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时间迁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主观的将法律制度越做越细、越做越多,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法官庭外证据收集制度在两条路上差别日盛,但是回过头来看,它们依旧是处于同源,依然存在无数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颠覆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的大义灭亲的司法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亲亲相隐刑事制度。本文通过进一步对大义灭亲司法政策的剖析,试图追寻新刑诉法关于证人作证规定的立法本意,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如何去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极其重视反腐工作的开展,从各个方面着手,全面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惩罚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在法律与司法实践方面,更要建设一套程序体系从源头上来预防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正好迎合了腐败犯罪的特点,针对腐败犯罪取证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第五十七条、一百八十七条以法律条文的明确形式确立了侦查人员及证人出庭制度。这是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作出的较大修改,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对抗制以来,对于侦查人员以及证人出庭制度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基于实践中该制度面临的诸如措施保障、出庭证言采信度等新问题,从强化侦查引导、具体细化证人出庭保障机制等多角度,探求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冤假错案等诉讼恶性事件的屡屡发生,引发学术界对于沉默权存废的争论。笔者以引入修改后的新刑诉法关于证人强制作证义务对沉默权的补强作用为视角,强调两者内外价值的结合,以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及提升破案效率,并对现实制度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8,(3):152-153
证人出庭作证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案件的各种疑问都尽可能的与案件事实相接近,但这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构想,因为从多年来我国实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效果来看,该制度的意义差强人意。鉴于目前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现实、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行为的普遍态度和我国社会转型期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迫切需要,我国有必要结合现实和理论,对现存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使其更适合我国社会的现实,让证人出庭作证理论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指导现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推进至刑事法平台,在此语境之下,法定代理人作为一种法定派生,其价值归属直接指向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然而,通观我国刑事法,有关法定代理人的规定甚少,且涵义不清,与其它部门法的衔接也存在诸多失衡。本文对此作出回应,以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为思路,从基本理论出发,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①中的法定代理人制度进行了考察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郝雪 《法制博览》2015,(1):113+112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只有在查证属实之后方能成为定案的依据,而证人出庭作证并且在法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是查证证人证言是否真实的最好的方法。但在我国现状,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是庭审中的一大难题。旧刑事诉讼法在证人出庭作证上的问题虽然通过新刑诉法解决了许多部分,但同时也有不明确的地方。庭审方式改革的成败是在于如何使证人出庭作证,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因此,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研究对刑诉法的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刑诉法加强了对证人的保护和补偿,但是新刑诉法规定笼统、简陋,且没有具体实施规范,其实践作用并不大。但是证人制度本身是否是一种义务,证人保护制度是否能成为解决出庭率的出路,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否能够是一种解决办法,在证人保护机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我国并没做好能够强制证人出庭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特定性和必然性,是顺应时代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必然选择。对于完善该制度,首先要从理论上查漏补缺,然后将目光放在司法实践中,必要时集中采纳两大法系的优点将会更好的规范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程序。尤其在简易程序下,针对被告人认罪是否出于自己真实意愿以及是否在理智清醒下的调查,法院可进一步简化庭审程序。法院必须以量刑的建议与指导文件为基础,再结合案件的事实与证据作出最终的量刑裁判,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晓飞 《法制博览》2015,(1):111-112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而证人又是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和裁判者乃至整个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证人证言会对整个案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整个案件的最终结果。笔者通过以下三部分,对构建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提出一些见解与构想。  相似文献   

14.
《法制博览》2018,(12):143-144
从我国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并没有在刑事诉讼法中确定专门的认罪案件审判程序,而认罪案件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再应用常规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以此来实现宽严相济原则的实现,也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刑事案件认罪人法从宽制度的应用,本文就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制博览》2019,(31):151-152
在2012年所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国家再次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给予了高度展示,首次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这一举动无疑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次创新。然而,在实际适用过程中,这一制度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制度的一些规定显得较为空洞、笼统。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务,先简要概述了未成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接着分析了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所表露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建议,旨在能在未成人犯罪减少与预防,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19,(25):188-189
具体从宽制度的零碎以及没有达到一致性的标准,使在现有法律上完善我国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尤为必要。要确保法律表现实际效用,不仅要对罪行种类、性质与有关量刑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满足该制度的有关要求,还要密切关注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总体上对应的独立适用性。本论题将以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缺陷漏洞为中心,结合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并对国外优秀法律制度进行吸收借鉴,从总体上进行合理化的分析,进一步推进有关文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确立更加标准的量刑规范裁决,使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历少,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对象,然而目前,部分青少年由于冲动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同时,社会调查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规定,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及缺陷,以期对现有规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程序所秉承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在审前程序中尽可能通过减少羁押措施的适用、暂缓起诉、不起诉、适用缓刑或非监禁刑等方式对未成年人作出宽缓处理。但这种宽缓处理不能以牺牲社会安全为代价,这就要求辅之以科学的调查评估机制和严密的监督考察机制。审前服务制度正是以完善上述机制为宗旨,从建立审前服务机构、明确审前服务机构职能、构建审前服务机构的诉讼参与程序、完善审前服务人员责任体系等方面,提高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前释放的安全性和刑罚适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齐艳 《法制博览》2013,(10):228+227
被害人出庭作证对于一些一对一的案件以及证人和被害人各执一词的案件来说至关重要。司法实践中因为被害人地位的不清晰和被害人作证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少有被害人会出庭,因此司法机关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去查清案件事实,甚至有些犯罪分子因此逍遥法外,为了实现公正审判和节约司法资源,应该建立完善的被害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证人证言是刑事案件审判常见的一种证据形式,几乎每一例刑事案件中都有,但是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儿童证人的感知、记忆、表达能力尚不完善,属于脆弱证人,控辩双方常常就作证能力、证言证明力等方面产生争议。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提高证言质量,需要规定儿童证人适用特殊的作证规则和质证规范,如运用证言补强规则、创新庭审方式、设立合适成年人在场和加强儿童证人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