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7,(4):20-20
李大钊就义 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时年38岁。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889年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编辑、主要撰稿人;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j1919年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2.
谷新德 《党的文献》2012,(1):121-122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平逮捕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书记、中国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李大钊。在狱中,李大钊留下了两份珍贵的文献资料——《狱中供词》和《狱中自述》。《狱中供词》是李大钊被敌人审问时的回答,而《狱中自述》则是他以书面形式向敌人作出的回答。文中李大钊以国民党人自称,从未谈及中国共产党。李大钊为何要以国民党人的身份写自述呢?  相似文献   

3.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刨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将李大钊逮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反动当局处以绞刑,在北平英勇就义。 李大钊遇害后,北平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钊的挚友子泰棻冒着风险委托书铺公务员那万禄为李大钊购买了寿衣、寿材,装殓后停灵于宣武门外长春寺;不久,李大钊的生前好友章士钊、李凌斗、白眉初等又为李大钊购买了上等寿衣、寿材,重新装殓后,停灵于妙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李大钊则是北大有名的教授、图书馆主任。他们同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始人,又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对于张国焘来说,李大钊无疑堪称恩师与引路人。但张国焘在1924年被反动军阀政府逮捕后,却出卖了李大钊。由于张国焘隐瞒了这段历史,所以直至1927年4月英勇牺牲,李大钊也不知道他所信任的学生曾经出卖过他。 张国焘1916年进入北大学习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3年后刚刚归国。1917年1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翌年1月,又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张国焘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读到李大钊的文章时,还不认  相似文献   

6.
正李大钊,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4月28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论初心中华再造今日为世界再造之初,中华再造之始。——李大钊《民彝与政治》(1916年5月15日)揭新中华民族主义之赤帜吾族少年所当昭示其光华之理想、崇严之精神者,不在龂龂辩证白首中华之不死,  相似文献   

7.
1927年5月23日,在汉口出版的第60号《中央副刊》(当年3月创刊的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副刊)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李大钊同志略传》的文章。这是李大钊烈士于那一年4月28日在北京壮烈牺牲后,报刊上  相似文献   

8.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英勇就义于北京,时年38岁。 入狱,不辱大节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支持张作霖占领京津的目的,公然掩护奉系军舰闯入大沽口。驻守炮台的国民军以旗语制止未果,国民军于是发空炮警告,而日舰竟立即炮轰炮台。国民军在这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5月4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社论《五四与李大钊》,5月8日《向导》周报第195期发表短文《悼李大钊同志》,是为纪念和研究李大钊的开始。本文拟对70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国内有关研究状况作一简要回顾,并对跨入新世纪的研究前景作些展望。 一、70年研究概况 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关李大钊的纪念、回忆、研究的文章和资料约有二三十种。其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有三种: 一是高一涵的回忆性文字《李大钊同志略传》。此文第一次向世人提供了一份李大钊生平的  相似文献   

11.
<正>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60余人在苏联大使馆被奉系军阀逮捕。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建党主要人物之一,李大钊被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界的营救行动。被捕的当天下午,李大钊就被讯问。在狱中,李大钊并不是倔强的硬碰硬,而是采取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驱,从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建党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李大钊建党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完整介绍的人是李大钊。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大学组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最早把《共产党宣言》全部译成中文并公开出版的是陈望道。他的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相似文献   

14.
正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全国仅有党员50多人,范鸿劼名列其中。范鸿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投身五四运动的洪流,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作为李大钊的学生和战友,范鸿劼于192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逐渐成为我党北方地区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27年4月,范鸿劼同李大钊一起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绞杀于北京。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妻子带着子女被迫离开北京,辗转流离,分散四方。67年风雨过去了,李大钊的子女现在何方?境遇如何?我开始在北京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党史文苑》2020,(3):30-34
袁玉冰是五四运动后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是江西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宣传者,是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改造社的主要创始人,是《新江西》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江西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昌下沙窝,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18.
正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1,(7):47-47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20.
这对樟木书箱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为了保存会议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书箱,加之樟木能防蛀虫,他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为了能把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书籍保存下来,他曾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但敌人不顾李大钊遗愿,将箱中的所有书籍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空箱子。李大钊牺牲后,夫人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故乡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见证,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