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市第三奶牛场505头荷兰黑白花奶牛的调查,以及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29头产后期牛血浆孕酮(P_4)含量的测定,首次明确了“大尾根牛”的不孕率、不孕天数及产犊间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非大尾根牛(P<0.05或P<0.01)。大尾根牛尾根部增大隆起,是因其皮下沉积有大量脂肪所致。因此,应将俗称的大尾根牛科学地命名为奶牛尾根脂肪沉积症(简称奶牛尾根脂积症,adipopexis of tail head in dairy cow,简称ATHDC)。能量消耗少或摄食过多是奶牛肥胖的直接原团。不孕、遗传、怀孕后期及年龄较大是能量过剩的促成因素。遗传可能使某些牛尾根部有大量的脂肪细胞,当全身营养状况达中等以上时,尾根部沉积大量的脂肪而表现为尾根脂积症(ATH)。大尾根牛的抗病力降低,多种产科和母畜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子宫复旧延迟,这些无疑是大尾根牛不孕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与大尾根牛繁殖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牛注射土霉素后,在不同时期其血清中土霉素的浓度,以便为更合理地用药提供依据,我们曾对16头试验牛进行了肌肉注射土霉素的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验牛 共17头(包括朝鲜牛、本地牛、杂种牛)。其中试验牛16头,对照采血牛1头,年龄为2~8岁,体重为254~337公斤。试验牛分为四组,每组4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黄牛体内寄生一种血吸虫,经鉴定确为牛血吸虫(Schistosoma bovis Sonsino,1876),系国内首次记录。 据文献记载,牛血吸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有时也寄生在马、骆驼和其他哺乳动物,偶然亦可寄生于人体内。牛血吸虫主要分布在南非、埃及、意大利、印度、马来亚和印度支那等地,有的地区牛感染牛血吸虫十分严重,如在南罗德西亚有69%的牛只寄生牛血吸虫(Condy,1960)。牛和其他哺乳动物感染牛血吸虫病的临床衷现和病理变化,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所引起的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4.
牛支原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关节炎甚至流产等疾病,给各国养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及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该病的防治,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牛支原体免疫学检测、血清学诊断及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牛维生素A、D缺乏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病情况 1.年龄:发病牛年龄多数为1岁以内的犊牛,先天性病例及成年牛发病较少。 2.性别:公母牛均发病,无性别差异。 3.发病率及致死率:发病率约为1.11%(其中先天性犊牛占发病牛的14.8%,犊牛发病率为60.4%,成年牛发病率为24.8%,老年牛发病极少),致死率为10.8%,若不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较低。病愈牛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不能用作种牛和役牛,大量被淘汰。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中国牛饲养量、牛出栏数、牛肉产量、牛奶产量的原始数据列随机处理 ,用GM (1,1)建立预测模型 ,对牛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为今后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牛结核分枝杆菌制备牛结核菌糖脂抗原 ,并固定在NC膜上 ,将牛IgG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连接。通过临床检验 ,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99例阳性牛中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阳性 60例 ;皮肤试验 13 9例阴性牛中 ,金标阴性 111例。该法简便快速 ,可作为皮肤试验的辅助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牛细小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以牛细小病毒VP2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1对双启动寡核苷酸(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引物,建立了牛细小病毒DPO-PCR快速检测方法。退火温度不敏感试验、特异性试验和灵敏度试验的结果显示,与常规PCR方法相比,DPO-PCR方法在41~65℃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够高效地扩增出目的基因,表明DPO引物对退火温度不敏感;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3.94×10~3copies/uL;通过对牛细小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进行检测,只有牛细小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无非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建立的DPO-PCR方法同传统PCR方法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牛细小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一种重要的兽医病原体,牛支原体感染给当前世界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天然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个方面,对宿主感染牛支原体后的免疫应答特点进行了概括和讨论,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支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也为合理地设计和研发有效的牛支原体感染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合胞体病毒为逆转录病毒科、泡沫病毒属。其传播方式与牛白血病病毒相似。可从病牛淋巴细胞和胎儿及胎儿血液中分离病毒,并常与牛白血病病毒混感。该病毒致病性较强,可能是牛淋巴瘤的病原。  相似文献   

11.
