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我的付出,只为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荣誉满身,朴实依旧。"什么是幸福,对我来说,老人们的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李焕玲如是说。48岁的李焕玲现任鞍山市台安县桑林镇敬老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从毕业至今,她始终坚守在"敬老"岗位,29年如一日,用全部的爱呵护着孤寡老人,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瑰丽风采。她先后荣获"鞍山市模范敬老院院长""、鞍山市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老人们的"亲闺女"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个泼辣能干的四川女子,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亲热地称她"周大妈"。周大妈在她74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也有过被划为"右派"的蒙冤;有过无私助人的快乐,也有过不被理解的苦恼。但周大妈都一笑带过。笑对荣辱,笑对苦难,将温暖与关怀真诚地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周大妈对人生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到一位成功的女强人,17年间,她艰苦创业,不懈奋斗,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她就是凤城市凤山区良种村的党支部书记宋平华,同时还是凤城市黎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宋平华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3)
<正>"不让旅客的时间在我这里耽搁,不让旅客的心情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边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不让执勤差错在我这里发生。"在执勤现场的每—天,我都会露出快乐的微笑,这微笑来源于通关效率的提高、来源于出入境旅客的满意,更来源于我心中不变的坚守——我爱边检,我爱这三尺验证台,这是我梦想的起点。2003年从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从学员成为工作在祖国边防一线的一名普通检查员。所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是在这看似简单的抬头低头、章起章落、目送手接的重复动作中,在平凡的证件检查岗位上,  相似文献   

5.
像阳光,把坚冰融化;像雨露,令小草发芽;像春风,让花朵绽放。传承知识,塑造心灵,无怨无悔,一往情深。爱就是神奇,爱就是力量。——题记人物记事她是2010年和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上辽宁省唯一的评委她是2012年国家教育部选派到德国参加"建立与中国环境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方法论"专业培训的辽宁省唯一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的主导设计者是她,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研制者是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家赢得尊严的也是她,承担国内最大压缩机制造企业60%设计任务的团队负责人还是她。从普通技术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登上世界技术巅峰,她不断书写着"超越领先、创造未来"的精彩篇章。她就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相似文献   

7.
正谷华老师1996年8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一干就是22年。2006年6月,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敬的神圣情感,她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寒来暑往,8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业,敬业,乐业,始终如一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是教育的灵魂。用爱心感  相似文献   

8.
正从一名城市里的小姑娘,到唐山市首批大学生村官,她扎根山乡一干就是11年;从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转移颈部淋巴结,到两次手术并放疗,她选择了"身体允许就和乡亲们一起奋斗";从被评为唐山市"时代新人·最美基层工作者",到荣获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提名奖"称号,她用实干托举起青春的梦想……她,就是迁西县"智慧迁西"综合指挥中心主任马行晓。  相似文献   

9.
<正>虎彩虹三十多岁,是彭阳县草庙乡新洼村妇委会主任,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党员。她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靠"朝那鸡"孵化创业致富,以"朝那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先后被评为固原市学科带头人、自治区爱德之星、100位为宁夏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宁夏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全国劳动模范。从小立志成才、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虎彩虹,1991年自费到固原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她珍惜这来之不  相似文献   

10.
一名普通女教师,拿着不足300元的月工资,每天跋山涉水往返30公里路,10年走过了5万多公里的山路和水路,骑坏了3辆自行车。她就是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果树新村小学44岁的山村女教师马宪华,她以自己的毅力、热情和智慧,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她10年如一日扎根大山深处,情系乡村果农,用全身心的爱展现了一名当代共产党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九台市先进工作者、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如果把她所获得的每一项荣誉比喻成硕果,那么这颗颗硕果就是她从教14年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的。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讲台起,张忠杰就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满腔情和爱。她的丈夫是现役军人,家里的事全靠她一个人忙活,可她从未因此影响工作。1992年,她的孩子患了肠套叠,连夜送到医院做了手术。俗话说“母子连心”,但张忠杰为了更多的孩子,毅然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邻居照顾,第二天就精…  相似文献   

