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已成为历史趋势。提高国际话语权对维护国家利益、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以及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国必须提高国际话语权。而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既保证我国在国际上"有理说得出",又保证"说了传得开",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传播路径建设,关系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和文明价值理念的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传播,应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构建主流大众话语中的作用,创新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契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传播体系,与大众话语形成良性互动。应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建立"议程设置"与政府参与结合传播、打造全方位传播等路径和手段进行积极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我们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意识,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高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着力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并将民族复兴基础上的发展优势转化为民族复兴基础上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要求。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导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二要强化使命意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三要强化创新意识,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国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整体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相匹配,遭受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制和攻击,提升国际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中国要弥补软实力的欠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争取与我国整体实力相称的话语地位。破解话语困境须内外兼修,从塑造特色国际话语、扩展对外交流平台、提高对外传播水平等几方面入手,为国家发展提供正面的舆论支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建设带来新机遇,同时也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建设必须剖析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把握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并积极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系列创新平台,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路径,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尝试建构中国主体性公共治理理论,探索和形成中国公共治理学派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愈发注重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注重"民主输出",试图从意识形态入手进行渐进式的渗透。在此背景下,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显得格外重要。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在世界政治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发挥优势,提高文化软实力,书写自己的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离不开主体性、原创性和个体性,既不能简单模仿"跟着走""照着说",更不能刻板照搬"描着写",必须具有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的理性思维和学术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开展研究,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在推动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突出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历史三个基本维度,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用明德引领风尚、以文明互鉴为途径,积极做中国话语的创新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炼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立足实践,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容体系,面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播网络,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增强思想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聚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是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尽管中国在长期的政权建设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对世界政党理论发展具有积极贡献的政党理论,但是目前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呈现"西强中弱"的格局,有关政党的基本概念、游戏规则、评价标准等话语权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需要面对和解决西方国家的排挤和抹黑、学术话语权边缘化、宣传方式单调等现实问题.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适当应用现代政党政治的概念;要加强对中国政党理论的学术研究,充分运用国外学者、公众等对中国政党理论的积极评价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丰富理论宣传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话语权"的交锋愈发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但我国仍面临"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是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增强和提升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应厘清话语权的相关争论,明确话语权的内涵和本质,直面西方话语霸权、非主流话语的非理性干扰、多样化社会思潮挤占话语空间及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自身困境,要不断强基固本,强化话语自觉;要做到知己知彼,深化民主实践;要坚定理论自信,破除话语崇拜;要推进理论创新,着力话语创新;要加强思想培育,夯实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话语体系"即话语表达体系。不同的学科都构建有带有自身特点的话语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土壤之中,从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出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既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又能与世界对话和交流,被世界认同和共享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了构建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平等互利、信任尊重、求同存异、朴实简明、精准实效、开放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思想史、制度史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替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正确把握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政治取向及发展大势,自觉肩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当代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是话语权的载体,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保持"高势位"的特性,才能建立起一种基于公众文化权威和意识形态服膺而自然生成的意识形态中心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面临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挤压和中国国内多样化社会思潮消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要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利、搭建话语平台、行使国家话语权力等方面着手,以此建设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伟大实践的同时,以话语体系这种外在形式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加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我国多党合作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必要且务实的选择,也是打破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应有的选择。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主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对内要提升大众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同度,对外要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更多地理解。要以面向世界的姿态,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揭示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中央一再强调指出,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因此,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研究员冯树梁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耄耋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