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典型的农业村,李营大胆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调结构,因地制宜谋发展,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转变。——调整结构不停步,活了农业富了农民李营的振兴,是从李志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李志刚上任伊始,就带领村干部调查研究、走访论证,最后确定了迄今30年不变  相似文献   

2.
正到过李营的人都会疑惑:一个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普通村庄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探其原委,李营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动员力。——突出政治,形成强大引导力讲党性、重品行、顾大局,创出了李营的"政治名片"。村里开办两个夜校培训班,党员夜校每月一期,农民夜校每季一期,必有课程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员群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相似文献   

3.
正村头,一幅幅宣传画图文并茂;村内,一块块教育展牌引人注目。在李营,处处让人感觉到一种文明乡风散发的和谐之美。这是李营村"两委"多年来孜孜探索,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依靠"三大法宝"治村的结果。——自治,我的村庄我做主30年来,李营每逢大事,不管是开稻田还是建大棚,不管是修路还是建村民活动中心,村干部从不搞一言堂,而是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村民愿意的,多难都办;村民不愿意的,坚决不办。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着眼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滦南县是农业大县,李营村也是个没有任何特别的优势的传统农业村,在村班子的带领下,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把一个穷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生态村,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李营村的发展历程,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  相似文献   

5.
正从守着一亩三分薄地靠天吃饭,到依托多元化产业在家门口务工、自己当小老板,这是一个村子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跨越;从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到一条条通村通户路蜿蜒伸向远方,这是一个村子从闭塞走向开放的有力见证;从业余文化生活单一,到摒弃生活陋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村子从被落后观念束缚到崇尚文明新风的美丽蝶变……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要路沟村,距县城40余公里,曾经是省级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两级  相似文献   

6.
今年33岁的他是一名已有5年"官龄"的大学生村官。5年前,放着县城里优越的公务员不干,这个畜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辞了职,顶着"不务正业"的帽子回到了农村,当起了这个村子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村官。不过,虽说是个官,他的主业却是"养猪"。他常说,要带领全村人通过养猪致富。这个"大学生村官"名叫介同彬。  相似文献   

7.
正红墙红瓦的小苇子沟新村镶嵌在绿色原野中,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泥土房;大棚内,一个个西瓜正在等待"瓜熟蒂落",预示着丰收季的到来;非遗"北京绢人"项目工厂内,村里的妇女聚精会神地工作,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短短几年间,村民们和"无基础无产业无信心"的深度贫困状态作别,迎来了整个村子的"新生"。这一切,源于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丰宁满族自治县苇子沟村扶贫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地方的村名后缀为"村""庄",或为"寨""堡"。同样是村子,名称为什么有差异呢?村,古为"■"。本义是指乡间农民聚居的地方。所以"村"如今成为村庄的通称。庄,古作"■"。庄是指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也指旧时皇室、贵族、地主在乡下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即庄园。寨,军宿处。寨的本义是围有篱笆或栅栏的羊圈,  相似文献   

9.
正【观察一】周官:傩雕里的乾坤初到安顺市刘官乡周官村,你会以为,这不过是个普通的村子。石墙旧瓦,红漆木门,大门上贴着对联和门神,院子里晾晒着孩子的衣物和陈年玉米;新修的小楼在老屋间林立,白色的瓷砖反射着阳光,门前停着摩托和面包车……走进周官村,你会发现,这个村子有点特别。院子里堆积着浑圆的木  相似文献   

10.
郝亚鑫  冯自科 《云岭先锋》2021,(4):F0003-F0003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的男女老少换上彝族服装,到村子中心广场,参加盛大的彝族赛装节。"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迄月当空"既是这个传承1300多年"乡村T台秀"的真实写照,也是永仁县擦亮文化名片、筑牢民族团结根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正"幺叔,我到金星村的箐口了,回我们鸣放村要走哪条路呢?""箐口进来的那条路有点陡,你在那里不要转弯,继续朝前走,从金星村麻窝那里右拐进来,路很宽,很好走。"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李朝华开着小汽车从浙江沿杭瑞高速回老家大方县雨冲乡鸣放村过年,十年没回老家的他,快进入村子时,看着村子里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竟犯了迷糊。李朝华按照他幺叔的提示继续前行到麻窝,右边果然出现一条更宽的  相似文献   

