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与新中国同年诞生的《中华女儿》,是我党直接领导建立的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于创办之初拍摄的。它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的"八女投江"壮举,再现了八位抗联女战士为牵制敌人掩护主力,与日军血战到底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殉国的英雄业绩。初涉人民电影事业的艺术家,满怀虔诚地将她们的动人事迹搬上银幕,使之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影片生活气息浓厚,表演朴素真实,情节激动人心,有颇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曾在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自由斗争奖"。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1,(12):F0004-F0004
长影集团的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10月1日成立至今,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电影生产基地,拍摄了大量的革命优秀电影,如《白毛女》、《甲午风云》、《刘三姐》、《董存瑞》、《五朵金花》等。其中《保密局的枪声》创造了六亿人观影的历史记录。长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业务骨干,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1958年,我担任安徽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视察安徽时的随行电影摄影师。我参与拍摄了《毛主席在安徽人民中间》、《朱德副主席视察安徽》、《少奇同志来安徽视察》等新闻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可能会被很多文学作品所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这本书,《辛德勒名单》因电影而著名,但很少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文学著作。下面谈一谈我对这部著作的浅显见解。  相似文献   

5.
邓榕 《学习导报》2012,(16):43-43
拍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想法始于2004年。那一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法国历时五年多艰辛而坎坷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我们全家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6,(11):42-45
电影《南征北战(》黑白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列为“老三战”之首(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由于《南征北战》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拍摄的,因此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一波三  相似文献   

7.
在宣传画的范畴中,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有着实际用途的宣传画,那就是电影海报,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迅猛发展。除了解放前遗留下来的电影制片厂以外,还建立了不少新的电影制片厂,如八一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几十年来,各制片厂先后拍摄了大量反映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史称″红色经典″。如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桥》《中华儿女》、《赵一曼》、《白毛女》、《刘胡兰》《董存瑞》、《党的女儿》等;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儿…  相似文献   

8.
1949年8月,我随南下干部服务团来到了福建。由于之前我曾参加过徐州《新徐日报》的接管和上海文管会新闻出版部的后勤工作,因此这次南下,我依旧被编入与印刷有关的部门——《福建日报》印刷厂(它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日报》在福建的印刷厂),具体负责机印车间的恢复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与电影     
1949年6月2日,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山西省太原市解放电影院观看了国产故事片《血溅姊妹花》。票价当时是人民币200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分)。在这之前,我曾听说过“电影“这个词,但我一直以为它大概和皮影戏差不多,一定是有什么人在台上表演,通过银幕衬映,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通过这次亲眼目睹,才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从那以后,我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电影迷“。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我那时年轻,也没有什么家务事,所有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电影院里,连续看几场电影是常有的事情。从那时起,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10.
云梅 《支部生活》2010,(8):53-54
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大理州委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联合创作拍摄的电影《村官普发兴》之后,好多天了,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曾先后两次采访过普发兴,在省级媒体最先采访报道过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1.
杨奇 《广东党史》2016,(6):38-40
正《东江纵队图文集》出版后,受到当年战友和广东历史学者的关注,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立平更是率先撰文评论(见《红广角》2016年第4期)。与此同时,他打电话和写信给我,了解《东江民报》出版的始末,要我提供准确的史料。鉴于当年报社同仁俱已先我离世,深感责无旁贷,因而欣然命笔。《前进报》的前身是《东江民报》,而《东江民报》的前身则是《大家团结》报和《新百姓》报。谈《东江民报》不能不回忆它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刘炽生前曾说:“我一生永恒的创作主题是祖国——人民—中华民族。” 作为近乎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刘炽先生谱写的歌曲所倾倒。《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那曲曲充满激情的优美旋律,一直在振颤、陶冶着我的心灵。我曾多次梦想过有机会一定要见到这位受人尊崇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83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入党一事,引起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牛犇11岁起从事电影表演工作,参演过《龙须沟》《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影片。因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2017年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牛犇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在党的教育下,很早就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孜孜以求。今年5月31日,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党支部同意吸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吉鸿昌烈士事迹拍摄的同名电影《吉鸿昌》,一举荣获了当时中闻电影的最高奖——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看过电影《吉鸿昌》的观众,一定会记得,  相似文献   

15.
有一部电影,每年都会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重播四五次。这就是以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支为题材的《台城1923》。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非常荣幸的是,我全程参与了这部电影的策划和拍摄,不仅担当该片的红色文化顾问,还客串了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这部电影播出的第十个年头,回顾该片的台前幕后以及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认证过程,心中充满荣耀和感慨。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历经许多困难,摄制完成了故事片──《桥》。电影《桥》由于敏编剧,王滨导演,包杰摄影,王家乙、吕班、陈强主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展示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桥》从1948年10月开始拍摄,当时刚解放,电影专业人员奇缺,从事《桥》电影拍摄的剧组中只有两人从事电影工作。导演王滨从1930年起担任过电影演员、场记和剧务。1935年脱离电影界,投入抗日戏剧活动。电影中饰演厂长的吕班,三十年代曾在《十字街头》等影片中担任过角色。其他演员都是电影战线上的新兵。…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0,(8):27-31
吴本立(1916—2003).安徽省怀宁县人.著名新闻纪录电影摄影师、导演。他参加拍摄和导演的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分别荣获1950年第五届、1952年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荣誉奖和报道奖.  相似文献   

18.
陈国星 《党建》2010,(8):33-33
今年1月,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找到我,希望接拍电影《第一书记》,要求电影在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献礼片在全国上映。要在6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从剧本创作到拍摄,这无疑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放弃了  相似文献   

19.
1958年,作家李准以河南林县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刘凤仙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李双双小传》。作品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将小说改编后拍成了电影《李双双》。  相似文献   

20.
一份名单,搅得一个国家展开争论。名单上既有李连杰、章子怡和陈凯歌等影视明星,也有李云迪、韦唯和童安格等音乐人,这些名人有个共同点——被指加入了外国国籍,同时参演了电影《建国大业》。事实上,对比《建国大业》官方网站的演员表,名单上只有9人参加了这部献礼片的拍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