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改革已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触及深层次的利益矛盾。要清醒认识中国特色制度变革的历史,正确把握中国改革的方向,有必要对"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和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重新认识。"华盛顿共识"全面私有化的观点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其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方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提供了反面教材,其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为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信心。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方向,是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茂来 《世纪桥》2010,(21):65-66
"华盛顿共识"是美国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特征。"华盛顿共识"诞生初期受到了拉美和东欧国家的热情欢迎,但没有给这些国家立即带来发展和繁荣,相反却使很多转型国家陷入经济发展的阵痛期,"华盛顿共识"的效用引发巨大的争议。任何经济理论都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制度才能真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忠 《理论学刊》2004,1(11):76-78
经济人假设是整个市场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 ,也是传统发展观的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 ,经济人假设理论具有许多重大的缺陷。这一理论带来的问题正严重地困扰着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我们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华盛顿共识"从一种改革方案演变成一种转型模式,然后演变成一种右翼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认为这种演变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兴起紧密相关。"华盛顿共识"这种极端右翼的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经济理论,又是一种政治立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我们应深入认识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两面性态度,正确应对"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今颇具影响的一种国际性思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常常有人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提并论,有时甚至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在大胆否定西方主流派市场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制度假设、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的人性假设出发,道德规范重建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从"利他"的人性假设出发进行道德重建。另一种思路是从"理性人"的人性假设出发,进行所谓顺应人的天性的制度安排,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史看,早期西方国家也出现过道德失范现象,但是,后来随着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种制度创新是一个三重制度安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因为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发展经验;新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前较为缓慢,是由于新中国建立时底子非常薄弱,加之帝国主义的封锁,以及放弃了"后发优势";近些年"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采用了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也反映出国际主流发展理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全面。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学理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10,26(1):38-44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非调控化。其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私有制永恒、市场经济万能。“经济人”假设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反科学的。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永恒的。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我们主张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而新自由主义则主张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制而反对公有制,主张市场经济万能而反对宏观调控等,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今后一段时间里,纠正种种由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万能论带来的偏差,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自由主义宣扬市场经济万能论是抱有险恶政治用心的,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公司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演变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在其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法人)制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