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清议名士的真正的精神领袖是郭泰(127—169)。只要引录两个人对他的品评,就可以概知当时士流对他倾倒的程度了: 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郭泰死)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本传)  相似文献   

2.
汉末名士清议以及随之而爆发的党锢之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变局。它作为腐朽的东汉王朝的送葬曲,政治上的意义固然不小;一批理想主义的儒士——儒家学派积极的一翼——在和宫廷权宦的交锋中互通声气,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这现象更为前所未有。这批儒士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意识最早觉醒的代表。他们在依附王权而又和王权斗争中认识了自身的力量;虽然这斗争没多久就告失败,善  相似文献   

3.
与陈蕃并称“三君”的刘淑和窦武,不能算正统的清议名士,这两人因为身分特殊,在政治上有号召力,才被拥到历史的前徘,推为宗主。刘淑是汉王朝的宗室,因系“宗室之贤”被征。在不满宫廷群小上与清议名士吻合,曾上疏请罢宦官,遂成了同路人。陈、窦剪除宦官的行动他并未耳闻,只因在宦官眼里,正派人都是异己,他又曾上疏说三道四,更遭疑忌,  相似文献   

4.
陈蕃(95?—168)在当时“海内希风之流共相标榜”的名士品题中,被尊为“三君”之一。“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后汉书.党锢列传》)另二君是窦武与刘淑,这两人其实是因缘际会的人物,在文化史的意义上没有什么分量,窦武号为三君之首,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三君以下,才是“人之英”的“八俊”,即李膺、杜密等辈,以次是“能以德行引人”的“八顾”,即郭泰、范谤等辈,是汉末名士中最典型最能代表清议人物风采的人物;“能导人追宗”的“八及”,即张俭、岑晊等辈。“能以财  相似文献   

5.
以上述东汉季世消议名士起李固、讫孔融凡二十余人,评略不等,均摭拾《后汉书》及其他刊见材料,不事深求,当然不足以隐括一代风云人物的全体,更不足以勾勒出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和士夫心态底蕴。虽然是裨贩史料,述而不作,但将这些零散的记载稍加整集,也影影绰绰地可以看出这个动荡时代文人的遭逢举止,人生追求,儒家伦理信念和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6.
胡三省注《通鑑》,至东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太学“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一条下,评曰:“游学增盛,亦干名蹈利之徒,何足尚也!”这话确有不分皂白,将太学诸生一棍子打死之嫌。当然干名蹈利之徒不能没有,但混迹于名士之中招摇撞骗的伪君子也终久不能得逞。因为清议之为物,固然用于“品窍公卿,裁量执政”,同时清议之士的本身也必须经清议的考验,伪君子是混不下去的,最出丑的例  相似文献   

7.
范滂(136—169)是清议名士中最有性格、色彩最鲜艳、戏剧性最强的一人,他也是能使后世顽者廉懦者立的一位榜样。苏东坡的母亲程氏,读《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宋史·苏轼传》)就是有名的例子。 《后汉书·党锢列传》谓“凡党事始于甘陵、汝南”,“甘陵”指周福与房植两家的朋徒之争,已见于前叙李膺事中,“汝南”即指范滂与岑晊;岑晊实附骥于范滂,以后岑晊的表现也相形见绌,不足与范滂并论。范滂被汝南太守宗资聘为功曹时,郡中的一切政务,均委任范滂作主。范滂激浊扬清,将邪僻之士一概斥逐。范滂的外甥李颂,品行不端,却和中常侍唐衡有瓜葛,唐衡把他推荐给宗资,宗资下令委用为府吏,范滂以为所用非人,压下了不办。宗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以姓氏相并称的,数李、杜为最多。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是家喻户晓的;晚唐则有李商隐和杜牧,为了不搞混。人们在姓氏前面冠个“小”字以别之。但最早的李杜并称,怕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党锢列传》说:“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这一说法大有语病,好像是清议名士自己发动了党锢案,蔓衍及天下善士,造成了海内涂炭。这当然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本意。党锢案是阉宦集团要打击善类,忌惮于清议名士势力的崛起碍着了他们。他们随时可以找得到岔子,“甘陵、汝南”只是阉宦们发觉了威胁他们的名士力量已成气候的征兆,于是通过李膺、张俭事件来开刀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朝野清议名士的领袖,李膺和阉宦的冲突已经到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尖锐程度。当惩办羊元群案被诬判处劳役一事刚由陈蕃等人疏救获得免刑不久,复任司隶校尉的李鹰,立即又和宦官干上了。 这回干得真够杀手,小黄门张让——此人后来是灵帝时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之一——之弟张朔,为野王今,野王(今河南沁阳)属河内郡,正好是司隶校尉督察的辖区之内。此人贪残无道,一见李膺上台,吓昏了头,赶忙逃到洛阳,躲进张让家里;李膺侦明情况,毫不手软,率领吏卒到张让家搜捕。这家伙躲匿在屋缝的合柱里,李膺破柱把他揪了出来,押赴洛阳牢狱,取得口供,立即处死。张让向桓帝哭诉,桓帝召见李膺,责问他为何不先奏请就行刑,李膺答道:“当年孔子任鲁国司寇,  相似文献   

