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校园暴力事件虽然总体上发生率较少,但其发生后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恶劣的.纵观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高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学习受挫、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就业不理想、心理问题等.实际上,上述原因导致的高校校园暴力事件大多可以归结为施暴者有心理问题."目前仍有约14%左右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一左右.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最普遍的是人际交往问题,而失恋引发心理问题较严重,学业困难引发心理问题最突出.此外,受访大学生对就业压力普遍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正念水平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简式自我控制量表(中文版)、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简版)和学习倦怠问卷对1106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结果发现:正念水平、心理灵活性、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倦怠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念水平、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倦怠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业倦怠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念水平对学业倦怠水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简单中介效应显著;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由此可见,初中生的正念水平不仅能负向影响学业倦怠,而且还能通过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环境影响、学业就业压力、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和贫困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欠缺是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创设心理育人的良好环境、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矫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人才,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未来。大学生又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正趋向成熟。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如不良的性格特征、人际关系不好、经济困难、学业受挫、失恋等影响,常易造成心理障碍。一项以全国12郾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郾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50%左右。面对这些统计结果,我们很有必要去探索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在校大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群体高学历成员,研究生们肩负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经济以及自我期望目标实现等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并呈低龄化态势,研究生的心理发展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经济、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及困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研究生休(退)学以及其他应当避免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极大隐忧.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满足了青少年缓解压力和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少青少年因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痴迷网络游戏和聊天等,造成学业荒废,情感淡漠,社会能力降低,抑郁和孤独感增加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在我国,已发  相似文献   

7.
学业优秀并不表示心理健康,高校学业优秀学生常常也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但却往往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因此,对高校学业优秀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帮助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700万,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占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这表明高职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如今大学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对大学生心理造成较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前途、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生的急剧变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动施教者——父母,会因青少年的成长变化而感到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并由此形成心理失落感,不知如何有效地协调与青少年的关系。本文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7,(18)
2003年以来,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借鉴高校"导师制"的做法,由任课教师担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对学生在精神上安慰、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通,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由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扩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由“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疾患发生率居高不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大学生占16.51%[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单位对南京四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4的人有心理问题,有11.9%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自伤、自杀以及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少年是思维最为敏锐、思想最为开放的青年群体,他们正生活在这个深刻变化的社会中,承受的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很多.  相似文献   

15.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客观上要求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及自杀预防研究1989年,原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1992年北京市16所高校中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退学的总人数的37.9%和64.4%,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身体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都不是很成熟。这个时期的表现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青春期闭锁性。此时期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  相似文献   

17.
社交恐怖症是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据我们的咨询和调查,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为人际困难,并且许多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等都以人际困难为最初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不仅对帮助大学生摆脱人际障碍有帮助,而且对治疗其它类型的心理疾症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本文通过对社交恐怖症的森田治疗,以期寻求社交恐怖症的有效疗法。 患者男性,19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初诊时,他诉  相似文献   

18.
侯小梅 《世纪桥》2008,(10):89-90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帮助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等。  相似文献   

19.
中学阶段是人生从童年走向青少年的转折时期,是一个从半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依赖性和独立性、幼稚性和自觉性矛盾错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许多新问题。如果教育们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引导、纠正,  相似文献   

20.
心理问题是时下不少青少年存在的一个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如何卸下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