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奇 《法庭内外》2020,(3):62-63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北京法院时刻心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广大执行干警立足岗位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大力创新执行方式。近日,全市法院在执行财产处置程序中引入并推广VR技术,实现“非接触式”网上实景看样,确保财产处置工作“不中断”“不停摆”,充分保障当事人及竞买人的相关权益。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以来,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持续掀起“执行风暴”系列活动,重点对“涉民生、涉金融、涉企业”等案件开展专项执行。迄今为止,建湖法院共开展集中执行活动12次’搜查18人次,拘留10人次,扣押车辆8台,执行到位金额1500余万元。建湖法院始终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规范高效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立得住、信得过的执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疫情期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从推进“指尖立案”畅通服务渠道,到网络“在线”高效审判,从“智能执行”破解疫情期间“见面难”,到网络办公常态化,通过各项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举措,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见面难”的问题,而且更加及时、高效地处理了群众的司法诉求,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法院司法公信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是否信任及信任程度的心理认知。加强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应注重研究法院与法官角色、能力、行为中影响群众认知的关键因素。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群众对法院及法官的有关心理认知,并就群众认知与法院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反差进行比较,剖析造成反差的成因。针对影响群众心理认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司法权威、法官职业化、法官形象、审判权运行、司法公开5个方面就法院司法公信力提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雷 《中国审判》2010,(7):59-59
本刊讯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公开工作水平,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打造“阳光法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于6月11日举办了首次“法院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人民法官为人民,能动司法促发展”,为此,鄞州法院邀请了来自该区各个行业的150余名代表,通过走进法院参观、零距离接触,使他们对法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人民法院广大干警积极投身战“疫”一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为辖区疫清防控期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同时,托县法院干警在责任社区、乡村构筑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7.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直面出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和上级法院的重要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抓,以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安排立案、开庭等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准确把握法院审判职能与服务辖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确保了抗击疫情与司法助企取得“双胜利”。  相似文献   

8.
沈洋 《中国审判》2021,(3):16-17
“‘三个规定’对于减少司法活动中的暗箱操作行为、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刘争远告诉本刊记者,“在查处的违纪违法法院干警中,有一些就是因过问案件、与当事人有不当接触进而导致干预案件处理、说情徇私的情况。‘三个规定’的贯彻落实,是严格司法、执行党内法规的政治自觉,是涵养风清气正司法生态的行动自觉,也是司法者严格公正履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只有尽心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奉兴作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信义人民法庭一名法官,常年坚持进村普法、巡回审判。每一名法院干警践行司法为民的行动亦是游仙法院开启“党建+”模式的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强调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民生之所系就是司法责任之所在。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李月平 《政府法制》2014,(34):16-17
伴随着“阳光司法”活动的深入开展,山西省方山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突出能动司法的主基调,从立案信访“第一窗口”开始,主动将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纳入“阳光审判”之中,创新各项举措齐头并进,努力把司法权力公开给人民群众,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许建 《中国审判》2009,(10):5-6
王胜俊院长提出,要切实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作为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大局意识,坚持能动司法,恪守司法职责,深入体察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全力保障民生。这是对法院工作主题的最好解读,同时也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北京市委政法委的号召,落实"司法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法院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今年4月中旬,北京市各级法院相继举行了"开放日"活动,全市法院分别邀请各行各业及各阶层代表参观法院的审判场所及配套设施、旁听案件审理,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司法,了解审判工作,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开放日"活动有效地加强了法院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审判工作的透明与公开,为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明31日,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视察常州法院工作时,对常州法院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打造“便利、有效、低成本”司法救济渠道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常州法院找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与常州法院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抓住了司法人民性的核心内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宁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持续增长,与司法保障供给相对滞后之间的基本矛盾在全省的表现最为突出;二是西宁法院受结案件总数占全省的比重较其他地区最大;三是西宁作为青海省会,西宁法院以全省28%的人力资源,承担着全省50%的案件审判任  相似文献   

16.
李欣 《人民司法》2020,(12):40-42
戴着口罩开庭,对着大屏敲法槌,隔着屏幕问话……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进行“云开庭”、VR技术“云执行”、足不出户“云调解”,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公平正义“不掉线”。在越来越多“云审判”的背后,是智慧法院建设的推进,是司法大數据研究应用的蓬勃发展。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九州同心,疫霾终散。庚子之春,唯盼尽你我之心力,换山川锦绣、国泰民安,亦愿平凡又不凡的你,平安喜乐!  相似文献   

17.
魏晓雯 《中国审判》2020,(3):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推行在线诉讼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指导和规范各级人民法院疫情期间有序开展在线诉讼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首都发展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和保障力量,北京市三级法院在依法履职过程中,牢固树立“三个至上”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保障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提升司法工作的能动性、前瞻性和公信力,奏响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9.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统筹”价值位阶体现在生命健康价值的优位性,基本底线体现在重大疫情防控的法治化,保障路径体现在司法的现实回应性,制度优势体现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在“双统筹”背景下,司法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紧急状态中出现多元化的新纠纷,双统筹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需要平衡,疫情防控中法官面临履职难的问题,以及经济恢复中司法保障能力存在较大缺口等。构建法院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是以习近平“双统筹”重要论述为思想引领,以“双统筹”中的基本法理为理论支撑,对工作机制、审判经验和诉讼规则的再次提炼。中国模式突出表现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通过司法理念的更新和法院职能的转变推进应急司法体系的发展,实现内部程序机制和外部技术保障的一体构建和协同应变。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开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法宝。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人民群众对司法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仍集中在执法不公、司法不公、办事不公上。要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最管用的措施就是推进司法公开。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坚决克服害怕揭短亮丑、害怕被人监督、畏难抵触、被动应付等不良倾向,不断强化“公开是法律要求、不公开就是违法”的法治观念。要牢固树立公开促公正、公开促规范、公开树公信的理念,自觉增强公开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公开就是对群众权益的最好保护、公开就是对执法人员的关心爱护的意识,坚决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