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窗理论”给了分析暴力袭警频发的新视角。袭警行为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其学习途径一是以前发生的袭警行为,二是大众媒体关于暴力行为的传播。暗示和负强化也会促使暴力袭警行为的频发。为此.根据“破窗理论”预防和惩处袭警犯罪的有效策略应是“袭警犯罪容忍”机制。在实行该机制时.也要处理好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使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其预防措施有:建立青少年网上行为的监控机制;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引导;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市场充斥暴力文化,暴力文化的刺激性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青少年由于人格尚未定型,思维批判性差,模仿性强.特别是对暴力文化中的黑道人物、犯罪方式、人物矛盾的暴力解决方式等,进行有意或无意地模仿,酿成暴力犯罪行为.要重视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对暴力文化实行分级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环境,创造有利青少年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未来。目前青少年犯罪仍不容忽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新媒体亚文化具有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匿性的特征,使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从犯意诱发、犯罪示范、犯罪认同等方面强化了一些青少年的致罪倾向。新媒体暴力亚文化、色情亚文化、帮派亚文化严重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并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犯罪样式。要控制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新媒体亚文化的治理,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皆是舆论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却很少有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了对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的治理。腐败也是一种犯罪,腐败和青少年犯罪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腐败是青少年犯罪的酵母和催化剂,青少年犯罪也会助推腐败的蔓延。充分认识并发挥反腐倡廉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强化对青少年的反腐教育,对于遏制腐败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皆是舆论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却很少有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了对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的治理。腐败也是一种犯罪,腐败和青少年犯罪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腐败是青少年犯罪的酵母和催化剂,青少年犯罪也会助推腐败的蔓延。充分认识并发挥反腐倡廉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强化对青少年的反腐教育,对于遏制腐败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研究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传媒暴力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对游戏中榜样的观察学习是获得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替代强化等是维持攻击行为的强化机制;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分析具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认为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差,从而引发攻击行为;一般攻击模型对上述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该研究领域中最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全面、有效地解释了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力系统 ,是研究青少年犯罪之关键。青少年犯罪心理之形成 ,是由于在不良的社会交往中 ,形成了某种不良的认识 ,从而导致相应的不当需要。不当需要与外界诱因相结合 ,则形成犯罪动机。强化起来的犯罪意识支配犯罪动机转化为犯罪行为。根据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力系统形成之特点 ,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毒害的两大因素,网络暴力信息催生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网络色情信息催生青少年性犯罪,网络负面信息与青少年的犯罪生成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危害信息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受害者自身三条进路综合治理,才能阻截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10名青少年暴力犯为被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初步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8个个体危险指标和6个环境危险指标。其中,个体危险指标包括3个个性危险指标和5个行为危险指标。根据青少年暴力犯在该体系各危险指标上的分布,当青少年符合评估体系中5个以上的指标时,就会具有较高地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作为中国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评估上的尝试,该评估体系的构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十四到二十五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从多方面呈现出来,致使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尤以侵财、暴力、性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其严重性,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全面分析青少年怎样从纯洁少年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各种因素,制定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在上升,但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明显上升,各地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如下特点:违法犯罪类型多元化,但侵财性违法犯罪仍最为突出;违法犯罪手段暴力化,突发性和随意性很大的激情暴力违法犯罪较多;农村闲散青少年、在校学生、辍学人员、"留守孩"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犯罪由此产生。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上的"非主流",其中有不少青少年才子在互联网方面有所建树,但是有另一部分人却成为网络世界的"黑客",这也标志着网络犯罪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行为因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已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发生的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为分析样本。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的犯罪人多为年轻成年男性,以低学历的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犯罪多由琐事口角纠纷引发,酒后犯罪多,被害人存在过错的特征明显。犯罪多发生在夜晚的街头,且暴力程度深,后果严重。特定情境诱因的影响和情境氛围对犯罪人的刺激,无聊症候群导致犯罪人生命存在感缺失的内心体验,以及暴力亚文化的侵染等是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末青少年犯罪研究兴起以来,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概念的争议与分歧从来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学界仍然没有形成关于"青少年犯罪"这一基本概念的明确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也是青少年犯罪研究尚不成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模仿网游暴力,犯罪方式智能化,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财产和网络攻击等领域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有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网吧的肆意经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等几个方面。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地成长,有必要采取网络道德教育、运用技术手段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加强网吧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零容忍"政策最初在纽约实行,用来控制纽约街头违法行为。其核心在于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即便是轻微的违法行为也要毫不留情的与之斗争。联系我国当前情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逐渐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此类犯罪应在其形成的初始阶段就及时予以打击。公安机关应采取主动出警模式,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严厉惩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9.
街头诈骗犯罪的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根据街头诈骗犯罪案件的规律和特点,通过社区宣传教育、强化公安基础工作等措施强化当前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涉高利贷犯罪定性问题,一方面,要解决高利贷行为的定性问题,通过对高利贷债务进行类型化分析,厘清高利贷行为单独定罪的范围,将不适宜入罪的一般的民间借贷行为从中剥离,以期实现保障合法民间借贷机制的运行和打击黑恶势力高利贷犯罪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在划定了高利贷行为入罪范围的基础上,分析高利贷衍生行为的定性问题,合理划定普通行为、"软暴力"行为和"硬暴力"行为三者的界限,为司法实践中黑恶势力高利贷犯罪的定性问题提供可以参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