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少数民族动漫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少数民族动漫的产业化发展实际上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发挥特色民族文化唯一性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分析民族动漫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要素的应用,分析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并对少数民族动漫产业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时俱进的变迁与发展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是构建少数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条件。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桥梁和纽带。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变迁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政治内意,即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动员少数民族同胞凝聚共识,推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依共济、相扶守望、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和发展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少数民族古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它记录着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蕴含着民族信仰,体现着民族精神,具有规范各民族人民道德、整合凝聚各民族心理、调控各民族与生态环境关系等功能。虽然不同的少数民族古歌仍保留许多自身的文化特质,但在文化特征、生态伦理意识和文化传承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是贵州独特地域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秋虹 《今日海南》2012,(10):30-31
约一万年前,一群骆越人跨海而来。从此,海南岛上有了奔放延续的生命,缔造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递与发展是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生动证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丰富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稿件旨在探讨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创新之路,为其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现代体育的竞技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性,多与民族音乐和歌舞艺术有机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对外开放和民族交流的媒介,对于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其历史起源及发展变迁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及民族艺术内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人文价值理念。在现代西方建筑艺术主导的建筑装饰风格趋同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素材、设计理念及人文内涵,能够拓展现代装饰艺术发挥空间,并推动民族建筑装饰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发展,为现代人营造宁静和谐、端庄典雅、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为对象,在总结以往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解析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发展脉络;以文化三层次理论梳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内容;从民族性格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两个层面提炼少数民族武术的文化特征;遵循技术反映文化的原则进行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个案解析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3.
集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城市中的市场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集市积淀着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不同文化与民族交流的重要空间,具有地区性、民族性的特征.在变迁的社会中,少数民族集市是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连接点.少数民族地区集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整个社区网络的纽带作用,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写照,是民族生命中的智慧之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力源泉。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同历史、节日习俗、语言文字应用、生活习俗、对外族态度等方面的本民族文化认同状况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状况,从对本民族共同历史的了解,对本民族文化内容的认同,对其他民族同学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文化认同情况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情况是否产生影响以及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民族村寨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文化机制创新不足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补偿的原则、标准和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制度保障、法律保障、财力保障、参与保障等四个方面。论文通过对村寨建设中民族文化资源补偿机制的探讨,以期对村寨建设中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保护和营造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发展和利用夯实扎实的基础,拓展更大的空间。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打造少数民族品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子,是民族文化实现自身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荣 《思想战线》2007,33(2):43-46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身份对少数民族干部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所起的作用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的代表性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民族代表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每一少数民族占中国总人口比例与其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一致,只有那些少数民族特征明显、集中聚居在边疆省份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具有地缘政治因素的民族才最有机会当选。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少数民族高级领导干部的过程和条件已与汉族高级领导干部越来越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流     
《台声》2006,(5):8-9
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在京畅言发展民族文化台声讯“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讨会4月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海峡两岸近40位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出席。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会上,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就共同关心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语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教育方面,通过对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剖析与反思,学者认为,在当代多元文化论的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台声讯由第十届台交会组…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志鹏 《前沿》2008,(11):89-9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