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两岸社会的开放与交流,两岸通婚得以恢复和发展,并逐渐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两岸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两岸社会的交流交往、增进了两岸民众的接触和沟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影响了两岸婚姻的正常发展和两岸社会的互动往来,因而需要两岸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两岸通婚家庭的幸福生活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陆与台湾本就属于同根同脉,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对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参与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建设,与大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合作双赢的成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本文参考了对台湾高校学生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从多个层面分析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包括各地区的区域意愿等。通过分析给出关于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望两岸青年加强来往、加深合作。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1,(15):34-35
“两岸同心,我们同行”7月中旬,中共中央台办、共青团中央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12日,来自台湾的5000多名青年与大陆青年齐聚北京联欢,掀起了此次大交流的高潮,引发各大媒体强烈关注。两岸青年体验了从汉字书法篆刻到甲骨与石刻传拓,从古老的编钟演奏到精湛的茶艺表演,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大陆,就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对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巾国国民党、亲民党之间的极具历史性和开创性意义的交流交往.是两岸交流史上的盛事,更是海峡两岸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人物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分别在会上发言,一共宣布了13项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25):61-61
新闻背景: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亲切看望两岸青年朋友,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胡锦涛对大家说,你们这次交流活动的主题是“两岸同心,我们同行”,这很有意义。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台湾青年朋友到大陆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得到不少收获,一定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和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的确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7.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高兴能在业余党校与大家见面。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谈话,是有意义的事。其实,与奋发有为、追求进步的青年交往交流,也是人生快乐的事。坐在这里,看到我们业余党校的学生满腔热忱地学习党的知识,接受党的教育,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看到了你们有追求,有抱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景仰之情和献身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回顾从远古以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期榕台两岸交往合作的历史 ,阐述新时期榕台交往在贸易、投资、交通、科教、文艺、新闻、宗教、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及其政治背景 ,并提出促进榕台合作交流的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所谓海峡两岸的半官方交往,即海峡两岸以民间面目官方实质形式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开始于偶发性事件,随后逐步发展成为两岸交往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对结束两岸对峙、隔绝局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两岸“尸通”与“华航事件” 两岸交往,自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因两党长期、紧张的对峙,而一直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元月,大陆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后,两岸关系虽有缓和,但由于台  相似文献   

10.
孙诚 《党史纵横》2002,(3):48-48
著名演员舒强同志在回忆与周总理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件事给他的印象很深:建国前夕,世界和平民主青年联欢节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共青团中央决定派出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参加.其中,一个演出团体是中国青年文工团.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闽台青少年交流作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重要一环,在两岸青少年交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断深化闽台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两岸交流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从闽台青少年交流的独特优势出发,讨论了闽台青少年交流的特点、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对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地开启两岸交流的新篇章。在两岸交流热火朝天的大背景下,厦门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对台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在两岸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起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彻底改变两岸交流中存在的金融配套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有着爱国斗争光荣传统的台湾人民,在战后,面对日本殖民统治残余势力、侵华美军的欺凌和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美日勾结阴谋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台列岛,台湾当局阻扰两岸交流交往,阻碍祖国统一进程,展开了多次爱国斗争,谱写出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章。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大陆,就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对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之间的极具历史性和开创性意义的交流交往,是两岸交流史上的盛事,更是海峡两岸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连、宋大陆之行的背景分析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党交流在推进两岸关系中的发展与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的本质,两岸"执政党"所面临的国情民意,是政党交流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基础和现实推力。冲破重重险阻,经过了多方努力与探索后,政党交流作为两岸关系沟通的第二条渠道得以最终开启并确认其地位。两岸政党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承担了以下角色:两岸政府的间接谈判先锋;"以党辅政"、感测两岸民意的试验场;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行动者。两岸政党交流影响深远:增进了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的合作,为两岸发展提供了新的枢纽。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台湾学界硕、博论文对两岸关系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集中体现在两岸政治交流、经济交流、经贸旅游交流、两岸政策及转变、两岸未来前景等5个领域,每一领域亦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立场客观等特征,为大陆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裨益,并为更好地从事两岸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先行开展民间往来和对台贸易,两岸好风吹。坦然应对失误,提出"窗口当须两面看"金句主张开展对台贸易试验,以此促进两岸更多的交流和往来海峡两岸对峙,福建一直背着"前线"这个包袱,深受其害。这是历史形成的。项南指出,对外开放后,福建与台湾交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变"受其害"为"得其利",充分利用优越条件,大力加强对台贸易。改善群众生活,把沿海和全省各地的经济建设搞上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应台湾中华青商总会邀请,贵州省青年代表团赴台交流考察。在10天考察中,代表团从台北沿西部南下,经台中、南投、阿里山、嘉义、台南、高雄到达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垦丁,绕过可同时眺望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的鹅銮鼻,再从知本、台东、花莲、宜兰、基隆经美丽的东海岸北上,围着台湾整整转了一圈。代表团先后与台湾中华青商会台北贵州同乡会、中山医科大学、花莲县柏达散文文化协会、高雄市两岸劳动文教发展交流协会等团体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考察活动,增进了两岸特别是贵州和台湾之问的了解,加深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代表…  相似文献   

19.
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交流藉着两岸关系缓和的东风而不断深化发展,经历了交流初步恢复、双向交流开启、交流逐步拓展与交流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在领域、形式、规模、内涵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作为两岸交流中恢复最早、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闽台民间信仰交流提升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与祖国大陆的认同,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促进了两岸文化、经贸、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带动了福建地方经济的发展;突破了两岸交流与民间往来的禁区,促进了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息卷     
《求贤》2014,(2):48-49
两岸技能大赛筹备会在津召开 两岸技能大赛筹备会日前在大津召开。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津渡会见并宴请台湾代表团.对台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2014年两岸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给了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两岸技能人才的沟通,为深化两岸职业技能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