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人前委,毛泽东拔招英才毛泽东和谭政是湖南同乡。谭政,1906年出生于湘乡县南竹山村一家书香门第。父辈指望他承继家世,光耀门婚,取名谭世名,给以“正统”文化教育。但世名很有一点“野性”,读私塾时,颇厌烦“之乎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离经叛道,后来受妻兄陈康影响,干脆远离家门,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改名谭政。谭政对声名传遍三湘大地的毛泽东早有仰慕之情,但一直无缘谋面。直到1927年他参加湘赣边秋收暴动后,才有了交臂之机。1928年夏的一天,谭政认遂川草林圩回到宁冈,组织上通知他去当工农革命军前委秘书,…  相似文献   

2.
1960年九十月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由于林彪的操纵,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受到错误的批判,被诬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谭政大将此后身处逆境,直到1979年才彻底恢复名誉,但同时也淡出军界政界。谭政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1906年6月14日,谭政出生于湖南湘乡。1927年2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7)
正王首道,1906年4月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我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不忘湖南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他曾深有感触地对家乡人民说:我是浏阳人民的儿子,三湘四水哺育我成长,我要为家乡人民尽微薄之力,报答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4.
朱岩 《党史纵横》2014,(2):25-27,52
正1960年7月1日,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不幸病逝,授衔尚不足5年的耀眼将星过早地陨落了。而他47年的光辉生涯正如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所赞颂的:"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2013年,在他的家乡和首都北京分别为其百年诞辰举办了隆重的追思活动。  相似文献   

5.
1950年开春,韶山一带出现严重灾荒,毛泽东知道后焦虑不安,夜不能寐,迫切希望了解家乡的情况。恰好在此时,毛岸英向父亲提出要回湖南老家看望亲人的请求,这正合毛泽东的心意。 毛泽东望着与自己一般高的儿子,一只大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叮嘱道:“现在家乡灾荒严重,乡亲们的日子不知怎么过?你代表我回去看望家乡的亲人和革命前辈,向他们问好。” 按理,一个国家元首的儿子回乡省亲,应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但是毛岸英回乡,这中间生出了很多曲折。  相似文献   

6.
朱新春 《湘潮》2013,(2):20-23
我的父亲开国上将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5年,当小学教师的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0月,他在革命的低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时,他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4月,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和谭政一起,当上了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  相似文献   

7.
国强同志是从湖南大山深处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国强同志身居高位,却始终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情谊,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没有在湖南工作过,但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对养育我的家乡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一直惦记着湖南的父老乡亲,想念着美丽的三湘四水,关注着湖南的发展变化。"2003年以来,贺国强同志先后4次回过湖南,其中两次是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两次是在中央纪委工作期间,我曾两次参与陪同。作为下级,更是有幸多次当面聆听国强同志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0.
1927年3月,一位来自湘江边的书生少年谭世铭,来到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武汉报名参军,就在那一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谭政。1944年,谭政在陕北负责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之际,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对他说:“你数一数‘谭政’两字是多少笔划?”又问:“你再数一数我‘毛泽东’三字多少笔  相似文献   

11.
伊方 《党史纵览》2023,(4):20-22
<正>谭政,原名谭世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1927年9月,他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谭政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总是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乐观的精神勇挑重担,不断开拓进取。这位“教书先生”出身的政工大将,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运用手中的笔以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悬挂在北京钓鱼台谭政故居的一副楹联,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毕生致力政治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不朽功绩在三军,终生遵循立党为公坦坦荡荡宁正不阿高尚风范启后人。”  相似文献   

12.
国强同志是从湖南大山深处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国强同志身居高位,却始终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情谊,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没有在湖南工作过,但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对养育我的家乡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一直惦记着湖南的父老乡亲,想念着美丽的三湘四水,关注着湖南的发展变化。”2003年以来,贺国强同志先后4次回过湖南,其中两次是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两次是在中央纪委工作期间,我曾两次参与陪同。作为下级,更是有幸多次当面聆听国强同志的教诲和鼓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似文献   

13.
24岁的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谭政   也许是中国文化中有儒家的传统,所以历史上的名将不乏“儒将”。就是在共和国 1955年授衔的 10员大将中,也有几个颇具儒将风度。而谭政大将则更是有名的“夫子”。   人们称他为夫子,不是传统的那种满嘴之乎者也,行为迂腐的夫子,而是赞誉他为人做事很有学者风度,很有知识分子的刚直和谦逊。   虽然身经百战,但谭政身上的“书生气”总也改不掉。   在和他的老秘书乔希章同志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不少他充满书生气的所作所为。 一九五八年,谭政在施工现场与战士们交谈 他说:什么“三八作 风”…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延安。一天,毛泽东与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谭政闲谈:我知道你原来的名字叫谭世名,可你注意过现在的名字谭政了吗?谭政如实  相似文献   

15.
张有良 《实践》2007,(5):29-29
朋友打来电话,说家乡变了,要我回去看看。10月初,怀着思恋之情,循着金色、成熟的气息,我踏上了返乡之旅。我的家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垦纳  相似文献   

16.
张用注  董福庆 《湘潮》2011,(6):51-51
1950年2月。时任二十二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陶峙岳赴北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在中南海与陶峙岳亲切握手交谈.对新疆问题指出了要改造好起义部队,加强民族团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等问题。毛泽东热情地留陶峙岳共递晚餐,还特地做了几道湖南家乡菜。  相似文献   

17.
我是谭政同志的最后一任秘书,曾在他身边工作十多年。每当回想起在他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回想起他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军队的模范言行,回想起他政治坚定、思想高尚、严于律己的优秀品德,我总是心潮难平,感慨万端。虽然时光已逝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诲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引起我深情的回忆……“共产党员时刻要同党一致起来”我是1977年夏天到谭政同志身边工作的。记得我到任后,他找我的第一次谈话,就提出按党章规定成立住地党支部;要加强党支部的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要发挥党支部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远生 《湘潮》2013,(3):11-13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有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在湖南调研期间他在三湘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故事、佳话。  相似文献   

19.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20.
戴安林 《湘潮》2011,(10):41-44
我曾问一位从海外回国的老人:“阔别家乡几十年,您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他深有感叹地说:“家乡变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交通。如今水路顺畅,通江达海,陆路通达,物流方便,航空便捷,连接五洲四海。”是啊,三湘大地旧貌换新颜,便捷顺畅的交通为湖南的发展铺设了跑道,为湖南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