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安院校的逻辑教学必须明确为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智力支持和思维工具的总目标。公安逻辑教研者们应建构以"案件事实目的论"为导向,以事实推理的方法为主要内容,以现实刑侦案例为实践指导模式的逻辑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人们熟悉的事实真理为参照,从逻辑学的角度,首先叙述了"事实真理"与"逻辑真理"两者的含义;然后简单回顾了历史上对这两种真理的区分情况;最后分析了逻辑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以及客观性等,希望为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逻辑真理"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制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具体运用在审判实践上可概括为这样一个逻辑公式: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事实证据为小前提,判决结果为结论。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法规对如何认定与处置“套路贷”犯罪作了规范与要求,但对该类犯罪的衍生形态“套路借”犯罪的处罚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这在客观上会影响并制约对“套路贷”犯罪的打击效果。鉴于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有必要对“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深层逻辑展开分析。利用逻辑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对“套路贷”犯罪的逻辑内涵、逻辑前提、逻辑构造进行深入研究,即对构成“套路贷”犯罪的结构要件与方式要件,以及确认此类犯罪的基础事实与特别事实,形式事实与内容事实展开分析。并由此发掘治理“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底层逻辑,即以行政规制为逻辑起点,以金融规制为重要环节,关注证据标准,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逻辑真理、事实真理的区别入手,分析探讨逻辑真理的特征,提出逻辑真理虽不等同于事实真理,但又同事实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7.
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证明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刑事诉讼法专家、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从逻辑的角度来探讨间接证据如何证明案件事实尚有欠缺,本文试图对此作点努力,以求教于前辈及同仁们.一般来说,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单个间接证据证明案件的个别事实或某一方面的事实;二是用若干个间接证据组成证据体系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对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进行逻辑上的探讨.一、运用单个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个别事实或某一方面事实的逻辑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 ,推定为各国立法与实践所广泛采用。法律设定推定制度的意义 ,主要在于免除当事人对某些事项的举证责任 ,以缓解诉讼证明的困难 ,提高诉讼效率。在逻辑结构上 ,推定主要由基础事实、推定事实以及二者之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构成  相似文献   

9.
法律应用过程中适当的判断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根本动力,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而将注意力集中于法律应用过程的形式方面。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是以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相互适应的情况,即简单案件的情况为对象的,从而忽略大量难案的存在。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关于唯一性之理想、法律以逻辑拘束法官、推论规则等的种种观念都是建立在错误逻辑观念上的虚构。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三段论基本思维模式表现为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裁判结论。大前提是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逻辑命题,力图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建立通道,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推理主体需要对众多法律理由进行权衡与抉择。需要对逻辑三段论进行重构,常处于一个由内部推理与外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由内部正当性证成与外部正当性前提构成,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建立具体、有效的推导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律适用是从法律到事实的演绎逻辑模式;与此相对的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关注,其整体的逻辑进路是从事实到法律的归纳模式,这两种对立的逻辑模式为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留下相当大的逻辑适用空间。法院正是在对前述两种逻辑推理进行跟踪后,为自己适用法律创造了必要的逻辑条件。在一种刻意保持中立的立场上,法院运用演绎和归纳两种逻辑模式对法律和事实的适用进行来回演示,并不停减小二者的适用差距,最终使两种对峙的逻辑推理畅通对接,得出自己法律适用的结论,为判决的作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未设计严格程序规则、实体规则与证据规则,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再审程序启动随意,加之未对“有利被追诉者再审”与“不利被追诉者再审”进行区分,刑事再审程序对被追诉人权利构成极大威胁。应区分实体法中的犯罪事实与程序法中的犯罪事实,以公诉事实的指向与裁判事实的效力为逻辑起点,以刑事诉讼法中之犯罪事实单一性、同一性为理论工具,对我国刑事再审“事实”与已裁决“事实”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实体限制规则。  相似文献   

13.
由于法官没有亲临案件的发生,因此,只能依靠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经验法则与逻辑规则是架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重要渠道。法官对证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全面地分析判断证据之后,可运用经验法则厘清证据的真伪,从而达到合理地进行事实认定,证据的证明性则应由逻辑方法来解决。逻辑规则与经验法则在法律适用中相互补充,法官在运用经验法则进行认证时,切不可只注重经验而忽视逻辑的作用。审判人员审核证据时既要运用逻辑推理,又要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对案件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量,力求查清案件事实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朱利叶斯·斯通是当代著名法学家、综合法学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综合逻辑、正义与社会事实而达致一体化法理学。在法律逻辑方面,他认为,逻辑是必要的,但它不能得出唯一正确的判决,存在一个法官选择的空间,在法官做出判决时,要将正义的因素和社会事实的因素纳入一体化的考虑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诚信没有大小之区分,把“最大诚信”论作为告知义务产生的理论依据已经不合适宜,它不仅有循环论证的逻辑缺陷、制度构建的困惑,也不符合保险制度发展的实际需要。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多元的,危险信息不对称与危险估计需要是事实基础,而诚信原则是该事实需要转化为制度构建逻辑结论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律逻辑的重要分支,假言推理在刑事司法运行过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在司法侦查阶段,侦查员运用假言推理推出案件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在司法审判阶段,控辩双方和法官运用假言推理对案件事实进行辨明及对案件事实结合法律规定。本文以"复旦投毒案"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分析对上述假言推理的两种主要功能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袁福刚 《工会论坛》2011,17(3):128-129
在传统形式逻辑教学中,三段论系统中关于省略三段论、格的理论以及式的理论都是必讲的内容,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逻辑教学一定要区分高校类型和层次。作为以应用为目的的高校逻辑教学体系来说,应当是一套简洁、易学、好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规范之势,法条有尽,事情无穷。汉语法律表意系统内,时有规范而无事实指向,抑或时有事实而无规范指向。当事实有具体的规范指向时,司法裁判的过程区分为事实构建过程与依据三段论涵摄推理二个阶段,前者依据规范关系衡平当事双方权利义务,在证据规则引导下,遵循构成要件认定规范性基本事实,后者通过三段论逻辑路径的法律推理进行归摄及价值判断。法官在大前提与规范性基本事实间往返顾盼选择解决方案,给予个案正当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三段论的结构形式与逻辑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三段论体现近代法治对法律安定性的追求,尽管司法三段论其机械的司法推理形式不断受到批判,但人们对古典的逻辑涵摄模型在坚守与放弃中一直犹疑不决,并为实现和完善司法三段论的逻辑前提一直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实质上,司法三段论思维是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在事实领域和规范领域中的彻底贯彻。  相似文献   

20.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诉法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诉讼领域的体现,一直指引司法人员正确办理案件。但有观点认为过去的事实不会再现,质疑否认该原则,以致一些法律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应探讨在刑诉法学教学中如何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厘清认识上的混乱,促进法律大学生牢固正确掌握并坚信这一刑诉法基石原则,以利今后公正司法,维护和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