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牛抗体消长动态的LPB-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按一次免疫、首免后第15 d加强免疫和首免后第60 d加强免疫程序,对3组试验牛(每组牛20头)用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了免疫。免疫后不同时间点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测定了免疫牛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结果,首免后第15 d加强免疫牛和第60 d加强免疫牛抗体水平较高,50%保护牛所占比例分别为56.3%和63.1%,完全受保护的牛所占比例分别为34.3%和29.5%。第60 d加强免疫牛的保护率要高于第15 d加强免疫牛和一次免疫牛的保护率。结果表明,首免后第60 d加强免疫是最理想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高浓度氯化钾自牛分枝杆菌(M.bovis)浸出细胞壁成分,通过ELISA方法证明其用作ELISA抗原有抗原活性,并比较了该浸出物与结核菌素(OT),超声粉碎茵体3种抗原的ELISA值。证明氯化钾浸出物的特异性优于超声粉碎菌体和OT。用氯化钾浸出物为抗原ELISA法检测了118头OT变态反应阳性牛和39头变态反应、病变、细菌学检查阳性牛及55头其它疾病牛血清OD位。结果表明,OT变态反应阳性牛与细菌学检查阴性牛及其它疾病牛OD值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检测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 ia vir,uBsLV)前病毒DNA,选取BLVen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牛白血病前病毒DNA的荧光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及实际样本的验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最低检出限为每个反应可检出3个拷贝数的阳性标准质粒对照。在175头BLV抗体阳性牛中,用该方法共检出127头BLV感染牛。在262头BLV抗体阴性牛中,用该方法检出2头BLV感染牛,该方法与套式PCR之间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BLV感染牛的确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奶牛地方性牛白血病的污染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如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事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防制,而某些国家采取了综合性防制措施,从而达到了牛白血病的控制,如荷兰、丹麦等国家采取了检疫、淘汰的办法,控制了牛白血病;日本以检疫诊断、淘汰、隔离等办法净化了地方性牛白血病污染的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培育牛黄牛后期的肝功变化,笔者对培育牛黄后期牛的肝功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牛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1578头培育牛黄牛中随机选用23头,其育黄月龄为23个月,另选未植核的健康牛27头;作为对照。上午空腹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待测。  相似文献   

16.
牛的削蹄     
牛蹄是支撑牛体重、产生力量的起点,在运功上非常重要。蹄角质健全,则有利于体力的发挥。牵引力大的牛,蹄形端正,长短适宜,蹄角质色黑坚韧,富有弹力。如蹄角质延长、磨灭不正或变形,则运动机能障碍,役牛不能正常使役,奶牛则影响乳汁分泌,肉用牛肥育日龄延长,使养牛业遭受损失,故必须注意牛的护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23SrRNA基因序列和牛分枝杆菌特殊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测定和临床样品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能区分不同模板浓度组合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可检测到10copies模板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对保存的50份PPD检测阳性牛的鼻黏液、牛乳和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6份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份牛分枝杆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与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建立的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可定量检测等优点,适合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株的安全性及其免疫保护效果,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驯化培养,接种MDBK细胞,优化病毒增殖条件,并将其免疫牛,评价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病毒效价可达109.0 TCID50/mL。动物试验结果显示,3月龄牛接种该弱毒株后,体温正常,无任何临床异常表现。对免疫牛进行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此弱毒株对牛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上述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作为研制弱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10月,山东滨州市尚店乡爆发牛流行热,笔者对病牛每天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30mg,安乃近6~12g。结果从9月1日开始,孕牛陆续发生流产,至9月10日共流产68例,占收诊孕牛的41%。流产的胎儿一般于2~24小时内死亡。经分析初步确定孕牛流产是地塞米松所致。从9月9日开始,对孕牛停止使用地塞米松,流产率显著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泰国人把牛的作用看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庄稼人,惜牛如命,对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泰国广大乡村,牛除了被用作耕地外,还被用作载货运物等交通工具。时至今日,在一些穷山僻壤的乡村,人们仍骑着牛代步探亲访友。许多泰国人是不吃牛肉的。 在泰国春武里府,每年收获完毕,人们在享受劳动果实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年到头为他们辛勤劳动的牛,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表示对牛的赞赏,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那天举行一次赛牛节。赛牛节便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