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意见领袖"的统战工作是网络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大背景看,"网络意见领袖"的统战工作也是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特征和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开展统战工作时在理念、行为和制度等方面都适应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这群"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2.
领导力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领导力的实现要有制度权力作保障,但单靠制度权力不能很好地实现,还必须依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去引领,后者是非制度权力下的领导力。制约非制度权力下的领导力的因素有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领导者的行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等。通过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进行领导力训练,建立和谐的领导集体等措施可以提升非制度权力下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凭借个人品德、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构成。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实现由“权力型”领导向“魅力型”领导转变,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是网络社会协作治理的基本条件,但网络自由急剧放大和异化、以及权力主体对网络的过度管制,使公众与地方政府在网络空间中难以就公共事务达成互利合作和社会共识,造成网络开放性与有效性的悖论,导致网络治理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确立权力对自由的引导机制、发挥生态性权力在协作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开展关系理性中的扩展性对话,能够保障公民的正当权利、维持网络虚拟社会的活力、维护国家权力的价值维度,实现网络虚拟社会治理的开放性与有效性的融通。  相似文献   

5.
福柯在其权力理论中阐明了权力的微观化与普适性,成为研究网络空间知识.权力问题的理论资源和叙事视角。网络空间自身具备的社会特征和后现代取向为知识状态的变更提供了极富生机的沃土。知识与权力在网络环境下的互观与关联所形成的生存图景,把现代社会推崇的理性模式置于颠覆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新媒体代表人士中的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与管理自然成为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部分。网络意见领袖是围绕社会热点事件以新媒体为平台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影响网络舆论导向、提升自身网络影响力、掌握网络话语权的网络活跃分子,具有精英化与草根化并存、话语主导力强、信息交互频繁等特点。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注重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诉求,搭建与网络意见领袖沟通平台等举措,不断加强和改善网络意见领袖的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时代,权力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非政府行为体和个人变得更加活跃,并冲击到了政府的权威。权力流散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行为体多元化和“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对比关系将平行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网络空间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领域,网络权力成为争夺的新焦点。中国作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需要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建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网络空间战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是一个意见领袖的时代,识别意见领袖,团结意见领袖,依靠意见领袖,争取意见领袖,影响意见领袖,掌握住"两级传播"中的这一关键要素,对于做好宣传、引导舆论和应对舆情,对于构建网络时代的"统一战线",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网络"意见领袖"团结工作,主要探讨了微博网络意见领袖的发现识别,分析了意见领袖在热门(敏感)话题监测和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团结网络"意见领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体制化权力结构在一些领导班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表现为权力资源占有量失衡,权力分布格局走型,班子成员之间权力关系紊乱等.权力主体用权动机的偏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高下,实际工作能力强弱及在赢得支持、施利于人、获取信息方面条件的不同,是形成非体制化权力结构的原因.防治这一问题,要端正权力主体的权力意识,控制权力资源不合理流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权力秩序是指权力关系中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运行功能。人类的文明政治生活与权力秩序密切相关,一切政治发展都以相对稳定且有序的权力秩序为前提。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权力秩序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将权力秩序分解为集权和制约这两种基本形态,并认为从集权秩序向制约秩序转型是我国权力秩序转型的基本方向。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参照,可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入手探讨权力制约问题,即可发展出一个分析权力制约的理论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在等级结构和平行结构中追求规则制定、规则适用与规则解释这三种首要功能之间以及控制与协调这两种第二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灾害情势下,国家在承续原有的科层结构及其成员基础上,建立应急性组织机构来实现基层党政权力的结合,体现了救灾中依赖"组织驱动"的动员模式。这既使科层组织的常规运行机制得以扩展和延续,又整合和型构出适应灾害情境的权力再生产机制。在实践中,它表现为"动员式的权力再生产"过程,即借助特殊的话语体系,将国家主流话语贯穿到基层社会的内部结构,实现对原本疲弱的基层权力地强化与再生产的目标。尽管这种再生产机制面临持续性与稳定性的争议,但它却是资源匮乏型国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治理中存在政府、私营部门与社会组织三大主体,政府基于权力理性扮演着网络空间法规秩序构建者的角色,私营部门基于利润理性扮演着网络技术制度的构建者与自我规制者的角色,社会组织基于价值理性扮演着网络价值标准的制定者和社会监督者的角色。三者互动,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有序化发展。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核心责任是通过法规治理寻求网络产业较快发展和网络空间安全有序之间的平衡,因此,通过构建政府的平台治理模式,根据议题属性,区分政府介入治理的程度、强化主体之间的协同、注重事前预警而非事后惩罚、提升政府官员综合网络素养等途径强化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责任,不仅有利于改进网络发展环境、兼顾网络发展中的公平问题,而且有利于限制私营部门私权力的扩张,保障网络空间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基层团支部是开展高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它与青年团员具有紧密的联系,肩负着教育和指引整个社会青少年和为我党发掘和培养后备力量的光荣使命。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从团支部的非权力性领导力的方向入手,谈及怎样提高高校团支部工作,发挥团支部的堡垒与基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权力结构模式——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以校长负责为核心的行政权力、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应在相互联系中互相补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完善、在相互协调中促进发展,从而推进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法治化和现代化进程,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行政权力的内部监督可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利三种基本理论模式为指导,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分解重要岗位行政权力、强化专门监督机构的权威性来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权利、创新教工会的监督方式、搭建校内网络舆论监督平台来深化校内民主监督强化权利对权力的制约;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强道德对权利制约监督。  相似文献   

16.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干部发挥影响力、实现领导过程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管理对象的特点出发,阐述中层干部要重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原因,探讨影响和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的因素,提出中层干部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顾振楠 《理论前沿》2001,(19):25-26
领导者的权威来自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非权力因素与职权没有必然联系 ,但却是领导者正确行使职权的基础。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把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孕育了网络意见人士,在网络空间中,网络意见人士呈现出人员的广泛性、上网频率高和时间长、身份隐蔽性和意见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特征,网络意见人士借助互联网平台,在表达民众意见、引导舆论走向和推进民主政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网络意见人士人员构成复杂及网络负面信息泛滥也给当前网络统战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深入了解网络意见人士,对其进行层次管理,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素养,培育网络意见人士领袖,建立健全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统战工作机制应该成为当前网络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和社会管理新形势下,政府与高校作为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利益交互方,亟需规范双方权力配置、厘清双方权力属性,发挥良性互动作用。在归纳与总结已有政府与高校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构建出"交易型"、"制衡型"和"转化型"三种政府与高校关系域中的权力分配模式,并提出形成双主体权力分配模式与发挥其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意见领袖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网络意见领袖包括专家型、草根性、身份型、技术性等类型。随着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网络意见领袖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群体规模日益扩张,草根性、流动性等特点渐显;群体注重追求利益,功利化、个人化等特点渐显;群体谋求自我参与,行动性、组织性等特点渐显;群体介入政治活动,政治化、分裂化等特点渐显。政府和社会性网络管理部门需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引导、管理和监督,构建并完善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加大力度打击谋利型领袖及团体、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完善法律以控制或减少网络意见领袖发表不负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