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产品,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药品检验工作直接关系着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因此,药品检验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保证药品检验的质量,就必然要求从事该工作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本文从药品检验工作的进展角度来解析该职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杨 《法制博览》2013,(6):80-81
从"红心鸭蛋"到"某品牌酒塑化剂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常态化。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消除消费者的恐慌以及促进食品市场的长期发展,采取有效的法律规制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文化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文化权利的实现是推进人民民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要素。党认识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践贯穿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共同纲领》第一次明确对新中国人民的文化相关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到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都蕴含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理解和阐释,也反映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已成为老百姓的习惯。然而,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吃错将危及百姓健康。对老百姓而言,药店药师作为医院围墙外面的"医生",是最好的专业参谋,也是保障百姓用药安全的"把关人"。然而,现实情况到底怎样,他们能肩负起这一使命吗?日前,一位在药店工作的执业药师向记者讲述了她所经历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关爱首都女教职工身体健康,帮助女教职工合理预防职业相关疾病,调理亚健康状态,引导和激励女教职工乐享职业发展、家庭幸福、人际和谐、健康阳光的美好生活,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市教育工会于2016年3月1日举办了"魅力知识女性,乐享精彩人生"首都女教职工健康评估调理体验活动。来自各高等院校(含高校附属医院)工会、直属基层工会和各区(含燕山)教育工会的100余名女教职工代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0):2-2
<正>人民与公民,是两个基础性的政治概念,但二者的关系也不容易搞清楚。在当前的一些讨论中,二者经常被对立起来,贬"人民"而抬"公民"的趋向是很明显的。有法学家一本正经地提议,应该把"人民法院"中的"人民"二字去掉,只称"法院",拿出来说的理由是,这样有利于国际交流,免得让别人以为中国的法院不够专业化。有这种趋向是因为人民这个政治范畴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公民则是西方来的现代政治理念,是"普世"  相似文献   

7.
田磊 《南风窗》2011,(8):38-40
社会管理创新终极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权,尤其是实现人民的参政权。当一个社会以保障公民的人权为目标时,它就一定是稳定的。2月底,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在中央党校开班研讨社会管理创新,所有政治局常委都参加,"社会管理创  相似文献   

8.
遇荟 《当代世界》2016,(12):65-69
面对自由主义伪左翼和极右翼势力"国民阵线"的双向"围剿"态势,法国激进左翼(法共)在2016年6月第37届代表大会上成立"人民公民阵线",希望以此推动全体人民参与政治和让政治回归本位。尽管如此,"人民公民阵线"依然需要面对种种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居民食用的绝大部分农副产品,都来自大洋路、新发地、顺鑫石门等九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此可知,这九大批发市场在保证食品安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已有9年食品安全检测员工龄的谷亚玲,就工作在九大市场中的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13,(17):1-1
5月31日到6月3日,短短4天,东北三省和湖南省就发生了4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企业的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生命健康的保障,是人身不受到伤害.安全是企业的重心,没有安全,企业不能生存.抓安全,就是抓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因此,抓安全本质就是抓人权,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首要需求是温饱,其次就是安全的需求.温饱解决以后,人们就会将住房建的更好更结实一些,这就是对安全的需求.人们积累财富后会更加重视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幸福需要人的存在,只有人健康的存在,才能享受幸福,完整的家庭才能共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道德支持研究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道德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道德属性是民主与科学;道德特征是公平;主要载体的道德取向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的途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价值导向、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制度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周泽 《南风窗》2010,(18):32-34
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障,根本并不在于立法,而在于司法。没有司法的保障,以公民言论、出版自由为支撑的舆论监督,也就险象环生。舆论监督的健康运行,还需要健康的舆论监督文化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14.
读了《南风窗》87年6月号《扔了一个花园酒店》一文后,十分感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为什么出现这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呢? 我以为,公费医疗改革的目的,第一就是使本社会中患有疾病的公民得到合理的医治并杜绝“无病呻吟”的恶习,第二是保证社会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但又要防止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精神污染”。为此,本人认为公费医疗制度可实行下述改革措施: 第一,取消大锅饭承包制,改为给全体公民发医疗补助  相似文献   

15.
正为扎实做好女职工的关爱工作,切实保障女职工身体健康,梨园镇总工会特聘请梨园卫生院专业医生,面向辖区女职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开展"关爱女职工,体检送健康"活动。日前,健康体检车首站驶进北京家乐福通州店,为女职工免费提供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筛查、普及妇女保健知识。此次健康体检车走进企业,让职工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体检服务,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得到大家一致点赞。"工会关心我们,不出单位大门就能做体检,太贴心了。"职工陈大姐说道。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因为这项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慧芳 《法制博览》2024,(11):15-17
紧急情况下,公民基本权利可能会受到紧急状况下各种危机状况的冲击,而这种威胁有违法治精神。因此,如何协调好保障国家安全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所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本文将从紧急情况内涵、紧急情况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法理依据入手,阐释紧急情况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原则,提出紧急情况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法治思想与刑法的学科属性、刑法的法律属性结合起来所形成具体的刑事法治思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刑法立法应当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好保护人民利益的基本功能""刑法立法对性质不同的犯罪要坚决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立法要追求公平正义""刑法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罪刑法定原则""刑事立法要加强对公民民主权利、政治权利的保护"。由此,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煜东 《法制博览》2015,(5):141+140
在现代法治国家,言论自由是一项宪法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将言论纳入政治自由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无论是我国的许可性规定还是美国的禁止性规定,其意图都在于从最高效力——《宪法》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在实际生活中,言论自由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如何保障该权利不被滥用,我国规定的界限为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力;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更多的是从不断累积的判例上确定言论的边界、规范言论的范围,那么如何确保公民的这项基本权利得到合法的行使无疑是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得以修正和扩大,本文将试图从美国第一修正案制定后关于言论自由的判例中寻找到如何平衡公民权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昕悦 《法制博览》2023,(11):39-41
信息的交互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路径。而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如何确保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并对违法犯罪分子实施应有的处罚就成为了务必要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展开具体研究,分析如何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力度,以期更好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