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自太祖起已建立沿海卫所、巡检司及水寨在内的庞大海防体系,此外,实行严禁政策,禁止海上贸易,以此希望获得海上的安宁。但到了嘉靖期间,还是碰上了倭乱不止的混乱局面。倭寇不断掠夺,给闽浙沿海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福鼎地处闽浙交界,倭寇入闽,必先犯此。明嘉靖十七年(1538),倭寇从东南沿海进入福鼎秦川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面临着倭寇从海上的入侵。洪武年间所形成的海防防御体系,到嘉靖中期,已经废弛,倭寇入侵逐渐猖獗。嘉靖年间曾组织多次抗倭战争,效果较明显。嘉靖四十三年,广东倭患的平息标志着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基本结束。从明朝的抗倭战争中不难看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是抗御外敌入侵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福清龙田临近海湾,山低坡缓。古时候,这里一片荒地野滩,放牛牧马,故称“牛田”。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在牛田这个地方,打了一场扬威八闽惊心动魄的奔袭战。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牛田镇是首当其冲的。据史载,自从奸民洪迪珍将海外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先后在鲁东、浙东率军抗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时,盘踞在闽东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兴化林墩等地的倭寇,到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因而,这位“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爱国将领,又奉调到闽,继续抗倭。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人是有抗敌基因的,广西人总是站在中国抗敌的最前沿。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不断骚扰东南沿海。明王朝多次派兵抵抗,皆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举进犯江浙沿海地区,明王朝数千里海疆同时告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朝征调英勇善战的"广西狼兵"到江浙抗敌。"广西狼兵"是明代广西土司地区的地方武装,主要分布在南丹、庆远、那地、东兰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带。"狼兵"有自己独特的战法,以7人为一伍,形成一个个独立合作的团队,有极强的战斗力。"广西狼兵"与浙江义乌兵、福建藤  相似文献   

6.
文河 《今日浙江》2010,(5):56-56
古镇章安位于灵江冲淤形成的椒北平原上,依江临海,现属台州市椒江区。章安历史悠久,西汉始元二年(前85)建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改名章安,三国时置临海郡,章安作为郡县治所,一直延续至唐武德四年(621),历史上曾是浙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疆都会”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台州人文渊薮。  相似文献   

7.
倭寇变乱是明王朝最重大的外患,根据史料可以知道始于明初洪武之世;盛于明代后期嘉靖之世;延至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甚至可以说和明代相始终。倭寇“起源于九洲及山阴、山阳二道,根据壹岐、对马二岛,侵掠亚洲大陆及沿海地方,……沿海数干里,备受荼毒。”(陈永恒《明代倭寇考略》)就中国而言,大抵由河北、山东沿海而至江、浙、闽、广、而安徽等内地省分,也遭波及;就外国而言,朝鲜首当其冲,印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原本也是有城墙的。上海的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只不过是圆的。原因,据说是经费不足。但这个最省钱的城墙,还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在官绅士商的一致呼吁下被拆掉了。理由,则是它妨碍了车马行旅、金融商情。原来的墙址上,便有了一条圆圆的马路。没有了墙的上海真的变成了滩,四通八达,平坦开阔,一点神秘感、隐蔽感和安全感都没有。然而怎么样呢?涌进上海的人逐年递增,甚至猛增、剧增、爆满。近一点的,有苏州人、宁波人;远一点的,有广东人、香港人;再远一点,还有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  相似文献   

9.
惠安三题     
唐辉 《福建乡土》2013,(5):39-40,43
崇武古城 这座石头古城墙是当年海防的遗存,是我国海防史上的重要史迹。据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人侵。江夏侯周德兴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委派巡视东南沿海,这位军事工程专家根据泉州海岸线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颇为完备的海防系统,崇武城就是当年海防系统中的一座要塞。永乐、嘉靖年间古城均有增建,城楼加高增厚了,另置四门楼、跑马道等配套设施,可是倭寇依然袭扰。  相似文献   

