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兴元是我们的老领导,他是在福建解放后近40年的历程中,为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位受人敬重的领导干部。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福建仍有许多干部群众怀念他,他在八闽大地上留下的足迹,至今还  相似文献   

2.
彭冲,1915年生于福建漳州。从他青少年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算起,迄今91岁的彭冲,其革命生涯达70多年之久。他于1934年入党,当过学生运动领袖,领导过地下革命工作,历经了无数次战火硝烟的考验。建国  相似文献   

3.
与林强相识已有数年了,他给我的印象若用一个字来概括,便是如同其名“强”。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说他强,并非是他担任过建阳地委党史办主任,现任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室主任;不在于他被推选为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福建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委党研室党史学会会长;也不在于他有副研究员的高级职称,名字被收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人物》和《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而是他有72万字的党史论著,令人刮目相看! 对一个搞学问的人,不必恭维他行政上的职务,也不必欣赏这样和那样的头衔。职务和头衔都带有人为的因素,说安就能安得上,说拿也就能拿得掉的。唯有论著,才能证明一个学者的真才实学。林强已经出版了3部党史著作:《武夷风云》是  相似文献   

4.
1999年初,我在项南逝世后第一次一个人回福州过春节,受到福建同志盛情接待.我专门拜访了秀山同志,并在一起吃了饭.席间,秀山同志谈笑风生,愉快地回忆起了项南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些往事.看上去他神情爽朗,气色不错,也很乐观,要不是他自己说,我还真看不出他得了癌症,正在化疗之中.不想这次见面竟成永诀,秀山同志于当年11月15日辞世.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过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陈明、罗明随中央红军踏上了北上的征途。他俩在长征途中,虽然经历各异,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不畏艰难,乐观向上,坚持革命。陈明,福建龙岩人,1927年12月担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长征之前,他担任福建军区宣传部长。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整编,将红1、红3、红5军团的教导队组成干部团,陈明  相似文献   

6.
<正>林语堂是福建人,鲁迅是因为林语堂而来厦门大学任教,因此与福建有缘。两位文化名人曾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不相来往。有客人见我在做研究鲁迅的文章,问:"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但我想想还是说:"鲁迅是一个真诚的人。"鲁迅确是一个真诚的人,比如青年学生向他询问人生之路,他说他只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至于怎么走到那里,人生的路不只一条,他也不知该走哪一条。这是大实话,人生的路只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他在童年时代其父母也为他过生日,过法并无特别之处。因为,他的父辈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曾在县里担任过组织部长的同志谈了这样一件事:在他担任四年组织部长期间,他接触过的干部达几百人次,大凡接触过的干部中在主动介绍自己情况时,全是说自己各方面都好,要求组织上予以提拔,从未听到过一个同志说自己不行,或者说自己在哪一方面还存在缺点、不足。这位部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干部自我感觉太好了,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分析,这些年来,正像人们所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越来越少,“吹捧与自我吹捧”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9.
<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上,曾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写的人物。纵观项南的从政生涯,可以说是波澜起伏,顺境和逆境并存、升迁与沉浮交织。尤其是建国以后,他与胡耀邦曾有过密切的工作联系,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胡耀邦的得力助手项南,出生于1918年11月,福建连城人。他出生在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革命世家,父亲项与年是闽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曾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工  相似文献   

10.
童小鹏是福建长汀人。他于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跟随周恩来转战南北,风风雨雨四十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正>王荷波,福建福州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我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入党,是津浦铁路上的第一个中共党员。他还担任过南京第一个党小组的组长,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被补选为中央局委员。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他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1月,他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北京市委的17名同志一起被残酷杀害。  相似文献   

12.
<正>在北京读书期间,常常参加一些学术聚会。朋友们来自五湖四海,难免要相互打听来自何方。当他们知道我是福建人,往往会作出反应:嗯,福建盛产评论家。我的学术圈子主要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这个行当的,毫无疑问,他们所谓福建盛产评论家也是针对文学领域而言。那个时候我已初涉文学评论,对一些福建籍评论家也不陌生,却从未想过他们还有一种"福建属性"。起初,我对外省朋友的这种印象式说法表示淡漠,但次数多了,我  相似文献   

13.
蔡协民是福建早期主要的革命领导人之一。1929年初,他与妻子曾志一起跟随毛泽东踏上福建这块红土地后,就一直战斗在八闽大地上,直至1934年壮烈牺牲。在福建期间,他先后担任过闽西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福建省军委书记,省委秘书长、临时省委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漳州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福建人民革命武装的建立和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党的白区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项南是我所敬重的一位老书记。他是海内外同胞交口称赞的好官.也是福建人民引以自豪的好儿子。他思想解放,开拓进取,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呕心沥血:他作风务实,关心民众,为福建人民殚精竭虑;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福建和海外华侨中有口皆碑:他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过一位政务官的传记,他一向以刚正不阿著称,可是批评他、憎恨他的人也不少。他曾经说过:在讨好人与做好事之间,我选择把事做好。他一生清廉,品格无瑕,但也不断地在与反对他的环境对抗。为他做事的人,也有许多拂袖而去。他的行事与判断未必有错。然而,凡是人都有尊严,严酷个性往往招来更多小人。  相似文献   

16.
朱积垒同志是福建平和县九峰公社上坪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本人是学生。幼年在平和县小学、中学读书。以后,到厦门集美师范继续念书。他当时同地下党领导人罗明同志一起,搞过革命的学生运动。朱积垒同志表现很好。据罗明同志讲,是他介绍朱积垒同志入党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亲历"四七惨案"到参加五卅运动1924年9月,黄孝敏考入福建大学中学部,来到具有"海滨邹鲁"美誉的福州城。从古田县达才溪走出,来到平湖,再到县城,进而省城,黄孝敏的人生轨迹是一步步往外走,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的心智也在逐步地成熟。黄孝敏就读的学校是福建大学中学部,也称"福建中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先生亲身投入福建的建设,他对于当年两条海堤的修建曾提出过重要的倡议。我当时曾在厦门工作,参与其事,这段历史是十分难忘的。陈嘉庚先生说英国修了一道长石堤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连起来,英国人能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读过一位政务官的传记,他一向以刚正不阿著称,可是批评他、憎恨他的人也不少。他曾经说过:在讨好人与做好事之间,我选择把事做好。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人,也会永远地休息;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总是面带微笑帮助他人的人,也会离我们而去;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人,会倒在他心爱的岗位上。我的脑海中涌现出一幕幕和师傅在一起的日子……一方平安守护人2013年从河北省警察学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安建桥警务站做辅警,第一次见师傅,他胖乎乎的脸上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后来和他逐渐熟悉之后,我时常开玩笑叫他"大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