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袁辉 《共产党人》2013,(8):27-28
正农民群众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们来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梨花村、兴旺村、中圈塘村蹲点调研。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我们了解农村真情实貌,感受农民日常生活,倾听农民肺腑心声,深切体会到农民群众对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追求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憋足了劲头兴家创业的精神状态。"是移民搬迁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相似文献   

2.
黄河 《先锋队》2012,(20):4
6月28日,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冒雨来到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官地煤矿,走访慰问老党员宋启兴、困难党员刘巧转,并向广大基层党员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在老党员宋启兴家中,王君饶有兴致地与老宋亲切拉起了家常,得知老宋在古稀之年还担任着社区党支部书记,坚持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王君高兴地说:"老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基  相似文献   

3.
农民讲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民增收农民助、农业变革农民带、农村发展农民帮。2012年以来,纳雍县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发掘、调动起来,组成一支在农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化解社会矛盾的"农民讲师团"。这些农民讲师和群众同在一个屋檐下,语言相通、思维相近、目标相同,讲师一"点拨",群众就"开窍",产生了"共鸣",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解读和研究当代的中国农民,田翠琴、齐心撰写的专著《农民闲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开辟了农民研究的新视角,即以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方式变迁为视角解读农民的发展变化。休闲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重要社会资源,是衡量社会文明与人类进步的重要尺度。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农民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劳动空间、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休闲生活正朝着多层次、新领域转变,在这方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农民闲暇》作为我国首次系统研究中国农民休…  相似文献   

5.
颜敏 《唯实》2003,(Z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 ,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 ,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 :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许伟  鲍晓明 《新长征》2007,(12):30-31
近年来,我们前郭县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1个,维修、改造126个,使全县235个村都有一个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完成后,我们及时转移工作重心,借鉴在乡镇创办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指导各村以活动室、图书室和文化广场为依托,创办村级农民学校,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农民学校设在党群活动室,由村党支部负责管理,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与农民的精神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敏 《唯实》2003,(8):28-3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赵丽丽 《新长征》2013,(12):27-27
<正>梨树县为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铺设了一条"网上淘金路",让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增收致富的喜悦。淘先进技术,为增收找出路。利用梨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搭建农民群众学习实用技术新平台。从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聘请14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了"远程教育专家资源库"。淘致富信息,为致富找门路。积极联系涉农部门、专家协会、龙头企业和示  相似文献   

9.
颜敏 《唯实》2003,(9):28-3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剑力  徐宁 《先锋队》2012,(19):18-19
去年以来,各地掀起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的热潮。许多干部进农家、访民困、入农户、解民忧,为农民群众解决了不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然而,笔者在与农民朋友座谈时,90%的农民期盼的还是"五种类型"的干部下乡住村。一是期盼"政策型"干部下乡住村。当前,农民要增产增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勤劳,而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尽管现在通讯信息发达,农民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但真正知晓、理解、吃透、弄懂、掌握党的惠民政策,还是要靠干部去传播、去宣传、去贯彻、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张洪斌 《共产党人》2010,(14):32-36
"山村群众想些啥?山村发展需要啥?"这是农民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经常会念叨的话题。农民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是我们党制定工作目标的出发点。走进山区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餐桌炕头,和他们唠家常、"侃大山",看看他们的菜篮子、面袋子,帮着他们挣"票子"、过日子。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的同志,正是深入到了山区农民的田间地头,才采撷到带着泥土芳香、绿色无"污染"的农家"菜"。本刊特辟出专门版面予以刊出,期望读者飨之、口留余香。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7,(3):32-32
围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蓟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带动和引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民讲师团”这个让群众亲切而又尊敬的“土专家”团队,用心灵的“钥匙”开启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大门”,在县委的“起跑号令”中,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编前语: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方法有千条万条,归结为一条,就是心里有没有老百姓,就是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到不到位。如果没有与群众息息相通、休戚与共的思想感情,任何联系群众的举措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官做到一定的位置,便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包裹起来,官员居庙堂之高,百姓处江湖之远,两方面很难再促膝相谈、推心相交。有些干部自身联系群众的意识也淡薄了,甚至思想发生蜕变,只知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但《一位残疾农民与福建省省长的世纪情缘》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省长对当年下乡锻炼的那片热土、那方百姓的眷恋之情,看到了一位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与一位陕北农民穿越时空变化、地位变迁的真情厚谊。  相似文献   

16.
农民之民生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影响乃至损害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教育成本过高;农民的就医问题即健康问题;失地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的问题.要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得从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即我们对农民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从政策上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以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7.
正"农民是我的兄弟,我是农民的知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这是邓子恢一生都在践行的诺言。分田有方聚民心"邓子恢领导的溪南苏维埃区域的土地革命,为后来闽西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了苏维埃的思想,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农民苏维埃.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应该得到全社会帮助的思想里可以获得东方新政权帮助农民的思想启示;列宁则就新政权从生活上和生产上帮助农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成 《求实》2005,(11):92-94
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7.57亿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抓好农村"普九"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让更多农民更快、更好地走出土地、走出农业、走出农村,让更多农民在观念上得以转变,在知识上得以提高,在技能上得以加强,从而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3,(19):33-33
“2009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表述他们:“唐山13位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址邻咀,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