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新时代青年工作要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党始终重视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推动构建党的领导、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五位一体”实施路径,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邹家峰 《群众》2023,(6):33-3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青年和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量质齐升、老城新区交相辉映、新老市民安居乐业,着力构建长三角北翼青年人才强磁场和增长极,推动青年与城市相互赋能、双向促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川新实践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经历了从培养“革命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到“四有青年”再到“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性跨越,逐步走向成熟。百年来,党的青年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以“推动发展”为主线,以青年成长成才为本,以“德才兼备、信念坚定”为基本要求,以共青团为主要工作载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总结历史、点亮未来,回顾党的青年人才培养历程,对于扎实做好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选择安徽省黄山市青年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就青年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青年对党的认同度和对社会发展的信心、青年参与政治的意识、青年参与政治的具体行为表现、青年政治参与能力等方面作了分析,希望能够管中窥豹,透视当代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剖析其问的问题,进而为今后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余逸群 《青年探索》2008,(6):13-15,22
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决策相互脱节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成为我国青年理论界和青年工作部门都高度关注的热点课题。从青年理论研究的哲学层次之功能和决策或实践层次之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服务”与“依靠”的辨证关系。也从现代科学决策的组织结构层面出发,探讨了青年研究机构为青年工作部门服务的参谋、智囊的作用,使青年研究真正成为青年工作决策的一个思想库、参谋部、信息源;提出了青年工作决策者在借鉴青年研究成果时离不开自身理论修养的主张,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对2012年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有关青少年群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扫描、梳理和分类,并从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网络社区与青年白组织、新媒介与青年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性别、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青年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方面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整体勾勒出该年度国内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青年探索》2012,(1):102-F0004
一、本刊是以与青年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有:特别策划,台港澳青年研究,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外国青年研究等。来稿需符合本刊主题范围。  相似文献   

8.
尚道 《台声》2007,(1):90-94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青年最富有理想,最富朝气.最富有进取精神,青年论坛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条纽带,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更是增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把两岸同购、两岸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4,(10):32-32
谭建光在《青年探索》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兴事物,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商业大潮中的青年公益、创业趋势中的青年公益、国际视野中的青年公益、青年的公益创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华 《青年论坛》2009,(5):9-12
信息化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存方式,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建设青年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共青团干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与青年对话的正常机制,引领青年社会思潮,与青年观念、工作需求、生活方式同步,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潮话语权,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青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是新时代的全球治理重要议题,也是全球青年事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青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路径和特点研究需要观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治理机制的青年参与特点,分析主要发展特点,提出对于我国青年参与气候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是青年参与气候行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主导青年气候议程。欧洲青年群体的气候行动影响力广泛,并容易外溢至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气候参与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国际制度建设能力和话语影响力,缺少国际媒体的关注,但是青年声音和诉求正在逐步提高。青年气候议题正在进入全球治理层面,逐步主流化成为全球议题之一。我国应该提高追踪全球青年气候参与的动态机制,强化自身的青年诉求和影响力,发挥中国青年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庆 《青年探索》2012,(1):5-10
在世界青年公共参与兴起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背景下,关注和研究中国青年公共参与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分析表明,在探讨青年公共参与的本质原因时,有四个关键视角值得注意:基于青年民主扩展和人权发展的观点、基于青年利益表达和利益满足的观点、基于青年公共决策的认同观点以及基于青年能力提高的观点。由此建议今后应重视青年参与公共事务问题,加大青年公共参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青年社会工作之展望褚平在现代社会,青年是最活跃、最具能量的社会阶层,同时又是最需要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的一个群体。在当今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青年的人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发育和良性发展,使青年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使青年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使青年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是中国青年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拟从青年社会工作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思考和分析。“青年工作”概念的扩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青年占其中相当大的比例。青年代表着未来,决定着未来。同时又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政府,都不会放弃对青年的争取和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以青年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青年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全社会注入了生机,更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也给青年和青年工作者及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普及教育,开发智力,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赵锋  王友琛 《创造》2023,(2):49-5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年的成长成才,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青年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青年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新时代重大问题。习近平青年观涵盖了青年认知观、青年成才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并结合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来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的视角而言,全球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的概念应由文化产业、参与其中的各国青年以及青年亚文化等要素构成,且这些要素均有其自身的意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全面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包括这些议题的具体内容,还应解释为什么这些议题对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调查方法考察青年工作者对政府青年事务的认知发现,在政府青年事务发展过程中,青年工作者的素质及工作方式、青年事务相关机构间的协调、青年事务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现实问题。为此,应加强对青年工作者的工作培训、工作资格审查;转变工作方式;建立专门的青年事务机构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来促进政府青年事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俊峰 《今日广西》2010,(22):20-21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作为经济社会的“晴雨表”,是经济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柳钢青年在心理素质、学习方式、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社会转型环境的影响。笔者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对青年心理影响规律,结合“柳钢青年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探寻柳钢青年心理发展趋势,从而引导青年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上海青年成才实践月”活动自4月24日开幕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围绕“投身科教兴市促成才发展,弘扬城市精神开风气之先”的主题,突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原则,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推出了一系列实效性强、参与面广、党政肯定、青年满意的具体措施,努力把青年人才工作做深、做实、做到青年的心里去。  相似文献   

19.
廉思 《人民论坛》2023,(3):32-35
青年社会心态具有“社会晴雨表”和“风险预警器”作用,对于认识把握社会发展大局、研判政治经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对青年心态三个方面的把握,提出当前青年心态的一些新特点。对此,应加强青年心态分析研判、分类开展青年思想引领、打破青年就业年龄限制以及促进青年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等。  相似文献   

20.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