12.
杨旭东 《云岭先锋》2018,(11):16-17
顺着平整洁净的水泥路走进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大塘子村,眼前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设施齐备的村组活动场上,孩子们在奔跑嬉戏,老人们在大榕树下休息聊天,一派和谐惬意的幸福景象。与富裕起来的众多村寨一样,如今的大塘子村产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的一亩三分地仿佛能生钱的"金窝窝"。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这个小村子走过了不平凡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田国良 《共产党人》2012,(15):39-40
2012年是中央制定的反腐败"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初始,回望25年来的100起省部级以上高官腐败案,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案件特征,剖析制度弊端,为未来的反腐败工作提供借鉴。腐败遍及公共权力领域据统计,我国内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法律制裁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分布于除西藏外的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部门到司法机关、再到垄断性国有企业等各个系统,几乎涵盖所有公共权力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从"电视问政"到"网络问政"和"网络反腐",从人民网推出打贪腐小游戏到中纪委网站推出廉政漫画"第一季""第二季"再到反腐"科普贴",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高效反腐何以可能?除借助于权力与法律的制约以及社会、民众与政府的监督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实现内容、渠道、市场、制度的"四大融合"。这种融合要基于服务、合作、创新与监督的"四个基点",且以拓展法治思维能力、提升媒体竞争能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培养公民参与能力为前提,最终找到新旧媒体融合的具体领域、制度建设、合作治理、服务与监管无缝对接等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支部园地     
正支书自述让群众变"看"为"干"2017年8月,我到长顺县长寨街道板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板沟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均收入离出列要求还有差距,怎样在-几个月时间里让板沟成功出列呢?这成为我日思夜想的问题。初到板沟村,我就对村子进行了走访调研。板沟组有66户267人,  相似文献   

16.
正村集体从负债7万多元,到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并实现年收入30万元、再到50多万元,这是一个村子从贫穷到富裕的跨越;从入村帮扶时村民们说"你们肯定是雄赳赳来,灰溜溜走",到拉着王永军的手说:"感谢组织派来好干部!""我们希望王书记一直留在这里!"这是一幕干部群众从生分到亲如家人的生动写照;从连续4年没有村选党支部书记、开个党员会人都来不齐,到村干部举着输液瓶子参加"两委"班子会、带着村民搞发展,这是基层  相似文献   

17.
鲁鹏飞 《共产党人》2012,(Z1):66-67
惠农区尾闸镇聚宝村是我"下基层"活动的联系点。这个村地处贺兰山脚下,临近110国道,距离城市也就几公里,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发展优势。全村共有农户446户,1270人。自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个村子,面对面地了解到更多的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河     
谢斌 《共产党人》2012,(3):55+53
正老家的庄名叫城背后,那曾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山上和村口遍是密密的杏树林。一到春天,杏树花开得漫山遍野,让整个村子弥漫在浓浓的花香中。村子前面流淌着两条河,一条叫葫芦河,一条叫滥泥河,顾名思义,滥泥河泥沙多,河水浑浊,而葫芦河水流清澈。这两条百多里长的河在村子前面的一个湾里相会,两河的交汇处泾渭分明,清溪和浊流融合到一起浩浩荡荡向南流去,最后注入渭河。父母在异乡工作,一到寒、  相似文献   

19.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三年后,第一台电动机开始使用,人类社会从此步入电气化时代。这个被恩格斯誉为"一次巨大的革命"的新兴产业,为欧美近代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其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铺筑了最后一块基石。1882年,上海的南京路上第一台电机开始发电,靠着洋务派蹒跚的脚步,大清帝国的惺忪睡眼也窥视到近代工业的一线曙光。1926年,芬兰人维利俄斯来到中华民国的宁夏省,在银川的洪广营办了个甘草膏厂。他带来一台制药用的发电机,成为宁夏电力工业的开山鼻祖。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银川城,接管了由马鸿逵统治16年的宁夏省,也接管了宁夏的全部近代工业"宁夏面粉公司"和"宁夏电灯公司"。这个所谓的"电灯公司"其全部家当是总容量200千瓦的3台柴油发电机,年发电量9.7万千瓦时。这就是宁夏电力工业的全部!从此,宁夏电力工人开始铺筑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顺口溜中的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全村96户人家就住在"井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