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捉蒋兵谏以后,事前并没有与陕北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这是不争的史实。但是,许多人对张学良、杨虎城在捉蒋以后为什么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来西安协助处理捉蒋问题,始终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甚至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既然在事变前没有征得中共的同意,那么为什么在事变后竟然敦请中共派代表来西安呢?事实上其中另有隐由。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是杀,还是放?各方人士意见不一。张、杨面临两难选择.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派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斡旋,促成了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代公关大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公关艺术。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事变的发动者、组织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张学良将军。但是,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西安期间,上下沟通,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功不可没。他的精湛的公关艺术,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刘鼎,四川省南溪县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留学法国和苏联,是最早在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1929年曾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任中央特科二科副科长,在顾顺章叛变后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以中共代表身份赴西安,常驻张学良公馆,以他的学识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系统地向张学良介绍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协助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妥善地处理事变.党中央对刘鼎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毛泽东曾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一期上,有三篇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都认为“西安事变”中有“中共代表团”。其中《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一文,指出:“张学良见蒋答应了他们在西安事变中所提出的主要条件,便不顾中共代表团、杨虎城以及部属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6.
占善钦 《党史纵横》2013,(8):17-20,37
近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出现了众多成果,在史实分析和方法运用上都有重大突破。因为史料的掌握、历史观的立场等原因,在中共与西安事变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热点和难点问题。梳理起来,主要为4个方面: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中共事先是否知晓;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决策转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谁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谈判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蒋会面谈判有几次;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恩来是否知晓并同意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去南京。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西安事变的酝酿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在西北成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准备出兵抗日收复国土的大计既定,张学良、周恩来两次。“延安会议”后,下一目标则是如何促进此一目的的实现。这半年期间,张学良为此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现简略分述于后。(一)改造东北军。东北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早就存在,西安事变前之派系冲突,主要是军师长级的高级军官与年轻的中下级军官(即所谓少壮派)的矛盾。张学良接受中共建议,培养抗日干部,首先于1936年6月15日在西安南王曲镇创办“长安军官训练团”,团长蒋介石,代团长张学良,副团长…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古城西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出于爱国热忱,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共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下,加上张、杨两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忍辱负重,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当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时,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竟将张扣留软禁。从此,张学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有不少论著谈论,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关怀,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文献和对有关人士的采访,将此情形做一介绍。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使张学良大为敬佩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  相似文献   

12.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6,(12):17-21,2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  相似文献   

13.
正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曾说:"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要负责。"然而,事变后,"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统一的认识。许多事情都想等周恩来到后共同商议"。因此,张学良在接到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发给他的"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的电报后,高兴地说:"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然而,周恩来到西安代表中国共产党去处理事变善后时,肩负的是何等艰  相似文献   

14.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赴西安协助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在张学良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成为张学良在以后长达半世纪秘密幽禁生活中心中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在周恩来作古以后,从没有与张学良谋面的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女士,也与幽居在台湾的张学良将军有过书函交往。从中不难看出这三位已经逝世伟人之间珍贵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16.
将军风采西安事变爆发后,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乘飞机到达西安,住进西安金家巷一号张学良公馆。当时,我在西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已近一年,8月末发生了国民党特务逮捕我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的“艳晚事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将军与西北军杨虎城将军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以促蒋停止“剿共”,领导全国军民对日抗战。蒋对张、杨作口头承诺后,乃得张、杨及中共同意释放。于圣诞节日,张亲送蒋返京,负荆请罪,一变而为阶下囚长达53年,于1990年张90大寿时获释,现息影于夏威夷。今根据近年来所发表的有关西安事变的资料及研究成果,对事变发生的背景、捉蒋、放蒋及张之身陷禁锢再研究。一、集国难家仇于一身1936年夏,蒋介石顺利地解决两广事变后,遂全力贯注于解决陕北中共的红军问题。自1930年底蒋在江西对红军发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东北救亡总会”领袖高崇民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设计骗至重庆,度过了近五年的软禁生涯。抗战胜利后,被人尊称为“胡公”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却巧施掉包计,使高崇民神奇般逃出了戴笠的魔掌。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应邀往西安处理事变事宜,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智囊人物、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民相识,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尽管周恩来到达西安后立即剃掉了他的美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便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告知蒋介石等被扣留,电称“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周接电后,当即便复电张学良,“恩来拟赴兄处协商大计”。蒋介石自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许多共产党的领导人死于蒋介石之手;并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红军抗损大半。直至西安事变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计划向前推进一大步的危急关头,他仍强令张学良、杨虎城车部“剿共”,并将摘系部队约对个师调到以郑州为中心的平汉、陇海铁路沿线,以便随…  相似文献   

20.
刘多变、孙锡九、刘桂五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直接间人华清池活捉蒋介石的三位勇士。这三个人,为张学良“兵谏”计划的实施,作出了贡献。可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之后,三位华清池捉蒋勇士却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刘多基和孙铝九二人,反目为伙,剑拔导张,甚至以刀枪相见。周恩来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因势利导,巧妙地保护孙铭九免还杀身之祸,热们鼓励刘桂五奔赴抗战前线,最大限度地约束了刘多空的过激行为,成功化解了东北军的一场内乱,使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真正达到和平解决。周恩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