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表述。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直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2007年10月,党的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的论著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集中论述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及其经济社会特点,但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既评析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流派,又从正面预见和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特点。事实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60多年来,凡遵循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取得胜利。相反,凡是偏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违反经济规律脱离中国  相似文献   

3.
《实践》2008,(1):21-21
亮点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报告最大亮点。报告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5):17-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具体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所有这些,构成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6.
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被疏散到江西,度过了3个艰难的春秋。从这一年的11月9日开始,邓小平夫妇每天上午要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近4个小时。南昌的冬天很冷,从邓小平住处原南昌陆军学校将军楼到工厂,走大路需要近1个小时,既劳累又不安全;工人们便从工厂的后墙开了一道小门,专供邓小平夫妇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8)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向全党庄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设想。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必然有一个思索、酝酿和产生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思想能够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后不久就及时地提出来,与邓小平"文革"期间在"小平小道"上的深刻思索有着必然联系。可以说,邓小平在"小平小道"上的思索,为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提出不同的主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对"新时代"一词的解析,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笔者不揣浅见,拟就"新时代"的内涵做一分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就指出整个世界历史进入了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于这个伟大时代之中,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肖玮 《奋斗》2008,(7):57-57
改革开放以后.“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两个新词汇先后走入我们的视野.变得家喻户晓。作为新时期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和高频词,从“有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的变化.表面上看仅一字之差,实际上却蕴涵深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实践探索中历经了一系列的丰富和发展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形成生动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艰辛和曲折性,对中国当今的实践探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君 《湘潮》1991,(11)
1976年金秋10月,天安门广场人如潮涌,红旗似海。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悲凉岁月之后,各族人民为“四人帮”的束手就擒而欣喜若狂,也对新的历史时期寄予了莫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当时集中表现在: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参加中央领导工作,迅速拨乱反正,开辟通向新时期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理解新时代?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5.
何花 《求实》2011,(11)
辛亥革命至今的近百年历史,历经了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到传统社会主义、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继承、发展和超越的关系,贯穿了革命和建设两个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两个发展目标,最终走向实现民生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康庄大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内在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关键词和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新时代基于新成就新时代的到来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台背景,也直接决定了下一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攻方向与战略目标。新时代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要求在深入认识新时代的同时,不断适应、引领新时代,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鲜明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历史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世界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美好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课题的重大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不仅对党的基本方略作了新概括,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了新总结,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新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思想的创立,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月18日,党的十二大刚刚闭幕,邓小平在陪同金日成前往四川访问途中,不无喜悦地告诉金日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段名言,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本文拟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四年间,邓小平不断总结、作出概括、逐步提出这个科学命题、指明这条新路的经过,作一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