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幺叔,我到金星村的箐口了,回我们鸣放村要走哪条路呢?""箐口进来的那条路有点陡,你在那里不要转弯,继续朝前走,从金星村麻窝那里右拐进来,路很宽,很好走。"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李朝华开着小汽车从浙江沿杭瑞高速回老家大方县雨冲乡鸣放村过年,十年没回老家的他,快进入村子时,看着村子里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竟犯了迷糊。李朝华按照他幺叔的提示继续前行到麻窝,右边果然出现一条更宽的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河     
谢斌 《共产党人》2012,(3):55+53
正老家的庄名叫城背后,那曾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山上和村口遍是密密的杏树林。一到春天,杏树花开得漫山遍野,让整个村子弥漫在浓浓的花香中。村子前面流淌着两条河,一条叫葫芦河,一条叫滥泥河,顾名思义,滥泥河泥沙多,河水浑浊,而葫芦河水流清澈。这两条百多里长的河在村子前面的一个湾里相会,两河的交汇处泾渭分明,清溪和浊流融合到一起浩浩荡荡向南流去,最后注入渭河。父母在异乡工作,一到寒、  相似文献   

3.
<正>10月底,居所楼下一条短短的路,轰轰隆隆开始了今年的第三次打围"维护"。年初的那次是修复路面,年中的那次是"道路黑化",把原来的混凝土地面改成了沥青路面。这一次,是道路街沿的改造。印象中,这条路全是质量尚好没有损坏的地砖铺就,行道树长势良好,到了傍晚,老人小孩儿来来往往散步,下雨了也不担心,因为是防滑砖。朋友过来吃饭,从300米外的路口到楼下停车花了20分钟时间。她对此的评价是:"怎么又修上了?一条路一年内‘维护’三次,为什么不一次性做完呢?"她这一问,倒是问出了附近老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观念的演变沿着两条不同的线路进行:一条线路是抛开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从社会本身来研究发展问题,表现为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论”开始,经过“基本需求战略”,走向可持续发展论。另一条线路是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走向可持续发展论。第一条线路不关心人类生存危机,其发展理论的演化不可能得出可持续发展结论;而第二条线路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两条线路在时间上并行,但跨越的理论障碍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摒弃教条、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路线、方略、政策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决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走向胜利的一条红线,从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自己的路”,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归结。  相似文献   

6.
正村集体从负债7万多元,到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并实现年收入30万元、再到50多万元,这是一个村子从贫穷到富裕的跨越;从入村帮扶时村民们说"你们肯定是雄赳赳来,灰溜溜走",到拉着王永军的手说:"感谢组织派来好干部!""我们希望王书记一直留在这里!"这是一幕干部群众从生分到亲如家人的生动写照;从连续4年没有村选党支部书记、开个党员会人都来不齐,到村干部举着输液瓶子参加"两委"班子会、带着村民搞发展,这是基层  相似文献   

7.
"我家就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国境线上牧牛羊。"这是地处边境十师一八六团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祖祖辈辈靠种田、牧羊、屯垦戍边为使命的一八六团,今天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逐步打破天边路少的局面,使天边"路尽头"变成了"路无尽"。一条条通向富民强团的路在天边延伸……惠民政策多团场引新路一八六团党委高度重视富民强团  相似文献   

8.
正从江县加勉乡,地处黔东南月亮山腹地,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从贵阳出发,一路经过高速、国道、县道、乡道……少说也要7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加勉。从乡里出发再开车将近40分钟,就到了南烧村。这个偏远的山村,就是贵州省公路局定点包干脱贫攻坚的村子。南烧村辖6个村民组172户713人。"当时的贫困发生率高达71.66%,是贫困中的贫困。"陈小波还记得第一次进村时的场景,"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陈伟龄 《世纪风采》2023,(10):18-20
<正>在江苏,有一个响亮的地名让人神往,有一个地方发展的业绩令人瞩目: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跻身全国105个Ⅱ型大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达到这一量级的县级市……这个地方就是江苏省昆山市。自1984年兴建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开始,昆山陆续创设出口加工区、光电产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向高新技术发展”“走向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等阶段,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昆山之路。昆山发展道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更是一条唯实奋斗的路。  相似文献   

10.
我是到霍童和黄苏进行第一次国共和谈的。虎坝下来有一个小村子,只住一两家人,叫天通。这个村名起得很妙,通天的通。离霍童很近,一条岭下去就到,大约6、7里路。在天通的那个山头上,叶飞说:“你去。明天12点钟如果没有回来,我  相似文献   

