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2年3月14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证人出庭制度,并"首次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的有关内容,这是刑事诉讼法制的进步,应当肯定其里程碑式的意义"①。侦查人员出庭直接参与法庭质证是"目前中国刑事审判中证人普遍不出庭的‘笔录中心主义’的诉讼模式下,率先推  相似文献   

2.
柴艳茹 《公安教育》2013,(11):42-47
侦查人员出庭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五章证据、第三编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等分别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以及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程序。由于法律赋予侦查人员和人民警察的职责权力范围、权力行使的法律依据、出庭所指向的对象、诉讼地位、权利义务、法律后果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分别予以研究。本文仅就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规范合议庭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合议庭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实行合议制审判第一审案件,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目击证人进行有效辨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侦查与司法审判的实践工作中,目击证人的指证是破案与定案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以下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测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可见,在我国,对证人证言的提取是侦审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证人的错误辨认而经常导致的侦查困难和错误审判,也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证…  相似文献   

5.
法律问题之一:是刑事侦查行为还是行政行为垦区公安局认为:“赵晓东、丁良等犯罪嫌疑人诈骗浩良河化肥厂400万元购油款一案属刑事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移送起诉,程序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第1条第2项明确规定:‘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受案范围。”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减刑、假释法律监督工作,确保刑罚变更执行合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李丹 《人大论坛》2006,(12):26-27
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就自己所知道、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因此.在我国.作为证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是了解案件情况;2是能够明辨是非,正确表达的人;3是证人只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证人必须是具有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陈述能力,法人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故一切公民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有作证资格,不受民族、性别、职业、出身、文化程度等限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证人保护法,对于证人权利的规定与保护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的各章节之中,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直接规定了证人的有关问题.但仅有一条涉及到证人的权利,其他有关证人的权利规定及保护均是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力及保护”的形式出现,可见,在立法思想上,对证人人权保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出台之前,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法庭通知证人出庭,但没有强制证人出庭的规定。“证人出庭率绝大多数地方不超过5%。”刑诉法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潘金贵曾就河南省某基层法院在过去五年的证人出庭案件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令人吃惊:其中应出庭的证人有4213人,而经过审判人员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出庭和自愿出庭的只有46人,其比例竟然只有1%。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证人不出庭导致许多案件无法查明。案件无法查明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案件久拖不决。甚至导致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拨乱反正,总结“文化大革命”破坏法制、践踏法律的历史教训,使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为保障预审部门正确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预审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制度有其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法律典籍《周礼》中就有其记载。近代和现代世界各国在诉讼立法时均将其纳入其中。在当代我国诉讼制度中,无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有证人证言制度的规定。而证人证言是由证人所提供的。因此,哪些人能够充当证人,哪些人不能充当证人,易言之,证人资格和范围问题就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审判独立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原则。早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了“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 的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即1979年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都重申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了贯彻这一原则,人民法院组织法又作了相应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审判权的专属性、独立性,这是审判活动中最高的、最核心的原则。但是目前在我国司…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常委会的安排,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的情况,请予审议。一、依法履行刑事审判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特权作为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许多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典或证据立法中均已得到明确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文章认为,《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近亲属之间、关于特定职业事项的证人,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享有拒绝作证的特权,并应当说明其拒绝提供证言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合水法庭在审判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便民措施,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该庭针对过去在诉讼过程中确定的开庭时间,往往由于原、被告一方因生产、工作忙不能到庭应诉而延期审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证人保护在我国法律实践和法律条文中基本是空白的,从而导致直接言词原则长期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意识并体现了这一点,新增了涉及证人出庭和证人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与全面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此次刑诉法修改为契机,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国情,从证人保护的主体、证人保护的对象以及证人保护的程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要建立真正文明公平的刑事诉讼制度,减少冤假错案,证人保护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起来,甚至有必要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人保护法》。国外警匪片中,刑事证人往往遭到被告方追杀,而国家司法机关则会尽全力保护证人。因为在陪审团决定一切的审判模式下,证人是公诉方的宝贝。但在我国,证人的情况则更为糟糕一些,不但被告可能会找麻烦,公权力机关对证人带来的危险甚至更大些。原因是我国刑事审判大量靠封闭取证的证人笔录,而不需要出庭的证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1日实施的修定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革除了职权主义审判方式中的一些弊端,是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里程碑。修定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尚不够完善。本文拟就这一法律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监察法》制定后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牵涉到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包括修改《刑事诉讼法》,协调监察调查和审查起诉及审判的程序。2018年5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拟对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多项修改,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检察工作与《监察法》的衔接方面要注重监察机关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问题,以及审查起诉阶段委托辩护人问题。在设立缺席审判程序方面,需要研究缺席审判应当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案件,厘清缺席审判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以及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审判方面,需要注意合议庭改革,《刑事诉讼法》需要在合议庭的裁决机制,即定罪和量刑的决定人数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谢波 《公安研究》2014,(9):34-3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作证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尚显模糊、抽象,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国今后应在警察出庭作证价值基础的指引下,尽力克服制约性因素,通过立法从明确警察出庭作证的证人身份、具体范围、豁免权、法律后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办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和律师辩护、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现就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律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