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义县县委在"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中采取"四个注重"方法,实现"两新"组织党建与业务双推进。一、注重发挥作用,村企合建。义县针对一些坐落在农村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村企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支部+协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验的基础上,新都区对基层党组织组建形式做了积极探索,提出"一村一企"联建党总支、村企"1+1帮扶"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年初以来,抚顺县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资源共享、互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村+企业"互助共建机制,切实加强村企共建,推动企业发展、农村稳定。村企携手,建立联建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宣传、民政、农发、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在深入乡村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乡镇党委,周密筹划,启动了"村企互助"工程。全县各村党组织积极响应,找准  相似文献   

4.
村企一体的村治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并走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村企一体的生成机理为:环境问题与社会矛盾相交织,政府倡导与企业响应相配合,农民致富与富人参政相促进;运转实践体现为:发展集体经济,健全村级组织,推进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运转效果如下: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明显,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文化氛围愈加浓厚,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实践经验表明,村企一体要想得到持久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和内源共治。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思南县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围绕扩源增收做足文章,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同步小康"主路径",培育出一大批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三三四"分配,村社一体实现抱团发展。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将深化农村改革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相结合,探索出集体与村民共同入股开办村企的"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群众创收与集体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6.
敖霞 《当代贵州》2013,(21):27-27
瓮安在全县开展村企党组织共建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富企兴村、村企共赢的目的。瓮安县现有非公企业党组织56个,党员261名,覆盖了全县146家非公企业。非公经济已成为瓮安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自主创新的主引擎、就业增收的主渠道。如何让党建融入非公企业发展?瓮安县通过构建"党工委联系指导、辖区党委牵头组织、村(社)企共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着眼破解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结合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实施了以"产业联合促抱团发展、资金联动促互助发展、经营联抓促高质发展、资源联管促统筹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促"行动,通过村村合作、村企"联姻",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整合,实现跨区域、跨时空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解决部分村集体收入增长难问题趟出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乌拉特后旗为适应城乡群众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在继续深化"双链双推"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了以村企党组织结链共建为主导的"村企互助链"活动,即农村牧区、非公企业、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四类党组织以"经济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共建、文体活动互通、精神文明联创"为目标,以村企结链为主导,以推动工农牧互帮互助为重点,联创联动,共建双赢,着力推进"三化互动",促进城乡各项事业发展,构建起多种组织资源相融互动、统筹发展的党建新格局.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西宁市七一路小学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促教育质量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立足‘四有’标准、挖掘工作潜力、助推教育发展"为主线、以"五观"建设为载体,以"创建一个目标、围绕一个核心、建立‘1+1+X’成效机制"为路径,创新工作方法,打造特色支部,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夯实建强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章丘市紧紧围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核心,以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为切入点,探索实施以"多种经营体系、为农服务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为整体架构,以"支部+合作社、支部+服务队、支部+便民点(超市)"为运作模式的支部"一加三"工作,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走出了一条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十三五"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必须把"创业"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使"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成为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  相似文献   

12.
鄢杰 《探索》2003,(6):120-122
西部民族地区民居接待产业化是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次产业创新;民居接待产业化需要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和金融组织的大力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农牧民市场观念的树立;"两会+农户"、"公司+农户"、"政府+公司+移民工程"是民居接待产业化发展的三种主要的可选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哲 《实践》2018,(10)
正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联动发展、互促共进,全面提升党建和业务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近期组织开展了"智慧党建+智慧交通"建设。"智慧党建+智慧交通"建设立足交通强国、三大攻坚战和"四个交通"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筑梦交通"主题,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运输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是小米公司创业成功的"铁人三项"。公益+创新+党建,是小米公司党委在党建实践中闯出来的特色党建方案。如何破解"业主不支持、覆盖面不广、作用难发挥"三大难题,是当前非公党建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境。小米公司党委以公益活动为抓手,推动组织建设,凝聚党员职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科技创新中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使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有效串联、互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理念,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驱动要素。互联网+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具有空间的重叠、内涵的高度关联等特征,带来二者的功能耦合,产生"耦合效应"。随着互联网+党建的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工作理念、组织形态、服务群众、资源整合等关键要素和环节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保持了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互联网+党建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的运行与发展仍然不太成熟,这就要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从理念更新、顶层规划、体制构建等方面实现新拓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的耦合是培养创新创业优质人才的突破与改革,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凝练与转变。作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既明确体现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面向以及两者在实践取向方面高度契合,也真正转变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旧范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瓶颈。本文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课内引导与课外拓展""高校支持与政策支撑"的多轨模式结合下,以新教育机制体制为保障,实现由"传统受教模式"向"现代能动模式"的转变,开辟出一条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它们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现成的答案,唯有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实行优化组合 创新组织体制   一是村企合建。当乡办、村办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党员人数增多,原有的乡管、村管企业的体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可以采取村与企业联合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的形式,按产业分设党支部、党小组。在联合党组织的领导下,村企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实行以工哺农、工农相补、协调发展。目前平遥县…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市松江区坚持抓发展第一要务和抓党建最大政绩的有机统一,抓住党建引领G60科创走廊建设这个牛鼻子,创新抓实"双服双创"(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党建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构建起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合的党建工作格局。组织设置聚焦"双集聚、双落地"。在上下游企业相对集聚的产业探索成立产业集群党组织;在企业分布相对分散的产业,成立"党建+产业"促进会,有效整合资源,服务企业发展。在科大智能、"人文松江"等重大项目的引进或建设中,推进项目和党的工作同步落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理念,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驱动要素。互联网+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具有空间的重叠、内涵的高度关联等特征,带来二者的功能耦合,产生"耦合效应"。随着互联网+党建的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工作理念、组织形态、服务群众、资源整合等关键要素和环节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保持了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互联网+党建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的运行与发展仍然不太成熟,这就要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从理念更新、顶层规划、体制构建等方面实现新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