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全国最早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城市之一,在区域化党建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区域化党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区党建"1+3"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预想的作用、区域化党建组织的建立依赖于区县党委推动等等。要通过提升区域化党建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加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适应性,增强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建的"内动力"等举措提升区域化党建共建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为扎实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辽中县突出“六共”,扎实开展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有效发挥驻区单位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新途径。一是实行党建工作共创。驻区单位把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与社区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复兴区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网,织密大党建基层治理网,铺就"红管家"服务网,为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网,凝聚共驻共建新活力拓展社区大党委涵盖范围,坚持"党群共建、区企共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办",按照驻区单位、分包区直部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沿街门店等分类,将社区力量全部纳入联合大党委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8):F0002-F0002
<正>近年来,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中不断探索实践,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深化服务,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开创"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建章立制,突破"单位党建"传统模式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共确定成员单位74家,包括:12家政府机关、26家企事业单位、4所院校、1个部队、7家"两新"组织以及24个居民区;并建立完善了相关联席会  相似文献   

5.
《江淮》2011,(2):36
铜陵市狮子山区矶山街道七○一社区成立于2001年2月,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1个,属于典型的单位型社区。为深入开展好社区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动社区各项建设全面发展。七○一社区创造性地成立了"联合党委",初步构建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6)
<正>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以建设"北疆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实现社区"三有"为重点,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2013年8月,在全旗6个社区组建了社区联合党委。一、主要做法社区联合党委采取"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民事共调、难事共解"的工作方法,开展"六联"活动,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打破界限,进行组织联建。将联合党委组建与"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工作"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打破驻区单位界限,按照"1+6+N"模式组建了6个社区联合党委。"1"即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全国最早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城市之一,在区域化党建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区域化党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区党建“1+3”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预想的作用、区域化党建组织的建立依赖于区县党委推动等等。要通过提升区域化党建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加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适应性,增强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建的“内动力”等举措提升区域化党建共建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近来,密云县果园街道探索出"1+5"和谐社区建设模式,构建出"纵向联创、横向联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1+5"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即以党建互动共建联席会为纽带,成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的党员负责人、驻区党员民警、参政议事能力强且威信高的在职党员代表作为席位制委员的联合党组织,并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8,(8)
正中共绥芬河市阜宁镇阜华社区基层委员会坚持以城市党建为龙头,带动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发展,突出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打造了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延伸触角,构建互联互通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社区党委,优化组织设置。为了适应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发展的需要,社区党委将本辖区的村党支部并入社区大党委,搭建了农村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共同组成的城市党建的基本格局,逐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二是推行党建服务点,实现组织全覆盖。社区党委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区域化党建的热度持续上升.其机制模式不断创新完善。从最初区域化党建概念的提出,走过了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开展党建联席会、共驻共建、组建联合党委等路子。绵阳市在抓区域化党建工作中,推行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工委(大党委)制,着力为区域化党建给出了规范的“模板”。  相似文献   

11.
正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化组织体系。一是深化组织联结"纽带"。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整合辖区11家单位,构建区域化军警地企党建联合体及7个二级联合体,形成"一体两级"立体式组织架构。二是增强日常联系"黏性"。健全区域化党建协调机构,在区级建立区域化党建指导委员会,在街道建立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1月以来,保定市韩北街道新一代社区党总支联合宁和社区党总支、雅典城社区党总支和2个驻区单位党组织、4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成立了韩北街道新一代社区联合党委(以下简称"社区联合党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社区联合党委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城市基层党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  相似文献   

13.
鄢汉生 《学习月刊》2012,(4):144-144
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城市社区扎实开展“和谐家园”创建活动.注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建立社区“大党委”,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东营市坚持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以党建网格为单元,统筹做好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文章,以党的建设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突出组织引领,增强基层组织的聚合力。一方面,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把街道、社区作为整体单元,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纵向上,街道党工委下设机关党委、社区党委和"两新"综合党委,统筹谋划辖区各领域党建工作。在街道城区,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划分社区,社区全部成立党委,统筹抓好区域内居民区、商业区、零散"两新"组织以及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在社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社区我的家,党建融合你我他。"走进翁牛特旗紫城街道古城社区二楼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居民亲笔书写的对联分外引人注目。紫城街道按照全市推进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指导要求,立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打破驻区单位行政隶属壁垒和身份、职级束缚,加强驻区各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走出了一条区域共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党建:共建联建链起党建联合体"要不是社区联合党委,我哪能住上新房。"这句话如今成了北门外村王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50-50
四川省着眼于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社区组织、服务、民主管理、维稳和党建工作考评“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推进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7.
基层信息     
<正>城西区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基层治理重点,创新建立起"街道+社区+区党建‘微综合体’"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制度,吸引辖区41家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单位、13家"两新"组织、工联妇等组织参与共建,形成党建抓联建工作合力。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0,(4):85-85
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适应社区党建工作"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需要,通过建立组织协调、资源共享、互促互动"三项机制",探索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相似文献   

19.
平安县平安镇有5个社区.下辖4个社区党总支部。22个党支部,有驻社区单位党组织162个。近年来,平安县以“共驻共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抓共促.形成了社区共建的整体合力.加快了城镇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兴庆区区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规律,建立社区大党委和行业大党委,并以大党委为统揽,逐步推进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行有序的党建工作机制,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利推进了兴庆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大党委激活党建细胞。设立社区大党委。在保持现行社区党总支不变的前提下,增设兼职委员,兼职委员经辖区大多数单位提名、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同意,由辖区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党员负责人代表担任。社区总支与兼职委员组成社区大党委,形成"一核多元"的组织架构。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