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新城疫(ND)HI抗体水平的5只鸵鸟进行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试验,HI抗体效价(Log2)在3Log2以内的3只鸵鸟均表现ND的典型症状和病变,4 Log2的鸵鸟耐过NDV的侵袭,5 Log2的鸵鸟未表现任何症状.这表明当鸵鸟的ND HI抗体水平≤4 Log2时应及时接种ND疫苗.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ND)发 现至今已有60余年,应用 疫苗免疫防制亦有40余年 历史,迄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严重地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而且常以非典型出现,正如朱晓屏教授指出:“中国属于NOV多发污染区,流行特点是趋向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其原因可概括为:母抗干扰、疾病的影响、营养物质缺乏、卫生条件不良、疫苗应用不当等所致。非典型新城疫(CND),多见于二免前后的小鸡或产蛋前后的成年鸡,无明显症状,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剖检腺胃乳头无明显出血点。小  相似文献   

3.
对牛、驴、羊用不同的新城疫( ND)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 疫苗多次免疫,在ND HI 抗体和IBD AGB 抗体达到要求后采血,制备ND、IBD 二联超免疫血清。该抗血清对人工感染NDV 和IBDV 强毒的2 周龄雏鸡有较强的保护力。在现场对2 万多只鸡应用,有效率在95 % 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鸡新城疫病毒 (NDV)单抗荧光抗体 标记物(FNZ_(29)-FITC) 为试剂,以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检测了各种弱毒株疫苗接种、强毒株人工感染和野外病例鸡组织器官切片的新城疫抗原。实验结果证实了DF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直观等优点,可适用于ND野外病例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陕西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治疗性诊断确诊为鸵鸟新城疫(ND).从发病鸵鸟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3代,其血凝性逐渐稳定,致死胚均表现皮肤出血;经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这是陕西省首次从鸵鸟分离到NDV.  相似文献   

6.
免疫种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1997年9月,淮安市某鸡场的一免疫种鸡群发生了一起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发病情况该鸡群为AA父母代种鸡,共3000套,曾于5周龄注射NDⅠ系苗,20周龄注射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油乳...  相似文献   

7.
以CH10×100倍镜检单纯性败血性霉形体病(MG)雏鸡的腔上囊组织,观察到柱状细胞、杯状细胞萎缩、网状细胞坏死、出现空斑痕,淋巴滤泡坏死、异型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轮廓模糊、核溶解。由此证明腔上囊不单纯是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IBDV)侵害的靶器官,也是MG侵害的靶器官。由于早期感染MG、IBDV损伤了腔上囊组织,分泌激素功能降低,应答免疫效应微弱,造成肉仔鸡新城疫(ND)抗体参差不齐,诱发新城疫的问题在现地养鸡场已经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属(Paramyxovirus) 的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diseasevirus ,NDV)引起的一种极易传播的毁灭性疾病 ,是目前危害养禽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普遍采用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大规模流行。但由于有些地区的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方法不当以及疫苗质量低劣 ,鸡新城疫仍时有发生 ,并常以非典型新城疫的形式发生。目前确诊鸡感染NDV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然而 ,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和一…  相似文献   

10.
鸡新城疫Mukteswar疫苗(现称之为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是中发型的新城疫病毒,四十年代末期自印度引入我国,迄今已应用三十多年。该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毒力不稳定。鸡接种后反应较重。早在三十年前,Dulbecco发表了新城疫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蚀斑的报告。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应用蚀斑克隆化技术改进疫苗的质量,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 1988年6月初,我省深县某养鸽专业户从县食品公司购买220只落地王肉鸽。6月20日有70多只鸽发病,出现不吃,拉绿色或白色稀粪,精神萎顿,并有转圈、扭头、歪颈等神经症状。 剖检变化:鸽颈部皮下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脏冠状部、腺胃、泄殖腔粘膜有出血点及溃疡。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变化,一只鸽小肠内充满了蛔虫,其它器官未见异变。根据病史、症状及剖检变化,初诊为鸽新城疫(ND)。建议立即用NDⅡ系疫苗给现存鸽滴鼻或饮水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野鸭源新城疫病毒(ND V)V蛋白抑制宿主细胞干扰素β(IFN-β)产生的机制,构建真核表达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V蛋白的重组载体,分别与IFN-β-Luc、NF-κB-Luc、PRDⅢ/Ⅰ-Luc、AP-1-Luc报告质粒共转染H EK-293T细胞,接种仙台病毒刺激宿主细胞后,测定宿主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V蛋白(vNDV-V)能抑制NF-κB、AP-1、PRDⅢ/Ⅰ启动子活性,新城疫病毒弱毒株V蛋白(aNDV-V)能抑制NF-κB、AP-1启动子活性,进而抑制IFN-β的产生。构建新城疫强弱病毒V蛋白嵌合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NDV强毒株V蛋白羧基端在抑制PRDⅢ/Ⅰ启动子活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天然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有关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或温和型新城疫的报道已屡见不鲜。本文报道了在某鸡场(7000只鸡)用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的鸡群中爆发急性新城疫的情况,并对其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一)各鸡群的免疫及发病情况 第1群有1月龄鸡2500只,23日龄时用Ⅱ系苗滴鼻,免疫后第3天,全群发病(发病率100%),病死2000只,病死率80%;第2群有3月龄肉仔鸡900只,10龄时用Ⅱ系苗  相似文献   