11.
郭泰所奖旅掖品题而成名的儒士中,有两个人很有特色,其瑰奇之行常为后世举为典实,一个是孟敏,一个是茅容。 孟敏是钜鹿人,客逝于郭泰的家乡太原。郭泰是在路上遇到他的。孟敏掮了一个瓦甑,不小心从肩上跌落,摔破了。照人之常情,自己的东西摔破了,总要回头看一下,不胜其惋惜;然而孟敏却不顾而去。郭泰甚为惊奇,问他所以不顾之意,孟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郭泰为他在匆遽的事变前的明智的决断所折服,与之结交,劝他  相似文献   

12.
巫师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罗织党人,爆发了第一次党锢案,范滂在劫难逃,被投入了黄门北寺狱。北寺狱由宦官掌领,虐待囚犯与明代东厂无异。封建王朝的牢狱本来就是够残酷的,连汉初功臣周勃一下狱,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事件的时限很难截然划界,但要谈汉末清议人物,必须从李固谈起,虽然他所面对和置他于死地的是外戚,与党锢之祸的由于阉宦不同。李固(94—147)直到40岁,即顺帝刘保阳嘉二年(133),才与张衡、马融一起被皇帝征召对策。据《后汉书》本传,这以前他“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大概凛于朝政险恶,曾多次辞谢征辟,谢承《后汉书》说他“五察孝廉,益州再举茂才,不应;五府连辟,皆辞以疾。”这次对策,李固拔为第一(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袁宏《汉纪》)。对照一下同时召对的张衡、马融二人,张衡后来知难而退,作《归田赋》独善其身去了;马融十七经师,却是个犬儒主义,临了“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后汉书》本传》)虽然是为了保命,倒底沾了李固的血。一比,只有李固是条硬汉。这次对策,李固攻讦了一通宫廷群小和外戚擅权之害政,特別借抨击安帝的乳母王圣委婉地讥议了顺帝的保姆宋娥。顺帝也不是什么明君,但他吃过祖奶妈王圣和宦官的苦头,嗣君之位一度被他们构陷废黜,安帝死后另立了北乡侯刘懿,幸亏一场宫廷政变,少帝刘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对前途理想和四化建设充滿无限的希望和坚强的信心,并朝气蓬勃地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是当代青年的主流。青年中轻生厌世、自寻绝路的仅仅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拥有的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一九五二年时只有四十二万多人,一九八一年已经达到五百七十一万多人,三十年间增长了十二倍多。其中,高级和中级科技人员为一百万零九千人,占总数百分之十七点六,初级科技人员四百七十万零九千人,占百分之八十二点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但在该环境下,仍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出现。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曾对自杀现象研究,写成《自杀论》一书,该书将自杀行为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出三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三种。将大学生自杀现象与涂尔干的《自杀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正满清王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为了维护统治阶层利益,清朝不得不同时刻意强调满族特权从而制造民族隔阂。鸦片战争之后,汉满间的民族矛盾在列强入侵的激化下日益凸显,边疆少数民族在领土被侵占之时也将重构关于国族的想象。传统的天下观已经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一、青年自杀的表征与分类对自杀的解释,如若撇开学科的倾向,作为一般的概念,指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它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可分为致命的自杀和“未遂自杀”,即非致命的自杀行为。近年各国自杀率的统计,由于确定自杀所用的标准不同,可比性较差。对社会自杀问题,在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即将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宇航联(IAF)大会倍受瞩目,因为这是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后,克服了种种阻挠第一次以东道主的身份承接的重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将上任的国际宇航联副主席梁思礼亦为人广泛关注,因为他是中国杰出的航天专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改革宗师梁启超的儿子。他在梁家9个儿女中排行老九,梁启超在与之仅有5年的父子生活中一直亲昵地称他为“老Baby”。  相似文献   

20.
时刻 《侨园》2013,(7):50-51
<正>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无论是资料汇编,还是专著论文,都有很多了,也出现了不少名家。不过他们大都是从中国近代史这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上作研究的,未曾从客家这个角度切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无论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还是做客家民系研究,客家与太平天国的关系都是绕不过去的。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太平天国革命都被视为"客家人的革命",这显然已是一个历史共识,一如《客家圣典》所概括的:"太平天国,在一部客家史、客家文化史与思想史里,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是客家人自立、自强的里程碑。不仅仅由于它的悲壮陨落,更由于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