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才能够实现环境正义的价值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定义是为缓和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生态效益受益人及其他组织以资金方式给予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和减少生态破坏者适当的经济补偿,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自然资源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加强自然资源自我调节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用耕地被占用。虽然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此所产生的粮食安全、公众健康、农民权益、社会安定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与问题,成为了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与分析,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来探讨在我国设置农地发展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冠宇  巩宜萱 《公共管理学报》2023,(1):97-105+173-17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看,中央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实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所在,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其运行机制和成功模式值得关注与研究。文章通过对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的案例分析,从探索、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回顾其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过程,总结了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运行机制,并试图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多源流框架的横向生态补偿议程设置展开理论对话,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经验。研究发现,未来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提升其治理效能,政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协同联动;二是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框架。这既是公共治理的责任,也是公共事务的规定,更是公共政策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胡佳男  王慧慧 《学理论》2012,(13):83-85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移民现象兴盛起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欲从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参与式方法,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调研,来了解李毛庄生态移民区及移民成员的生活现状、存在问题等,并从移民成员角度出发提出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宁夏移民新村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天义 《理论视野》2013,(11):28-33,63
自然资源理论价格研究是关于自然资源定价的基础性研究。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可以得出,自然资源理论价格由自然资源产权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生态补偿价格(包括代内补偿价格和代际补偿价格)构成。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西部湿地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环境问题。完善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有关问题,已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确定西部湿地开发中生态补偿的标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加快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推广等途径,可不断推进和完善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为推动西部湿地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其理论基础是外部性理论和法益理论.西安市应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兼顾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1)
生态理论历经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嬗变。聚焦生态理论发展嬗变问题,针对当前生态危机的现状,考虑生态理论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性功能,重点从理论基点、现实认知和实践落点三维向度分析生态理论的异同,进而探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生态理论与生态环境治理具体措施之间相互融合,为制定适应新时期生态治理难题的政策与措施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对丰富生态治理理论和指导生态危机实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丽艳 《各界》2009,18(12)
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互作用的高级阶段.它的目标是:城市社会功能整体性--和谐生态--平衡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即城市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特定功能的半自然生态区(生态敏感区),构建一个简洁清晰的生态结构体系.城市生态分析落脚点在于城镇的污染控制和理性发展,城镇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区域生态能否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乡镇少量且集中的工业点源较易监控, 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得到明显扼制,所以要建生态城市,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必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长远规划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概括提炼其中最显著的四个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首次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这些年浙江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出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就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并探求了当前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社会进步论具备理论认知和实践运行的双重品格,是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价值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在其视阈下审视生态文明,要看到生态文明缘起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诉求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在于解决生态问题,而且要诉诸文明的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审视生态文明的价值,不能回避"代价"和"补偿"问题,需分清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和应该克服的"代价",后者需要"补偿"。  相似文献   

12.
孟姝瑱 《行政论坛》2009,16(2):16-18
政府在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政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者、策划者、激励者和监督者.完善政府规划对于促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加强环境污染整治,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生态补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和理论支撑,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调动市场资源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田琳琳 《各界》2008,17(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近几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实践证明,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引入生态概念是保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是一种战略性的稀缺资源,在一定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下,金融资源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过度开发和滥用金融资源,就会导致金融资源枯竭和流失,破坏金融生态环境,最终影响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灾难频发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建设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经济建设具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上的坚实的哲学基础。然而,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保护、科技发展与自然资源,以及现行制度和道德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哲学困境之中。对此,实现经济结构的生态升级与转型、加快生态型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制度体系的建设、加强生态经济的道德文化建设等均是较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相关主体间利益关系,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一种制度安排,补偿标准是其核心也是难点。学界已提出了多种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但在实用性方面都还尚存不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转移性贡献和当前我国生态补偿以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现实,构建覆盖各主要生态环境要素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领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指标体系,采用相对评价算法,计算出各省份的生态补偿指数,是确定各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是我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和重要生态屏障,要实现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文章在分析总结陕西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践探索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法规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监督奖惩机制,发展环境权交易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通过政策创新、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互动转化通道,将良好生态优势转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系统梳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现实困境,提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理论是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是对生态资源外部效应的矫正。应当对外部经济性的生态资源提供者给予补贴,以提高收益,鼓励其增加供给,而对外部不经济的污染制造者给以征税、罚款、收污染费等措施,以提高其边际成本,减少供给。从区位上来说,生态资源优势区位通过生态补偿既体现了人们为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劳动等代价,又提升了其进行生态破坏的机会成本,使既有生态资源得以持续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0)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的重灾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论为指南,研究西北地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可能性,力求为西北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寻求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