12.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到了。仔细思量,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听起来简单,可她一做就是18年,她用行动诠释着"孝敬"二字。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劳动,付出着爱心,付出着大爱,她的家庭也就当之无愧地荣获了二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她就是二师二十五团湖光社区的一名普通女职工李卫红,她的孝心在二十五团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4,(6)
<正>23年来,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那些素昧平生的流浪、智障、乞讨等受助人员,为他们穿衣、打水、送饭、安排就寝,为智障人士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洗澡喂饭,给病患者买药换药……23年来,她不知道被受助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打过多少次,受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伤,可她毫无怨言,依然奋不顾身地坚守在一线,继续为他们提供贴心的照顾。23年来,她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被救助的新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被她悉心照顾过的旧人,把自己温暖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但却没几个人能记住她。她,就是杨桂花,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呼和浩特市救助管理站一名普通的救助管理员。  相似文献   

14.
<正>14年的等待,14年的祈祷,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人生路。对于七师一二九团十一连周凡瑞来说,14年在希望与渺茫中的期盼,是爱托起了她的精神支柱,是爱的源泉滋润了丈夫"沉睡"的大脑,使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始交流和劳动,这就是爱的奇迹。14年前,每当人们谈起周凡瑞患精神病的丈夫时,她总会道出她的心声:"我不求老公给家挣多少钱,我只求他  相似文献   

15.
凌晨5点半,整个城市空旷而安静。在吴忠市明珠路慢行道上,一辆标有“吴忠环卫”字样的环卫清扫车正在进行清扫作业。车内驾驶室里坐着一位短发、利落的女驾驶员,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吴忠市利通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机械清扫队驾驶员李彦。10多年来,从“的姐”到环卫清扫驾驶员,李彦干一行爱一行。她每天开车穿梭在城市道路上,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她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着新时代普通劳动者最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正新蒲新区采取"大社区"与"小社区"相统筹,探索出了以"十进社区·幸福家园"为载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党建"新模式。今年起,66岁老人马永丽给自己立了一个新要求:除了每天散步外,还要坚持到礼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阅览室报到。读读报纸、翻翻杂志、看看书籍,就是她一天的快乐时光。她说:"虽然年龄大了,但社区党组织提  相似文献   

17.
爱读书、爱摄影、爱踢球、爱发微博她是一个普通"80后"女孩,名叫门美子。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她的职业经历:经手北京市首起公交车纵火案、涉案财产超过千万的网络赌球案、石景山区首起过失破坏军事通信案年轻的门美子,是石景山区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博采》2008,(3):23-28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涌现的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中,有两位女性,一是写了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另一个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战斗团"女"司令"谭厚兰。与其他三位造反司令有所不同,她在读大学之前有工作经验,是共产党员,造反前正以调干生的身份在北师大读书,,她戴一副普通的白框眼镜,身着旧布衫,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有些刻板。谭厚兰在"文革"初期颇为春风得意,没料到,她得意的时间不长,就栽了跟头,先后被下放锻炼、隔离审查、监督劳动。"文革"结束后,她受到追究。谭厚兰从1966年8月成为红卫兵领袖之一,到1968年10月被下放锻炼,她得意的时间仅仅两年零两个月,真可谓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1943年10月23日,在晋察冀边区阜平县市雕窝村,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横眉冷对日军寒光闪闪的刺刀,大义凛然,壮烈牺牲.这位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就是北大历史系学生王册烈士.王册祖籍河北昌黎,生于1921年12月15日.她那饱读诗书的老父亲,根据孔子《猗兰搡》中“兰当为王者香” 的典故,为她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儿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10)
正她义务为脑囊虫病患者传递福音,一服服"千金丸"载着她的一片真情,飞向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她,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阳光社区居民臧其珍。从塞外北疆到秦岭江南,从科尔沁草原到长城内外,臧其珍的名字深深烙印在成百上千人的心上。故事还得从45年前说起。1971年的一天,通辽市辽河旅社客房服务员臧其珍得知了一位住店旅客的难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