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的青年职工既是改革浪潮的推动者,又是新覌念、新行为方式的积极实践者。社会变革不仅使整个社会发生一系列历史性的新变化,也使社会成员在思想覌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青年职工社交活动领域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如何认识这种现象?怎样引导和调控人们的价值取向?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态度、价值评价和价值理想。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整个  相似文献   

3.
改革,一場推进现代化的改革,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波瀾壮阔地展开。旧体制瓦解了,新体制还沒有完善;旧的生活方式过时了,新的生活方式还沒有形成。处于这样一个社会“阵痛”的时期,人们既欣喜,又惶惑;既充滿着希望,又有不可言状的失望;既有得到实惠的欢乐,又有失去什么的痛苦。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安情绪,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兆:一种新的社会覌、伦理覌、价值覌,就要从舟腹脫胎而出了。思想敏锐的青年人,以各种方式表达了新文明的要求。走在改革的前列,做覌念现代化的先驱,这是历史賦予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蔣子龙用“六神无主”四字形容我国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其实,意识形态领域都有类似现象。面对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客覌世界,甚至来不及去客覌地反映,更何况去正确地把握和指导。敎育者的资格成为一个需要证明的问題。我对价值覌念的理论沒有研究,但感到我国多年来所宣传的价值覌念,功利主义的色彩太重,仅仅以贡献大小(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衡量人的价值,以功名的成败论英雄,最典型的如关于青年成才的宣传。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沒有惊天动地的伟绩,沒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勤劳、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不平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农村妇女面临着诸多生存与发展问题。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农村具体实际,切实推动和改善中国农村妇女地位不平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以青年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心理是以青年的心理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信息社会,新的知识、信息、思想覌念,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在“四有”敎育时,有必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现代青年在改革和开放中的社会心理,根据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敎育,达到最佳的敎育效果。本文试图以宏覌概括和微覌分析的方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剖析当代青年的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实质、特点、形成原因,对我们“四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指出我们在进行“四有”敎育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各级领导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价值和价值覌这类概念,从传统的经济学领域,跑进了我国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成为当代青年一个比较突出的思想特征。这种情况,客覌上要求我们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敎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把价值覌作为自己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題,要求青年研究把青年价值覌的研究作为把握当代青年社会特征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社会生活提出来的这个课題,不理不睬,或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那就难以对青年价值覌的发展有客覌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的融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普选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个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策制定、调整及其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和非农业人口的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改进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作为群体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年群体情感的变化,必然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脉络。反过来看,在青年这种群体情感中,必然要表露出他们对诸种社会生活现象的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态度,而在决定这种态度的认识观和价值观中,又渗透着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依据这一线索,我们就可以透过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去分析和追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轨迹,揭示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根源所在。随着十年动乱岁月的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及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全面实行,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孕育着一  相似文献   

11.
倪怀敏 《党政论坛》2012,(19):45-46
社区是人类社会区域生活的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并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作为一种社区类型的农村社区,是在农村生产方式基础上由一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没施、一定的管理机构和社区成员的认同感等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实体,既是农村社会的有机构成单元,又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是农民参与各种生活的基本场所,并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虽然我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将不再严格区分,城乡连为一体,社区成为城乡重要的基层组织。因此,农村社区法制建设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考虑到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逐步融合的角度,整体思考社区法制建设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经济开拓了崭新的价值世界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新的价值世界的拓展,人们对“财富”这一概念内涵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对“财富”的观念变化,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人类物质精神文化需要而不断拓展的,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四个经济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把人类经济文明划分为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与智力经济时代。在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财富是猎物、水果等,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消费需求核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策略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经济的简洁性、安全性等特征外,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主要体现为①产品设计的艺术与美学特征;②产品设计的科技特征;③产品设计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社会物质生活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引发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应调整与变化。自八十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新时期以来,道德问题就始终是社会大众、思想理论界和领导管理层普遍关注的“热点”。可以预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将会更加尖锐、突出地面对道德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换。因此,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一、对当前社会沉格变换状况的基本估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道德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苏颜丽  张莉 《行政论坛》2001,(2):52-52,54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消费需求核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策略的内涵也发生了的变化,除了经济的简洁性、安全性等特征外,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主要体现为:①产品设计的艺术与美学特征;②产品设计的科技特征;③产品设计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经济主体的出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人们归属感和互益性的需要促进了中国社团的迅速发展。由于中国特有的环境,转型时期社团既表现出社团的一般性质又呈现出中国社团的特有属性即“半官半民"性。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社团将呈现出自主性、自愿参与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施近20余年,取得的伟大成绩不仅在于我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和生育模式的改变,更在于它对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状况.以往生育意愿的调查多是关于城乡生育意愿对比,对农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以及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讨论,而关于城市人口内部生育意愿变化的相关研究则很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后,使城市和乡村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逐步走向二元社会结构。现行户籍制度便是为维护这个二元社会结构而设立。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日益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羁绊。仅仅依靠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或取消现行户籍制度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转型,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乡村社会变化,推动了农民由传统向现代的分化与转型.这一历史的跨越虽然尚未完成,但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农民阶级发生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视角透视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月琴  黄明娣 《学理论》2012,(13):11-12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代价"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和价值追求的活动中,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所作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此所承担的与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后果,社会发展与代价具有辩证关系,它们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并且具有共长性。研究社会发展代价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