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唰唰唰——唰唰唰——"伴随着清扫车的开动声,地面上响起了有节奏的机械清扫声。这声音,王寿生一听就是10年。的确,有些单调,有些乏味,甚至能一点点地消磨人的意志。"如果能重新开始,你是否还会从事环卫工作?"王寿生曾无数次地这样问过自己。在一次次地否定后,最终,他给了自己一个清晰的答案,这就是:无论是否能重新选择,自己都会坚守在环卫这个岗位上。因为——一份责任,沉甸甸地扛在肩上  相似文献   

2.
光荣属于你     
张灵霞 《先锋队》2013,(13):13-18
五月是花的季节,五月的劳动者格外美丽。在这怡人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劳动者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身边的每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因为劳动最光荣,光荣属于你、我、他,属于一切劳动着或曾经劳动过的人。当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和谐、美丽,我们的精神越来越充实和富有时,你会在人生前进的征途上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劳动者!我光荣!我骄傲!本文选撷几个代表,他们或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一些我们离不开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日复一日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书写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忠诚,诠释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理应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  相似文献   

4.
"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模范教员"方永刚,在他生命的第45个春天离我们而去。人们为方永刚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同时又因为他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不懈奋斗、满负荷工作留下丰厚成果而感到无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已经把生命中最好的精力、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状态,都用在了我钟爱的事业——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把最好的精力、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状态用在事业上.是方永刚用行动向党、向人民、向亲人交出的答卷,也应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7)
<正>"如果是一匹骏马/你会向哪里飞奔/如果是一只雄鹰/你会在哪里盘旋/如果是英雄/你的梦会在哪里留恋/骏马啊雄鹰啊好儿男/都属于你啊大草原。"歌中赞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寄托着多少人策马放歌追逐辽阔的梦想。要问哪片草原最令人心驰神往,被称为"草原明珠"的锡林郭勒一定位列其中。走进锡林郭勒,领略到的不仅有  相似文献   

6.
佚名 《党建文汇》2010,(1):48-48
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无论在哪里工作,你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心态要务实:在人职前,尽可能多了解未来岗位的情况,找一份你可以克服其缺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窦孝鹏 《湘潮》2013,(9):31-35
行进在茫茫青藏线上,你处处会感到一个人的存在,因为沿途有近20个地名——雪水河、西大滩、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开心岭、沱沱河及万丈盐桥等,都是他起的,而每个地名都连着一段他和修路工们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8.
写下标题,忙作解释:本文所说的"帽",乃特指"乌纱帽",不包括其他种类的帽子.而所谓"以‘帽'取人",就是以其人头上戴没戴"乌纱帽"为依据,来判断其人的品德和能力,继而决定对其采取的态度.按照这种"取人"的法子,你戴着"乌纱帽",我就巴结你;你没戴"乌纱帽",我就鄙夷你.曾记否?以"引锥刺股"闻名于世的战国时代政治家苏秦先生,其"前倨后恭"的嫂子,就是因为苏先生起初没戴"乌纱帽"而对他"倨",后来又因为他戴上了"乌纱帽"而对他"恭"的.  相似文献   

9.
<正>共产党员是一棵属于党和人民的"树",哪里需要,就根植哪里。在祖国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无数棵树,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树的伟岸,每棵树的存在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今天,我与大家谈谈共产党员"这棵树"。我曾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记得在我年少的时候,读语文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听老师讲革命先烈的壮举,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的崇敬,使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就如同  相似文献   

10.
这个叫王作鑫的男孩站在你面前,实在、淳朴还有一些腼腆,你不会想到他居然有这么多"头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国戍边铜质纪念章"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防某团"优秀士官""守护抗疫平民英雄""青岛市青年榜样"宣讲团成员,"红色合伙人"宣讲团成员……危险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民情簿”上有温暖——读《党风与廉政》第9期有感文/刘新《党风与廉政》第9期关于韩城市委书记吴新成,为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很受感动。他随身有个红色笔记本,称之为“民情簿”,无论走到哪里,这本子就带到哪里,凡群众来信来访的,或电话里说的,路上听到的,...  相似文献   

12.
文坛伉俪     
《新湘评论》2012,(16):63-63
记得《白毛女》,会哼《南泥湾》,能够朗涌《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中国人,都会记得这样两个名字:贺敬之与柯岩——这对文坛伉俪、神仙眷侣。  相似文献   

13.
文坛伉俪     
《学习导报》2012,(16):63-63
记得《白毛女》,会哼《南泥湾》,能够朗涌《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中国人,都会记得这样两个名字:贺敬之与柯岩——这对文坛伉俪、神仙眷侣。  相似文献   

14.
尊严与金钱     
吴汾 《廉政瞭望》2004,(6):52-52
我常坐地铁,有时会在地铁里遇到讨钱要的人。遇到那些生活确是有难处、境遇确实很糟糕的人,给他们些许帮助是人之常情。可有时,我并不想拿钱给他(她)们,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站在你面前和你讨钱要的人,是一个可以比较自如行走的人;是一个你经常  相似文献   

15.
寂静之音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无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还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相似文献   

16.
<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企业不仅需要有智慧的领导者,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者。刘晓勇就是这么一位坚持创新的领导者,他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假如你成为他的邻居、朋友或亲人,多半会觉得舒心、放心,因为他稳重、体贴;假如你成为他的同事或下属,则要跟着他加快步伐,一丝不苟完成手上的工作。他就是贵州银行遵义分行的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刘晓勇,一个精力充沛、平易近人的人。4月的最后一天,刚获得全省劳动模范表彰的刘晓勇应邀接受采访,刚下飞机的他不顾舟车劳顿,一边为我们倒茶,一边开始讲述他的"事业经"。  相似文献   

17.
标准     
正槐树乡的农村土灶改造任务即将完成,张乡长带着技术员小徐挨家挨户对已完工炉灶进行验收。在小徐验材料、量尺寸的过程中,张乡长边和老乡聊天,边打量着崭新的灶台——全乡都是统一材料、统一尺寸。看来,这工程干得很"标准"!熟悉张乡长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特别较真,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按标准做事"。正因为如此,乡党委才把农村土灶改造任务交给他分工负责。  相似文献   

18.
做人     
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呢?这很难。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又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时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来征求意见时,是说  相似文献   

19.
石宗源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时.据说在新闻出版界曾流传这样一个经验——在他面前,不要轻易提出问题,因为他会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地反问,直到问得你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42年了,但天地间依然回荡着人民深情的呼唤:"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