14.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罹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故名,ND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 (一)病原 为新城疫病毒(NDV),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100~250nm,通常为180nm,核酸类型为单股RNA,螺旋状核衣壳之外有囊膜。核衣壳有G抗原或NP抗原,囊膜有棘突具有2个糖蛋白和7个其它多肽,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15.
鸡非典型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郑州郊区某养鸡户笼养罗曼褐壳蛋用鸡2600只,230日龄时发病,1周后产蛋率由85%下降到36%,死亡鸡由每天2~3只逐渐增加到20~30只,经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临床症状鸡群产...  相似文献   

16.
从贵州省某鸵鸟饲养场病死鸵鸟的脑、脾中分离出 1株新城疫病毒———鸵鸟ND99,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该场流行的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为鸵鸟新城疫。经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 (MDT)、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 (IVPI)测定 ,表明该分离株为缓发型毒株 ,其毒力弱于LaSota株。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 (Newcastledisease ,ND)是由N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 ,具毁灭性 ,无特效治疗药。ND对鹧鸪养殖业危害极大 ,鹧鸪一旦感染 ,多以死亡告终。 2 0 0 2年 5月下旬 ,在广东省揭阳市某鹧鸪养殖场发生ND ,笔者试用大剂量的鸡NDClone 30弱毒疫苗 ,对 2 74只感染鹧鸪进行救治 ,取得了显著疗效。1 临床症状2 0 0 2年 5月 13日 ,揭阳市某鹧鸪养殖场购进2 2日龄鹧鸪 30 0只 ,养至 31日龄时 ,发现个别鹧鸪开始发病 ,且发病数日渐增多。初期 ,发病鹧鸪表现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体温 4 2 .6~ 4 3.1℃ ,羽毛松乱 ;继而精神沉郁 ,…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387份鸡血清进行新城疫(ND)、禽霍乱(FC)、鸡白痢(SP)、鸡马立克氏病(MD)、鸡痘(FP)、鸡腺病毒病(CELD)、鸡白血病(AL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鸡传染性鼻炎(IC)、禽脑脊髓炎(AE)共11种病的血清学调查,查出除ALD外的10种病,其阳性率分别为37.21%、9.83%、10.34%、29.97%、35.66%、17.77%、9.30%、7.75%、3.88%和6.46%,其中CELD、IB、ILT、IC和AE5种病为当地首次检出;另对全州鸡病情况进行了历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鸡的主要传染病是ND、FC、SP、MD和FP.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省仪征市鹅副粘病毒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做了病原分离和鉴定工作.调查表明,该市鹅副粘病毒病占鹅各种疾病的26.0%,平均发病率为17.5%,死亡率为9.2%,致死率为51.4%,发病日龄为30-60日龄,病程一般为3-4 d,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抗鹅副粘病毒卵黄抗体或新城疫(ND)Ⅳ或Ⅰ系苗进行防制均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集疑似自然感染新城疫病毒(NDV)的病死鹦鹉的肝、脾和胰腺,应用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YW-PMV),根据F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该病毒属于Ⅶh类,含有强毒株特征的蛋白酶识别序列RRRKRF,能凝集鸽红细胞,并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EDS)、禽流感H5、H7、H9血清抑制;电镜观察见到形态不规则、囊膜表面具有密集纤突的病毒粒子,直径100~200 nm。部分生物学特性表明,分离毒能致死鸡胚和番鸭胚,最小致死量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46.8 h和53 h;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均能引起细胞病变,并能被抗ND阳性血清中和;应用NDV荧光RT-PCR检测,该分离毒核酸为NDV阳性。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鹦鹉副黏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