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核心阅读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驻易县紫荆关镇碾子沟村第一书记王文坡,是2018年上榜的河北好人,也是省"五个一"工程奖图书作者,他利用"独家责任"微信公众号,从驻村第一周起开始刊发《驻村日记》,并让律师刊发声明:所有读者的打赏款项全部用于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疫情期间物流不畅,易县2000万斤红薯滞销。易县文联驻碾子沟村第一书记王文坡发出紧急呼吁,仅1个月时间红薯全部售出。2月22日,王文坡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保定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苏少华得到消息,联系了苑文玉和王文坡等人,并驱车来到了易县。80后党员苑文玉是"河  相似文献   

3.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曾三进海伦. 第一次进海伦随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来黑龙江驻防海伦 1920年,马占山升任团长,跟随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升来到黑龙江,驻防海伦.这次,马占山在海伦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他恪尽职守,受到海伦百姓好评.  相似文献   

4.
1932年4月,马占山再度高举义旗,坚决抗战的时候,蒋介石曾给马占山写了一封要他抗战到底的信。 马占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率先抗战的一位名将,当时在国内外声誉甚著。在辽宁、吉林两省沦陷之后,为阻止日军大举进犯,马占山所组织的江桥保卫战,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斗志。 江桥一战,马占山部损失很大,面对孤立抗战的危急局面,他很忧虑,遂找来同乡、时任黑龙江省府科  相似文献   

5.
江桥抗战后,马占山率部退守海伦,继续与日军周旋,但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拒不支持和声援马占山抗日,使其部队孤军奋战,陷入了日军重兵包围、聚而被歼的危险境地.此时,日军又软硬兼施.为了保存实力,马占山决定接受日军的劝降,答应出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和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日军为利用马占山的名义招摇撞骗,不得不拨出军费和4个师的装备给马占山使用,并将2个师的军火装备先行运到齐齐哈尔.马占山乘机顺水推舟,提出要亲自到齐齐哈尔去监督军队投诚和整编.并暗中作出走的准备.为了严守秘密,他对准备反正的打算秘而不宣,连他的秘书、警卫都不告诉.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原始天然林区有一条沟叫红军沟。红军沟原名叫子木达沟,也叫做木沟。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巨幅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地方。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子木达沟改名为"红军沟",将班前乡政府扎洛村北吉德寺大经堂前曾设立的哨所命名为"红军哨所",一座红军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8,(11)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曾三进海伦。第一次进海伦随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来黑龙江驻防海伦1920年,马占山升任团长,跟随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升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老人,他曾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爱国将领和社会救济家,为押运中国老百姓捐献的物资,从上海出发,不畏日伪阻挠,不畏艰险,穿越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辽、吉地区,到黑龙江省慰问马占山及抗日官兵.  相似文献   

9.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从此,成为一位威震全国的著名抗日将领。 立志占山闯天下 1931年11月,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宣传和发动民众抗日,特制了一种号称“马占山牌”的香烟,人们都争相购买,借以表达对于在东北黑龙江的嫩江桥畔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的慰劳、赞佩和声援。与此同时,国内外报纸载文,称马占山是“在充满灾难的中国是中国高级官吏中可堪称道仅有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12):F0003-F0003
正关田沟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的高家镇关田沟村(包括秦家院子、袁家岩墓群)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开展了3次大规模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64座(土坑墓23座、砖石墓41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另有料器(珠、管)1350枚,钱币2197枚。关田沟墓群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自西汉中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墓葬皆有发现,其中西汉中晚期10座、新莽至东汉初4座、东汉早期8座、东汉中期16座、东汉晚期9座、两晋3座、南朝13座;从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天白,曾任马占山抗日义勇军的参谋长,协助马占山打响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马占山将军的得力助手。剧中李天白这个人物,历史上的抗日英烈韩家麟和中共地下党员李继渊应该是其原型。一韩家麟,号述彭,祖籍山东黄县(现为山东省招远市),祖辈闯关东到了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落户。韩家麟于1898年6月出生,幼年丧母,先读私塾,后入当地高级小学,1913年高小毕业  相似文献   

13.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从山大王到奉军将领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自幼体质瘦弱,由于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习练骑马,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1903年,19岁的马占山为了多赚点钱,到大地主姜大牙家放牧。不久,因一匹马走失,姜大牙硬说是他把马偷卖了,将他送往警察局拷打逼供。倔强的马占山恨透了姜大牙,决心…  相似文献   

14.
李云桥 《世纪桥》2011,(18):42-46
王庭兰,字子馨,历任呼兰保卫团帮统官、统带官、骑兵上校、陆军少将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跟随马占山抗战。1932年马占山派当时任参议的王庭兰去齐齐哈尔,找机会面见国联调查团,揭露日寇制造伪满洲国的阴谋。王庭兰到齐齐哈尔后被叛徒出卖,  相似文献   

15.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4,(7):34-34
如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是一座很普通的江桥。然而.1931年11月4日,就是在这里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当时,日军数量众多。在战区,日军先后集结多门师团等3万余人,另外有伪军3个团。而马占山所率领的黑龙江守军兵力只有1.3万余人,装备上更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6,(4)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东北当局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辽、吉大部相继沦陷,日军为了迅速占领整个东北,积极进图黑龙江,但在此过程中爆发了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自此以后黑龙江军民在马占山领导下奋力抗战一年有余,直到1932年12月4日马占山、苏炳文等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退入苏联。本文以马占山等人在苏联及欧亚六国的活动为考察对象,对当时国内外舆论生态做出梳理与呈现,以此透视马占山抗战的国内外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彦 《世纪桥》2012,(2):39-40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江桥抗战,一个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历史事件,使历史记下了江桥这一边陲小镇。自此,马占山与齐齐哈尔也有了不解之缘,也有了今天以马占山与江桥抗战为纽带的齐齐哈尔抗联历史。  相似文献   

19.
刘美伶 《当代贵州》2013,(24):36-37
罗守全有一个梦想:让这山沟里再次响起石灰遇水时的沸腾声、碾子滚动与地面发出的摩擦声和手艺人们的欢笑声。71岁的罗守全点燃了烟,一言不发地坐在离香纸沟风景区售票点不远的地方。这是走进上陇脚村的必经之路。对面的树荫底下,女人们一边完成手里的十字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男人们则坐在靠后一些的地方抽烟。他们都在等待游客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鸦儿沟,这座大山深处的村庄养育的后生中,有两个能人;一个是在外面闯世界聚财数十万元的杨万贵,一个是同守村庄数年未挪窝的穷教师何生军。1991年,在鸦儿沟小学庆祝"六·一"的会上,在台下师生和千余名穆斯林群众静静的目光中,杨万贵将一面精心制作的锦旗,赠给了何生军。锦旗上"呕心沥血育英才"几个烫金大字,在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