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害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公民对各种权利的保护已被提到日程上来,但精神损害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各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的含义、性质,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在结合各国立法的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对我国的有关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既可因侵权导致,也可因违约导致。然而,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却只承认和支持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排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影响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本文在对他国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考察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谈起科学精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探索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实证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的文化意蕴》专著中,我在论及科学精神的规范结构时这样写道:“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们紧密地依托于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从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同时也反过来彰显和强化了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它们反映了科学的革故鼎新、公正平实、开放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的这一切要素,既是科学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自红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提出以来,学界集中从内涵、特点、价值、传承等向度展开了广泛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值得充分肯定。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红安精神在大别山精神中所处的方位问题则仍需关注。以中共湖北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撰写的《红安精神研究报告》为标志,“红安精神”概念命题正式确立,并于2010年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学术界关于其内涵的表述在《红安精神研究报告》基础上逐渐形成共识。“大别山精神”正式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的首次提出。近年来,学术界在围绕其内涵表述展开激烈争鸣的同时,也初步构建出其精神内涵的核心要素。在全局性的大别山历史和整体性的大别山精神中考察红安精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红安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大别山精神群像中居于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和审判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审理好此类案件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即一是要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二是要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范围;三是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四是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手段;五是要把好立案关、审判关和运用法律关,确保被侵害人精神损害索赔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尤其是新时代的十年奋斗中,凝聚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为民”价值取向为灵魂、自立自信自强为面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精神动力,自觉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李超超  李耀庚 《前沿》2013,(16):39-40
公共行政的精髓和体现是公共行政精神,它作为一种价值和使命贯穿于行政过程中。公共行政精神引导行政机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行政精神贯穿于行政主体与组织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资源中,同时,无形中影响和提高行政机构和行政人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质。引导行政机构和成员之间的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分析行政精神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行政精神的乏弱,立足培养和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精神,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精神和公共行政学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始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哲学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群众》2012,(3):1-1
1科研精神——什么叫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路都摆在那了,你顺着走,还叫什么科研工作?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就是没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08,(7):16-16
中国自古即是灾难多发的国度。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中,中华民族培育出坚忍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这样的品格沉潜深藏,总是在危难之际勃然进发。新的历史时期,在1998年抗大洪、2003年举国抗非典的战斗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弘扬,升华为抗洪精神和抗非典精神。而这次举国一心,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只有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和概括“五四”精神?见仁见智,歧义颇多。笔者以为,就时代特质而言,“五四”精神应是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三者的统一体。科学精神实质上就是“五四”先驱们大力倡导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引导国人破除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民主精神即是理性地认识社会和认识人自身的体现,号召国人反对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4.
高振强 《重庆行政》2010,12(1):43-45
世上很多的争论源自于概念的模糊不清,看起来探讨同一个问题,彼此各执一词,非常激动,其实是你说东我说西,你南辕我北辙,最终不知所然,浪费大量精力。关于法的精神、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许多争论,也有这样的问题。为减少争论,须首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畅 《长江论坛》2023,(3):5-15+2
人类精神从最初孕育到今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精神崛起、精神专制、精神畸变、精神重建等六个阶段。人类精神既包括社会精神也包括个人精神;社会精神与个体精神的进化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人类精神进化是社会精神与个人精神相互生成、相互制约的交互作用过程。人类精神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文明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精神是其中的灵魂和内核。然而,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社会治理者对待精神的态度迥然有异,导致人类精神历尽坎坷。今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重建人类精神,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民族英才人物是民族的杰出代表,曾在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英才人物从其存在形式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说中的文化英雄,一类是“现实中”的杰出人物。前者虽不一定真实,但却作为一种象征被定格在人们超现实的理想之中,成为人们理想人格的化身和效法的典范。后者是历朝历代实实在在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民族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缔造出许多精神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利民 《传承》2013,(3):96-9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焦裕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秉承焦裕禄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创造力,提升民族精神竞争力,必定会为民族精神的升华提供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公方彬 《传承》2012,(19):62-63
民族精神突出文化元素,旧家精神则突出政治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由一统、厚德、包容、勤俭、克己和坚韧等元素构成。美、英、德、法等西方大旧重视强调国家精神。优秀的精神理念,透出人类进步的光芒,成为人类跨进现代文明、引领世界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观念,并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在,当历史的车轮驶上了21世纪的起跑线上时,中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挑战,二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挑战,三是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三大挑战将使中国企业的文化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2,(2):49-49
安徽省毫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王随意认为,当一名合格的民政干部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民政工作首先要确定好民政工作精神,其精神为:民本精神贴民心,团队精神成合力,创新精神重细微,争先精神不停歇。其次要落实好民政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