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喜欢钻中国古书,也对西方著述怀有兴趣,所读在他那个时代并不算少。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读西学著述,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中产生过不小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更加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从延安时期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他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读谈西学,比较从容和宽泛。毛泽东读西学著述,较感兴趣、较为注重和读得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这三类。关于西方哲学,毛泽东说,它"是我们的先生";关于西方近代历史,毛泽东说,"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泽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文化系统中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时代的衰亡同时也必然是那个时代哲学的衰亡,而一个时代的复兴则必须首先是哲学的复兴.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西学东渐"过程的回顾,反思和评价中西文化交流的动因、经验教训及其启示,以迎接和推进中西哲学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及会通,正是当前哲学界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张昭军 《理论学刊》2004,1(1):87-90
仁、礼、智本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范畴,康有为以近代价值观为尺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阐释、改造和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化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近代化的旅程中,“町人”(城市商人)对儒学的发展有着别样的意义。在武士阶级一统天下的德川时期,町人阶级在传统的儒教中找到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对传统的儒教思想大加阐发,论证出一种适宜于普通市民社会的伦理思想。町人思想对中国传统儒学的理解与其秉行的义利观使传统儒学在日本更趋现实化。作者认为,日本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儒学在近代日本不断得到整合,挖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为基督教的外围组织,在传教的同时也发挥着社会服务的职能,为中国城市社会的现代化作出了一定贡献。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分会,秉承了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福音思想,从教育、实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给近代天津城市社会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还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服务和调节等公共职能,部分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缺失,成功地构建起了一种独立于政府和民众而又沟通两者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6.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但解构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还原到生活存在的本源视域。  相似文献   

7.
“慈”“孝”是人性的一种本能体现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某一学术思想的专利.儒法之争的结果,是原本彼此对立的儒、法两家,最后融合于二千年中国的治国模式中.就个人层面而言,儒学面临人性本善与如何处理人的恶行之间的困境.其中处理较好的,是宋代儒者.在国家兴衰的过程中,儒学既没有救民于水火的功效,也没有导致或加速国家的衰亡.这是因为,权力体制不受儒学制约而独立运作.当前中国的“儒家宪政主义之争”,彰显出当前中国思想撕裂的现状.未来中国的儒学地位,不可能超越古代中国“外儒内法”的模式,最多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发挥作用,而不可能取代法律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基础规范.  相似文献   

8.
论易学与儒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并不是儒家开始就明确了的经典 ,像《诗》、《书》、《礼》、《乐》一样 ,易学被招入儒学 ,进而充实、发展儒学 ,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孔子开始 ,至《易传》出现趋于成熟 ,至西汉定儒学为一尊成高潮。《周易》在充实发展儒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充实。最后升华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理论巨著。而这个升华主要是靠后起儒家托孔子所作的《易传》完成的。故儒学与易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蒋庆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其政治儒学思想展开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认为,蒋庆政治儒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心性儒学和全盘西化论双重批判基础上的,这种特征也表达了政治儒学所具有的意义。而作为政治儒学之必然要求的王道政治具有理念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内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理念层面的王道政治只能是美好的乌托邦;而作为具体政治制度设计的王道政治在对现代民主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其本质上是一种圣贤政治。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政治儒学的评判不能流于单纯的意识形态批判,而必须将其放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定视阈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对政治儒学的本质分析,也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0.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新湘评论》2010,(17):54-56
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问起什么是儒学来,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讲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就是讲做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周晓光 《湘潮》2013,(1):49-50
清光绪三年(1877年)基督宗教传入重庆,英国内地会麦卡泰牧师经万县到重庆建立了重庆的第一个基督教会(差会),嗣后各外国差会相继来重庆建立教会,基督宗教在重庆市开始传播、发展。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基督教会开展了广泛的慈善福利事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出版印刷、教育事业、育婴慈幼等。这些基督教会慈善福利事业既是基督教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途径,也是重庆近代慈善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社会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学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构筑了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三纲五常"思想是其典型表达.  相似文献   

13.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终极关怀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任务。这既需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正确认识和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传统儒学的产生和变革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整个民族的生活模式之中,同时,儒学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又使它展现出明显的制度化倾向。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它大体经历了先秦时代的初步形成到两汉之后的不断成熟直至清末走向没落。中国传统政治也正是在同样的演进与衰退的历程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当代中国,是个积极而又科学的时代主题,只有用积极热诚的态度,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既不能走"全盘西化"之路,也不能蹈"复古守旧"之途,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遗产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有用成果,又要勇于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儒学思想,是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它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先秦儒家廉政思想逻辑起点由塑造“内圣外王”的人格起,其内容包括仁者无敌的修身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及非礼不立的礼治思想.先秦儒学的廉政思想对后来中国经学、理学思想中的廉政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今天我们党的廉政思想建设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陆兴起"国学热"以来,儒学研究中的"返旧"趋势渐趋浓烈。这种"返旧"主要表现在"整理国故"重启、经学研究勃兴,以及考古发现所带来的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整理国故"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儒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但对儒学典籍的过多、过频的整理,会使儒学研究的重点发生偏向和转移。经学研究应是儒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当前的经学研究相对而言过于重视经学文献本身而忽视经书义理。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等治学方法是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当前的儒学研究绝不能停留于考证其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层面,而应该发现、探索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强 《理论学刊》2007,(10):50-52
儒学和道教的关注点虽然不同,但是,由于儒学和道教都土生土长于中华文化的母体,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同一种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而且两者都要回答同一个社会与人生问题,所以它们两者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在宗教思想、伦理道德思想以及追求和谐社会等方面交融互补,具有相通性。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视野中,儒学是多元的、开放的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意义重大,要努力使儒学成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与科学、民主、法制相结合,与西方先进文化相补充;要正确认识儒学,改造儒学的价值观,继承、发扬儒学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的人文思想不能局限于儒家学术,如果儒学只停滞在知识思辨层面,失落其人文性与实践性,就谈不上人文精神之重建。回顾先秦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成德之教,如果能相契于"五至"的心路历程,终必可以体证"哀乐相生"而"志气塞乎天地"。这是成就"文明以止"的德慧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面对传统而实有所感;进而在不容自已的真情中自有所立,自有所觉;再进而在终极关怀中自有所安,自有所悟。这样的生命主体,才能充实而有光辉,具有批判和创造能力,开展人文化成的德业,从而与世界文化交接、融通而不失其自作主宰的地位,并且开创出新时代的文化生命可大可久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