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要。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开始启动。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机关后勤保障能力。──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机关后勤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机关资产,保障机关运转的任务,为了适应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必须改革旧的管理体制,转变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  相似文献   

2.
把决策机关法制机构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主体是我国地方政府立法实践中的主要做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行政决策机关内部事中的行政自我规制,其准确的功能定位应是决策机关内部的法律论证,因此,合法性审查主体必须具备"行政隶属于决策机关"和"法律专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遵循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国务院最新颁布实施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于合法性审查主体的非排他性规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和县级以上政府所属部门内设的政策法规司(处、科)是对应决策机关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主体。决策机关法制机构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主体是现有决策模式下更为切实可行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会议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首先抓紧抓好。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原则和职责定位,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要求。一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全面贯彻《条例》规定的各项要求,在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努力做到四个“牢牢把握”,使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牢牢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组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按去行政化原则,通过机构、职能、资产、人员和党建等管理事项五个方面的分离,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2015年,中办、国办曾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脱钩稳步推进。在795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中,目前已脱钩422家。《意见》则划定了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时间表,即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抓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加强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方面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工作,正结合机构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可以预料,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推行公务员制度必将进一步加快步伐。本文就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界定公务员的范围正确界定公务员的范围,是实施公务员制度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实行公务员制度的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8.
王君琦 《前线》2013,(4):27-29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拉开了我国继2008年机构改革之后新一轮大部门制改革大幕。大部门制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机关后勤体制的改革单宽厚党的十四大提出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机关后勤工作,是各级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过程中,行政机关的后...  相似文献   

10.
沈荣华 《前线》2008,(4):16-18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十七届二中全会形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获通过,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标志着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网5月15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行政学院今天正式成立了,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湖北省行政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今年8月1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是一部使我国政府机关人事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总章程.它标志着在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并以此推动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省行政学院,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具体措施,是我省推进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我省公务员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省行政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将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活动所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具体体现在规划指导、平衡稳定、调节分配、服务补缺等方面。实现这些职能,依靠的是政府机构的高效、精干和廉洁。 政府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1号令,颁布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这次国务院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的内容,以促进群众反映的合法、合理问题及时得以解决。■关于畅通信访渠道信访人可直面机关负责人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  相似文献   

15.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人们无不对之寄予厚望。然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机构改革不难看到,我国的机构改革始终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对这一“怪圈现象”进行研究,对于走出怪圈,重塑政府理想的行政模式,实现机构改革的新突破,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精简—膨胀的“怪圈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机构改革是在1982年至1983年。1982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这次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一从 1 949年新中国成立至 1 996年 ,我国曾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 ,其中比较大的有六次。1 949年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政务院 (国务院前身 ) ,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根据这个法律 ,政务院设置了 35个工作部门 ,管理国家行政工作。建国初期 ,由于人民民主政权刚刚建立 ,对国家机构的设置 ,尤其是对政府部门机构设置缺乏经验 ,国家又面临着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 ,稳定市场物价 ,争取财政经…  相似文献   

17.
<正>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分别由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公文处理条例》)作出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18.
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表示,改革方案把职能转变放在比以往任何一次行政体制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改革方案在推进国务院大部门制建设上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新步伐,这也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所谓“行政复议“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要求该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政府进行复审,再行作出决定。因而可以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制度,也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其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50年12月,由政务院第63次政务会议通过的《税务复议委员会组织通则》中,首次使用了“复议“一词,在同年公布的《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中,规定了财政复查制度,这里的“复议“和“复查“即新中国复议制度的萌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法制建设被耽误了将近30年。直到1990年,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公布,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才正式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20.
行政督察是指有权机关依法设立专门的督察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督察人员,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并要求督察主体依法独立就特定的行政管理事项对有关行政机关在执行落实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并及时纠正他们的违法行为。行政监督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行政系统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就我国目前的行政督察现状看,尚不成熟,只是在某些特定行政管理领域进行尝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政督察设立的法律依据、行政督察的主体、行政督察的权力来源、行政督察的职责、行政督察的权限、行政督察自身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