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晓平 《中国审判》2014,(4):100-101
法官职业化进程中为民品性的内涵 品性是一种"品质性格"(见《现代汉语词典》),法官品性是法官在司法实践活动中所必备的职业品质性格,在我国,体现为一种司法为民的法官职业道德、职业作风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法官感言:对于法官,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是亲民的素质。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在法官心中,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法官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把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做到忧民所忧,想民所想,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头,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人民法官只有用爱民的心传递司法温暖,才能让调解得到双方  相似文献   

3.
为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规范法官基本行为.树立良好的司法职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4.
宋川 《法庭内外》2011,(12):62-63
为全面提高首都法院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群众工作能力和司法为民水平,保障实现当事人在北京法院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官司的工作目标,在历经3个月的紧张筹备之后,近日,北京市高级法院正式启动“北京法院第一届司法业务能力比赛”。  相似文献   

5.
马荣 《人民司法》2022,(9):51-53
<正>在宁夏法院法官办案业绩光荣榜上,有这样一位85后女法官时常名列前茅。她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冯芳。“法官的工作是要定分止争,不是作出冰冷的判决。我想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这份温度来自于对法律的坚守,来自于内心的良知,更来自于司法为民的情怀”。从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年的努力,《人民司法》一年一度的征文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开展审判理论研究、加强审判理论学习的一个主要方式。每一次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都会带动一批法官对审判理论、审判制度创新的研究热情。”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人民法院报社顾问、原副院长刘家琛于9月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春城杯”有奖征文颁奖仪式上,对《人民司法》有奖征文活动所取得成果的肯定。在谈到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加强、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时,刘家琛认为,坚持司法为民是当前人民法院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司法为民不能只成为一句华丽的口…  相似文献   

7.
“只有尽心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奉兴作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信义人民法庭一名法官,常年坚持进村普法、巡回审判。每一名法院干警践行司法为民的行动亦是游仙法院开启“党建+”模式的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8.
在法院工作,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官"司法为民"这句话。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每一名法官所应该坚持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我体会到司法为民,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份心。记得2007年我曾参与协调处理的一起违章建筑非诉执行案至今仍印象深刻,因为通过办理这起案件,使得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惟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正确的执法思想武装头脑,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中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党中央“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出了“司法为民”的要求,确立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全区各级法院积极贯彻司法为民要求,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便民、利民举措,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0.
公正、廉洁、为民是当代青年法官司法价值观的时代内涵。随着法官队伍的年轻化,培养青年法官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青年法官具有思想开放,但价值观尚未定型等特征。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观既需要法官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组织提供必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邹密  范诗蒙 《中国审判》2009,(12):56-57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对“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审判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按照“符合国情、群众欢迎、简便易行、公正高效”的要求,努力使司法为民举措更加完善,纠纷解决手段更加多样,为民服务方式更加便捷,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在法院窗口彰显了人民司法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2.
刘黎 《人民司法》2020,(3):52-53
作为法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越来越感到很多民事案件并不是黑与白、是与非的简单冲突,它交织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当事人的心理诉求。我们既要运用法律进行裁判,更要饱含群众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公正彰显,让百姓信服。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看,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决不是法律规范的机械适用者,他受到多重角色期待的外在约束。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分化为“法律世界中的法官”、“权力结构中的法官、“社会文化中的法官”三种角色,潜伏着角色冲突的可能性。角色规范的主导性、司法是否独立、法律精神与文化观念的吻合程度是影响法官角色冲突的重要变量。对法官司法不公现象应作理性透视。从体制入手,为司法建立和谐的规范环境是实现法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3,(7):8-8
<正>▲安阳法院举办庆"七一"演讲比赛为全面提升法院形象,展示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2013年6月20日,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法院举办了庆"七一"暨"让党性在为民司法中闪光"演讲比赛活动。该院10名参赛选手围绕"让党性在为民司法中闪光"的主题,从亲身感受出发,认真撰写演讲稿,通过真实感人的实例、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法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阐释得淋漓尽致,歌颂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身边默默奉献的优秀法官及法官群体,表达了为民司法的坚定信念。(黄宪伟张万军杜鸿宇)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为民重点在“司法”,本质在“为民”。要正确把握司法与为民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司法权的本质特征,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精神,针对社会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尤其要针对“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中查摆出来的问题,立足于司法为民,注重在以下十一个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要在为“第一要务”服务方面下功夫,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刑事审判解决的是社会最前沿、最极端的矛盾,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1.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努力强化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法官应当进一步强化全  相似文献   

17.
吕实言 《中国律师》2004,(11):39-40
作为律师,我们一直关注媒体在监督司法公正中的作为。我们时常被一些媒体的敢作敢为所惊喜和感动。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良心。我们为他们喝彩。9月21日,华东某大城市高级人民法院与该市多家主流报社联合举办《看得见的公正》征文活动,旨在“深入报道”法院和法官“践行司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的典型事迹”。司法不公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和普遍的诟病和顽症。“一次不公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正因为此,公众对司法不公痛恨切齿。公众呼唤媒体担当时代的“守望者”,强化对法院的监督。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  相似文献   

18.
方乐 《法律科学》2006,24(1):23-27
在目前的体制下,司法审判是一个法官由“非司法者”角色向“司法者”角色转换的过程。这种转换是一个法官在多重“场域”夹缝中艰难穿行,并在一个特定的“场域”中进行公共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2003年,新任马鞍山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宋志刚与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明确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全面加强审判工作,着力解决“执行难”,积极推进法院改革,狠抓法官职业化建设,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促进司法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20.
正司法公信力提升是"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能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道路。一心为民由诚取信二中院院长王信芳用内、外两个"心"来谈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一课题:"从法院之外来看,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权威不足,就会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信心;从法院之内来看,法官只有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才能以诚心换取人民群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