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振宁  齐刚 《人民公安》2011,(19):56-57
在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安全至关重要。而在地铁安全中,旅客的安全检查是地铁安全的第一关,地铁安检系统和地铁运营系统一样,都是旅客在地铁中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构建地铁场景下的"3+N"智慧安检体系。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物脸识别智慧安检、人员分级分类导控、安检勤务等级化等管理手段,降低公共安全风险,解决传统"汗水警务"模式以及落实监管责任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地铁如今已成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莫斯科地铁爆炸惨案发生后,全世界的公交系统大都加强了安全保障,北京等国内诸多城市地铁安检也纷纷提高级别.从物理结构上看,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频繁的人员流动性和地铁空间的相对开放性,决定了风险源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事中控制和后果防范的难度极大.但要想完全依赖技术手段解决所有安全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为此,我们建议,要从单纯的地铁安全防控角度跳出来,转变为从全面风险治理角度构建我国城市地铁风险治理体系,以增强城市地铁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铁作为运输量大、速度快、污染少、方便舒适、安全快捷的交通工具,且不受天气影响全天运营,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许多城市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以此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铁点多、线长、面广及封闭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日益成为"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英、法、日、韩、俄等国家都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地铁恐怖袭击事件,规避暴力恐怖风险是安检制度实施的逻辑起点。但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实行了常态化安检。安检相对于其它防范措施的优益性、我国社会转型期风险迭加的特点,以及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治理制度、地铁发展的历程、政企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传统是我国安检制度的生成逻辑。实检实施以来面临过检速度降低运营效率、安检执行质量不高、安检责任主体不清、乘客存在抗拒心理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安检制度的系统化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铁安检模式,通过对乘车人员进行评级分类构建常旅客数据池,利用新型智慧安检门实现对常旅客的快速安检,达到地铁人员分流安检的效果,从而提高安检的质量和效率。数据显示利用本模式的快速安检,安检通过效率可以提升一倍,每分钟通过人数约50人。  相似文献   

7.
朱广黔 《人民论坛》2013,(10):40-41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我国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社会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加,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指导我国城市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和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根生 《群众》2020,(3):72-72
新年伊始,南京南站出站转地铁不用安检啦!过去,由于火车与地铁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火车站和地铁站之间进行两次安检普遍存在,乘客无不希望减少不必要安检,提高通行效率。协调沟通,优化方案,南京南站将现行地铁安检区域扩大至高铁站到达层,通过增加安检通道及若干个人工通道形成了2万多平米免安检区域,乘客换乘更高效便利了。“以百姓之心为心”贵在力行,“安检互认”是个生动诠释。“人的尺度”最动人。便民利民的好消息在南京正越来越多:地铁2号线早高峰增加班次,开车前15天退火车票免费,汽车票可在线免费退票改签,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可线上预约上门回收垃圾,63种药品原料零关税,不动产登记开启不见面时代……“人的尺度”贯穿于各种服务新政中,给人以温暖,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所谓“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努力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相似文献   

10.
涂昊  武帅 《警察技术》2016,(3):11-14
太赫兹波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电磁波,被广泛运用于人体安检、危险品识别等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简要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基本知识,讨论了太赫兹技术在反恐防爆领域的应用和相应的技术特色,对太赫兹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太赫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人员安检和爆炸物毒品检测等方向。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太赫兹专家姚建铨院士作为专访嘉宾,为大家介绍太赫兹技术和其应用前景,以及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对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此亟需转换传统的被动应急处置思维,重塑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韧性治理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内涵,搭建“风险治理—适应、应急管理—恢复、危机治理—学习”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逻辑框架,提出以韧性理念塑造风险应急文化、以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应急恢复、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应急学习等治理新路径,期待与韧性治理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我国各地全面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13.
覃默 《传承》2014,(9):92-93
地铁公共安全事故敲响了地铁应急管理的警钟。应急响应是对突发公共事故的应急救援的核心过程。当前,对南宁地铁运行突发事故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进行预先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要预先设计南宁市地铁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和把握地铁突发事件的特点,为城市应对和处置地铁突发危机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我国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问题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城市地铁反恐袭击与应急处置是维护我国公共安全急需建立的体系,属于危机管理范畴,是最高风险等级的国家应急反应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城市治安防护能力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可用性直接影响着各项公安业务的正常有效运行。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普遍建设,在极大提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信息安全隐患,给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信息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思路,即研究借鉴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技术和方法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测评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此类系统的特殊性增加部分新的测评类型和测评项目,对开展国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阎军 《北京观察》2015,(2):63-63
<正>地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安全隐患都可能酿成巨大的安全事件,地铁安全也不仅仅是地铁管理方的事情,每一名乘客都要积极参与。必须从提高地铁乘客安全意识和提高地铁运营方自身安全防范能力两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措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目前北京地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首先,地铁入口空间狭窄,换乘通道长,存在监控死角。一些建设比较早的地铁线路,如2号线,出入口通道数量不足且空间狭小,安检设备设置在出入口的检票闸机前,这样就把所有出入的乘客卡在出入通道中,客流增大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依据风险理论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安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其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包括: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规划目标、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建立城市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建立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办法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安全成为表征当今城市生活品质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视频监控无疑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关键而普遍的技术手段。以南京市公共空间为实证案例,考察三类典型样本(高校、商业区、居住区)中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布点,通过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实效,管窥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状况,包括采集和甄别视频监控的基本数据、通过三维建模图解和测算视频监控范围、反向确定现状视频监控的盲区,并面向城市公共安全,从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和规划设计两个方向提供监控实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优势,成为公共交通的首选。但是,人们在享受地铁带来的方便之前,必须要面对地铁建设带来的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影响。本文以杭州市地铁规划建设为例,分析影响城市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杭州市地铁建设的远期规划到2050年,对杭州市而言,地铁建设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常态化"影响,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治安控制是城市法制建设、各项治安管理和刑事司法手段,以及居民公共安全意识状况的总和。治安控制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居民的安全感受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城市治安控制水平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