11.
正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成百上千个村庄。我的家乡,就安静地坐落在兴安盟的东南角。一条路串起整个村子,从东头到西头,小路蜿蜒着、开疆扩土似地向前延伸,几代农耕人在此不辞辛劳地奔走忙碌,让这条路变得宽阔平坦、厚重沧桑。而几十年前,它却不是这般模样。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驾着马车,从40多里外的吉林农村一路颠簸,把母亲娶进家门。那时,门前的这条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在母亲  相似文献   

12.
10月29日,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走完了107载人生历程。每日步行生活自理从中关村北一条街的住所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来回3000步,这条路贝时璋以步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4,(1):40-41
唐吴在2003年11月20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说:有这样一则政治寓言:从前,一个村子里生活着十户人家,大家想要修一条路,结果发现,这条路要穿过某户人家的房子,是最便捷、最省钱的路线。如果这时采取“民主”决定的原则,让大家投票,恐怕会以9:1的绝对多数通过拆房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梁柱 《党史文汇》2003,(8):40-42
千辛万苦遍寻5师踪迹 浴血奋战赢得两军会师 文家山村东后面的高地,被北沙团1连一个加强排控制着,它的下面就是通往寺河街镇的大川;3连监视村子两边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滩,因地势低,构筑了一个班的简易防御工事.  相似文献   

15.
城口县城里有座纪念碑 城 口县 是距 离 重 庆主 城区 最 为边 远的 一个 县城 ,一 条 路 从开 县去 , 另一 条路 经达 县过 万源 折 向 城口 ,不 管 走那 一条 路 都 要 在 崇 山 峻 岭 中 颠 颇 10个 小 时以 上才 能到 达。 从 万 源 到 城 口 的 公 路 以 前 状 况 很糟 ,修 好这 条路 一 直 是个 老大 难 。一 次国 家计 委一 位领 导 人 经万 州到 城 口再 到万 源走 了 一趟 以后 , 为此 发 了 话———不修 通万 源到 城口 方 向 的水 泥公 路 国家 将一 律不 批四 川省 的 任 何项 目。 这 话奏 了效 …  相似文献   

16.
<正>林语堂是福建人,鲁迅是因为林语堂而来厦门大学任教,因此与福建有缘。两位文化名人曾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不相来往。有客人见我在做研究鲁迅的文章,问:"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但我想想还是说:"鲁迅是一个真诚的人。"鲁迅确是一个真诚的人,比如青年学生向他询问人生之路,他说他只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至于怎么走到那里,人生的路不只一条,他也不知该走哪一条。这是大实话,人生的路只  相似文献   

17.
在克山农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路,农场人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路".这条路的背后,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5年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汉子正推着三轮车艰难地爬坡,车上坐着一个满头花发的女人.看得出汉子很费力,但仍满脸笑容、神情坚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同事告诉我,照片上的汉子叫郑春达,是克山农场的一名养路工,也是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  相似文献   

18.
周立  彭瑜 《党员文摘》2021,(1):13-15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天坑谷底,绝壁环绕,几近垂直,从坑沿到坑底有1100多米。大巴山无情的绝壁,让下庄人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和落后中。一条出山的路,成为下庄人的奢望——没人相信这里能修出一条路来。毛相林,现任下庄村村委会主任,身高不到1.6米的他被大家称为"毛矮子"。然而,就是这个"毛矮子",带领全村390余人,在绝壁上谱写出一个史诗般的悲壮故事——耗时7年,在绝壁上"啃"出一条出山公路。修路过程中,6条鲜活的生命,从绝壁上坠落。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3日,记者驱车从织金县绮陌街道出发,沿着硬化路驶向大沟村。3.5米宽的路面干净、平整,路上骑摩托车的村民,一溜烟便没了人影,而步行的行人也是一脸轻松,脚步轻快。见到大沟村退休多年的老支书罗德甫,聊起这条路,他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们盼着这条路修通,盼了40年。"罗德甫说,这条路原是大沟村猴子头组连接岭岗村坝丰组的一条人行小路,坑洼狭窄,根本无法通行车辆。若走原来的主干道,村民们前往绮陌街道时需要绕远路。  相似文献   

20.
正从福建到贵州,从沿海到大山,黄开枢筑起了一条商道。黄开枢说,这条"海"与"山"结缘的商道是沟通、是发展、是互补、是传承。3月16日,我们在翰墨金石(贵州)艺术馆内见到了福建联圣兴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开枢。数十年的风雨兼程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明显刻痕,鬓角两侧的头发有些斑白,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儒雅气质。1973年,黄开枢出生于福建一个渔民家庭。黄开枢从小在海边长大,大海的宽广赋予了他浪漫的性格和深邃的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