,增加一般性法律规定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商法中侵权连带责任是侵权责任形态的重要类型,我国法律确立侵权连带责任的重要地位.风险社会下我国侵权法损害填补功能不断强化,侵权连带责任适用范围不断扩张.连带责任法定化原则通过类推适用被突破,与补充责任等多数人侵权责任形态界限模糊,严重损害侵权连带责任的严格性.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完善侵权连带责任适用范围.本文概述...  相似文献   

10.
左中原 《法制博览》2022,(2):148-150
本文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界定其性质,确定此类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抗辩事由、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的法理依据.笔者以期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研究,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和探讨,从而对我国的现行立法提出完善之策,尽可能地使法律规定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儿童影视作品警示和分级的直接相关法律依据。为减少儿童模仿影视情节伤害案件的发生,在现有的影视审查制度之下,我国有必要对制片人施加儿童影视作品的安全警示义务。以《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为切入点,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和第三十七条,并加以适当扩张解释,可以作为安全警示义务的法律依据。要求对于涉及有暴力、毒品等不适宜未成年观看的内容,同时易被其模仿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影视作品作出警示,从而使未成年人能够足以接收到并理解警示的内容,减少模仿行为,降低损害风险;制片方违反此安全警示义务则应根据责任适当原则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教育法律科技界专家呼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7月29日在京举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研讨会上,教育、法律、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呼吁,《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专家们普遍认为作为一个纲领性的儿童保护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但原则性较强,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详细明确的界定,存在执行主体不清,对责任主体较概括等问题,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不履行责任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专家们呼吁,对于这一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来说,要更好地保障我国未成年…  相似文献   

13.
叶芳芳 《法制博览》2023,(10):160-162
当今社会机动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绿色环保出行理念的普及,生活中搭“顺风车”“便车”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在法律中称之为好意搭乘行为。好意搭乘引发交通事故纠纷,主要适用侵权责任中的过错原则和《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后者是对供乘者赔偿责任的法定减责条款。但目前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如并未完全明确好意搭乘的适用主体及具体的赔偿责任等。本文从好意搭乘行为的特征出发,归纳总结好意搭乘侵权责任法律的适用及不足之处,并给出法律细化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的权利受侵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的家庭对此负有很大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对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晓强 《法制博览》2023,(28):31-33
协作式自动驾驶是未来自动驾驶实现的主流方式,其核心是利用赋能型网络提供的网络产品从而实现自动驾驶。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如何认定提供网络的网络运营商侵权责任,并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对受害者提供救助,提出认定由运营商提供的网络产品责任在解决此类问题方面更具优势和共识。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刑事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采用宽缓化规制形式,但传统的报应刑论和预防刑论都难以为其提供支持。对此,我国刑法规定了大量的利用未成年人实施外围犯罪的条款,在对被利用一方的未成年人从轻处理的同时,对其背后的外围犯罪人进行从重处罚,从而实现了责任的合理分配。这样的规定并不违反罪责自负原则,而是基于背后的利用人在犯罪团体中的作用,对其加大处罚力度。对此,应当进一步减轻未成年人的刑罚,并将负有监督过失责任监护人和帮助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吸烟形势极为严峻。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及心智都未成熟,吸烟对其造成的损害既广泛又深远。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于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只是作了概括规定,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制措施。鉴于此,必须完善我国禁止未成年人吸烟的法律规定,细化相关机关和个人的责任,依靠完善的法律手段切实遏制未成年人吸烟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的高速发展,特许经营引发的对外侵权责任纠纷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法律法规缺乏相关规定,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重点探讨特许经营对外侵权情况下如何平衡特许人、受许人、第三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合理分配特许经营的对外侵权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洋 《工会博览》2011,(1):172-173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成为侵权责任法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的立法完善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结束了以往我国医疗损害责任二元化的混乱局面,明确了医疗损害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这在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有的刑事责任制度下,低龄往往成为未成年人暴力或者侵权的“免罪”金牌,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仁慈宽和的处分精神,但也面临着一个悖论。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频发且恶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一方面,这种仁慈少年司法忽视了社会主流民意的呼声;另一方面,其也不能兼顾罪错未成年人、受害人及国家等多方面利益的平衡。应当根据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及未成年人具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适当提高罪错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兼辅之以相关的配套制度,实现由仁慈少年司法制度向适当少年司法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