10.
潋城探秘     
正位于太姥山麓的潋城古村,石砌的绕城高墙把这个数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围在坚固的城堡里。城墙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长1127米,宽4.6米,正好把村子围了个遍。城内有环城路,城外有环城河,还有一条清水河,潺潺流水,穿城而过。这里背山面海。村前数千亩良田,历史上曾是波涛起伏的海面,明嘉靖年间为御倭患而筑城堡。立于城上极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为防御山东半岛倭寇之需,在半岛东部文登设营,名文登营。嘉靖年间倭患猖獗,戚继光受命领登州、即墨、文登三营备倭山东,写下了《过文登营》这首著名爱国诗篇。如今,500多年过去了,文登营已成为历史,然而戚继光的《过文登营》一诗,却使人们记住了“齐东重镇”文登营以及山东半岛抗倭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2.
提及抗倭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俞大猷这个名字,尽管没有完全被遗忘,但有关他的生平、功绩等,世人知之甚少。四百多年来,世人有意无意间将这位当年名震海疆、功勋卓著的抗倭英雄忽略了。其实,在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里,俞大猷与戚继光并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就某种程度而言,俞大猷还在戚继光之上。在当年的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民谣一直传诵至今;《福建通志·列传》也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龙与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传统观念中,  相似文献   

13.
浙江师范大浙江传媒学浙江省公路西藏拉萨温温州岛中岛秀洲工业园浙江路桥·中绍兴市袍江温岭市第一本刊括苍山位于浙江东南部,以“山多栝木,郁郁苍苍”而得名。属洞宫山脉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绵亘瓯江中游和灵江之间,逶迤150多公里,经丽水、缙云、仙居、临海、永嘉等市县。它千米以上峰峦有150多座,主峰括苍山,海拔1380米,在仙居、临海交界处,山石四绝,甚为险峻。海拔700米以下多松、栝、杉、柏、竹等树木,产苍术、玄参等药材,是浙江重要的药材基地之一。括苍山风景绮丽,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仙姑岩、括苍洞、缙云山、…  相似文献   

14.
明代土家兵抗倭事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抗击倭寇是保疆卫国的正义斗争。张经、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爱国事迹,史不绝书,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在抗倭斗争中英勇作战,立下不朽战功的土家将领彭翼南、彭荩巨、田九霄等,却往往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笔者不揣浅陋,采摭各家史书、方志,将土家先民抗倭事迹作一扼要概述,以彰明土家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5.
布局能力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相当于现在企业的业务经理。从1559年开始,他率领的戚家军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其胜利记录无出其右。除了部队的素质之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管理才能是决定胜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圆通山偏居闽西上杭珊瑚乡一隅,海拔千余米,形如巨桶,旧时文人会意取名"圆桶山",后又改为带谐音带禅意的"圆通山"。清光绪九年(1883年),闽浙水师提督钟宝三隐居圆通庵,带发修行。走在逼仄的山径上,令人怀想钟宝三的风采。钟宝三出身将  相似文献   

17.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沿海,发展的后劲在沿海,发展的未来在沿海。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沿海港口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已达3400多万吨,其中,防城港已成为我国拥有20万吨级码头的九大港口之一和沿海主枢纽港。目前,广西正抓紧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建设沿海大型组合港。随着港口吞吐能力的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将成为我国发展临海工业不可多得的重点地区。封面点击——大港口带动沿海发展@朱金莉 @黄嵩和  相似文献   

18.
明朝是汉人抗异族(元蒙)统治取得胜利后建立的皇朝,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朝代。洪武十三年(一三八一年)宰相胡维庸造反,明太祖朱元津逐取消宰相职位,集军、政、财、立法、司法、监察权于一身,并嘱咐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自此明朝帝集中了远比汉、隋、唐、来诸代皇帝更大的权力,成为国家一切事务的独裁者。洪武二年,倭寇(日本海盗)侵扰山东和我国东部沿海,明朝历代皇帝虽然加强海防,但由于倭寇的航海技术较为先进,对我国沿海的侵扰历时二百年而不衰。为了对付倭寇不仅迁徙沿海村庄,甚至“禁止片板出海”,实行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19.
金乡金曲     
《今日浙江》2013,(14):I0002-I0002
千年古镇金乡镇地处苍南县东部,三面临海,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邹鲁之邦"的美誉。镇域总面积达9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2.57万,辖7个社区、79个行政村、7个居民区。金乡古称金舟,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卫筑城以御倭寇,改称金乡卫。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临海市委根据本地的现实基础和特色优势,提出了建设“人居佳市”的战略任务,确定把临海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宽裕、城乡文明、社会和谐”的浙江沿海中部最适宜人们居住、求学、旅游创业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临海建设人居佳市的优势和现实意义(一)临海建设人居佳市优势明显1.经济繁荣,发展态势良好。临海是中国股份合作制发祥地之一,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温台沿海产业带东部区块等基地,并被授予“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称号。近年来,我市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64.88亿元,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