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14):12-12
马克思在读大学的时候曾接到父亲的这样一封信:“……祝你健康,在用丰富百有益的食物来滋养你的智慧的时候。别忘记,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整个机器的状况好坏都取决于它。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0,(14):12-12
马克思在读大学的时候曾接到父亲的这样一封信:“……祝你健康,在用丰富百有益的食物来滋养你的智慧的时候。别忘记,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整个机器的状况好坏都取决于它。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成绩上乘者,人品不正,结果如何?小则损人害己,大则祸国殃民!这样的教训,不应重复,这样的耻辱,不允许出现在大学的校园;  相似文献   

4.
尽管人文文化在今天的确正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但是 ,种种迹象表明 ,人们关于人文文化在今天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的认识 ,却不能说完全没有探讨的余地。撇开许多大学的管理者们很大程度上对此并无什么清楚的认识不谈 ,绝大多数学者 ,无论是人文文化的学者还是科学文化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尽管人文文化在今天的确正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人们关于人文文化在今天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的认识,却不能说完全没有探讨的余地.撇开许多大学的管理者们很大程度上对此并无什么清楚的认识不谈,绝大多数学者,无论是人文文化的学者还是科学文化的学者,基本上只限于强调人文文化所具有的一些常规价值,如培养德性、陶冶情操,以及活跃思维并且因此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等,而很少谈及在今天这样一个工具理性特别盛行的时代人文文化还可以及还应该发挥哪些更为特殊的作用;而我认为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我所看重的这些特殊的作用进行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1,(24):28-29
正如每一种有品有味的酒,总会有一段生动美妙的故事,匀酒也不例外。在1978年的《新观察》第四期上,刊登着这样一篇文章:《匀酒:天下第一酒——著名学者、作家吴世茫品匀酒》。吴世茫在文中这样写到: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多位学者对大学学报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称,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说多数中国大学学报是垃圾生产地,也就是说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质量都不达标。既然多数的论文属垃圾,为何我们的大学学报,还大量刊登  相似文献   

8.
江西共大作为一所颇受国内外关注的"知名"大学,在其存续期间和转制变更后都受到海外学者以及考察者的关注。海外研究江西共大分为参观考察和学术研究两个阶段。海外研究的主要观点:江西共大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是应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典型,是一所办学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正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山东淄博的赵大叔今年58岁,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他在瓦厂干了20年装卸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3000元。据悉,一片瓦三斤半重,赵大叔双手一抱就是10多片,大约三四十斤,每天要这样搬瓦3万多斤,一个月就要磨破6副手套。尽管工作很辛苦,只要提到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赵大叔就不觉得累。他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两个女儿替他圆了大学梦,孩子们过得好,他就很欣慰。  相似文献   

10.
《读书》历来是知识界的风向标。从03年9月号的“大学改革专辑”到05年4月号韩水法先生的《世上已无蔡元培》称北大改革己悄悄落下帷幕,知识界一场缘起于北大改革方案的关于大学改革的讨论也随之渐渐停息了。虽然现在流行学习美国制度,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美国的大学制度还是北大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的导师,那就是德国。在此帷幕落下之际,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考察一下现代大学传统在德国建立的历史呢?人们讨论的重点多集中在学术自由和学术自主等方面,这当然是正确的。但除极少数学者少量提及外,大部分学者都没注意到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卡耐基教育基金会于20世纪70年代初对美国大学的分类。随后,各国学者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对研究型大学做出了界定。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关于“研究型大学”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在学术界,关于研究型大学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笔者总结诸学者关于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老马说过这样一段有关“奉献”的话:“奉献这两个字我不愿意说,但有时确实是这样做的,来到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奉献。”如今,西安科技大学05级毕业国防生们已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工作了,他们正循着前人的脚步,记录着自己的奉献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东方学及亚洲学研究领域里,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一位著名而有争议的学者.美国学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说:费正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究现代中国建设问题的最重要人物.事实正是这样.费正清一辈子奉献给“中国问题研究”.他的中国化的名字,就等于西方“中国通”(China Hand)的化身.他是位元老,其门下弟子遍布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各个机构和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里.他的学生的学生现在也都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而他本人,则于1991年9月14日因心脏病发逝世,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14.
荒诞de见识     
大学能否培养作家,这个问题在过去几乎算不得是一个问题。许多大学都开设创作课,目的也很明确:这里就是要培养作家。沈从文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开过三门课,其中有两门都与创作有关。但在当代,就成了一个问题。北大中文系每一届新生入校,照例要对这些陶醉于作家梦的学生们猛泼一盆凉水:大学不培养作家。对这样一个见识,我一直很不以为然。说大学培养不出作家,乃至认为在大学任教的人都无法或不宜从事文学创作——此说已维持了许多个年头。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诉说与强调,几乎使人相信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真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每位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的学者,都会在报到的当天,得到一本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在小册子的首页,印着这样一行话:“东亚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费正清中心所做的,就是力图同这个速度保持一致。”来自国内的学者,一进入“费正清中心”的学术生活,便强烈地感受到那里学术活动的活跃与快节奏,并为这里举办的众多的“赛米那”所兴奋和吸引。“赛米那”是英语Seminar的译音,意为学术讨论会,专题讨论会。它的形式较为灵活,规模也同正式的大型学术会议有别(英语中称大型会议为Confer-ence),是一种学术机构内部比较…  相似文献   

16.
陈世珍 《前线》2016,(11):56-59
正01国家问题很复杂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也可说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未必还能找到别的问题,会象国家问题那样,被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哲学家、法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政论家有意无意地弄得这样混乱不堪。1919年7月11日,列宁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做了《论国家》的演讲。在演讲开头的时候,列宁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之所以成就巨大、地位崇高,乃至受到后世学者的不断关注,与其文化机制关系密切。稷下学宫的文化机制可以用"不治而议论"进行概括。所谓"不治",是指其实行"学者核心制",学宫由若干个以著名学者为核心的学术教育集体组成,每一个这样的集体都是独立的管理单位;所谓"议论",是指其始终以学术著述和论辩为主,同时不忽视议政。这样,稷下学宫既推动了齐国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与中学是人才成长中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重要学习阶段。教育的规律一再地揭示“中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是中学教育的深化”,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显然,“深化”是对“基础”而言的,这就有一个彼此衔接的问题。同样显然的是,“衔接”不仅包含智育的衔接,也包含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的衔接。然而,当前大、中学德育的脱节现象却十分严重:德育任务在认识上不衔接;德育内容不衔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指出:"大学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来控制。"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和成长,都与这些大学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某位成绩卓著的领导者相关。中国大学的领导者(主要指党委书记和校长)承担着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正熊易寒是湖南衡阳人,出生在一个亦工亦农的家庭,父亲是国企职工,母亲在家务农。如果要寻找身边的励志典型,他无疑是其中一个。从湘潭大学到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再到复旦大学副教授,熊易寒一步一个脚印,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细作。目前,熊易寒主要关注城市化、中产阶级、地方治理等话题,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虽然会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