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2.
注重发扬正气,抑制邪气这是可喜的进步现象,它表明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正气”日益令人神往和景仰。欲说“正气”,先解“气”字。气之本,原指云气,引伸为一切气体的通称,除了各种自然现象之气外,也用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如:气节、气势、气质、气概、气魄。人的精神之气,又可分  相似文献   

3.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科学家的成就与其人生修养密切相关,熟悉吴孟超的人都被他那种“浩然之气”深深感动着:报效祖国、献身科学的志气,勇闯禁区、不断创新的锐气,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韧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正气,悬壶济世、心系苍生的“精诚之气”,疏远名利、潜心研究的“淡泊之气”。  相似文献   

4.
所谓正气,是指人的正义、正直、刚正之气,也指正大光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它是维护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浩然之气,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讲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要有正义感。从岳飞、文天祥到郑成功、林则徐,都是我们民族的正气之魂。讲正气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主义而牺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4,(2):39-39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癌患者由于病灶直接范于胃腑,正气虚弱是胃癌的基础病机,因此更应注重顾护胃气。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噎嗝”、“反胃”、“胃皖痛”、“积聚”、“瘕”、“伏粱”等范畴中医认为胃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邪气盛实、积聚乃成。《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聃皆禀气于胃。”又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指明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寸能保持人体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胃气直接关系到正气的强弱,影响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贵刊大气、正气、秀气。高屋建瓴,环顾四方;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一一尽收眼底;不重复老套,每期有新意,令人期盼。读贵刊就像与许多有见识的专家学者、仁人贤士不见面地请教、交谈,读到会意处,击节称赞,十分认同。  相似文献   

7.
毛德胜 《求索》2011,(4):191-193
八大家古文中,苏洵作品虽然不多,但却极具特色。其作文章,尤重养气。气养于心,形于文,使得其古文兼有正气、奇气、逸气等不同美学风貌,而其中又尤以奇气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从立意、构思、识见和笔法四个方面入手,探讨苏洵古文奇气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贵刊大气、正气、秀气。高屋建瓴,环顾四方;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一一尽收眼底;不重复老套,每期有新意,令人期盼。读贵刊就像与许多有见识的专家学者、仁人贤士不见面地请教、交谈,读到会意处,击节称赞,十分认同。  相似文献   

9.
赵晓勇 《世纪行》2013,(12):35-35
企业是法人.也如人.如人一样有气节。报国的理想信念、现代的企业制度、光彩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正气行为三要素。正气是企业信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企业正气是社会正气的重要表征,是企业调节自我、适应环境、抗邪防病、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成都军区某装甲旅党委坚持把塑造部队新风正气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作为提升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不竭动力,作为推进部队科学、安全、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强化根本,健全机制.疏堵治理.在部队中形成了齐心协力搞建设、凝神聚气谋发展、风清气正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正气     
人生是需要正气的。以前,笔者经常患感冒,治疗时有所减轻,过不久又发作。一位老中医对我说:"正气在身,邪不可侵;内体虚弱,必然抵挡不住风寒、病菌的袭击。"他劝我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我照老中医的说法去做,果然感冒明显减少。一个人生病,往往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主观是一个人的体质,而客观就是外界的风寒、病毒。对于一个内体健康、一身"正气"的人,病毒这个"邪气"  相似文献   

12.
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从精神文明角度讲,"正、清、和"三字代表儒、道、释三家的精髓,也是文老先生对东方文化的精辟概括。我认为,这三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班子、和谐心态的法宝,而自身和谐心态是其他和谐主体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任勇夫 《现代人事》2000,(10):15-17
正气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孟轲,宏扬于宋代的文天祥。民族英雄文天祥于公元1278年冬在五岭坡为元军所俘,后被解往大都,囚于一八尺元方土牢中达2年之久,牢中水气侵淫,火气炎烤,腐气熏蒸,秽气侵袭,此外还有沤湿的土气,暴烈的日气,腥臊的人气,苦自不堪言。正是因为他有浩然正气在胸,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面对敌人一次次利诱劝降,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4.
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有了一腔浩然正气,才能无所畏惧地前进,才能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建功立业。七十八年来,我们党由小...  相似文献   

15.
转变作风,树立正气,是新一届湖北省委狠抓的第一件大事。在中共湖北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通过了关于严明纪律、廉洁从政、转变作风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一次全会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完全可以说,省委八届一次全会的主旋律就是昂扬向上的“正气”歌。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在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政者正也”…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人之寿天在元气,国之兴衰在民魂。这里所说的“气”和“魂”是指一种精神状态、道德境界。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生活中的暮气、怨气、娇气、傲气、赌气……均是腐人堕落的邪气;而朝气、志气、骨气、锐气、争气……倒是激人奋进的正气。当今世界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思想道德因素彼此冲撞,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变时期,诱惑、机遇、疑虑、挑战接踵而来。为了粉碎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图谋,为了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剥…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领导干部守正道、扬正气,就是要做到"气正""心正""身正""行正",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拥有健康的政治肌体。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抵御"四种危险",从而在新时代为坚持不懈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关键少数"应有的贡献。守正道、扬正气就要做到气正不为邪欲所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面对正和邪的  相似文献   

18.
2月3日上午,家住中石油川东北气矿家属院的陈先生来到四川省达州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亲自将一面写着“恪尽职守乐保平安,拾金不昧彰显正气”的锦旗及一封感谢信交到公司副总经理曹阳手中,感谢公司培养了尽职尽责的好保安。  相似文献   

19.
理想与人生2200多年前的荀子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并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人与万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道德属性。40年前毛泽东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人的道德属性、人的精神的核心,就是理想和信念。每一个正…  相似文献   

20.
正气感言     
正气感言汶文人生在世,总会有些东西在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余生尚晚,虽未经历昔日那轰轰烈烈的岁月,但在生活中,每每记起少时读过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正气歌》,就令我对正气的魅力感慨不已。正气,按照“辞海”的解释,系指刚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