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紧迫性、挑战性、选择性,构成其现实坐标。就其紧迫性而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紧迫需要。就其挑战性而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着来自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坚持群众路线的动力供给不足、干部的群众工作水平低、联系群众的环境日渐复杂等方面的挑战。就其选择性而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从查摆问题、正视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顺序入手,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郭一宁 《探索》2022,(1):114-124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通过政治权威、领导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感召与凝聚,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与归属感,共同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具有促进心理认同、凝聚社会资源、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战略价值。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实践逻辑,是在思想文化的相连相契中实现共意共情,在党的引领示范中实现社会的行为跟随,在政党与社会的协同互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优化党的社会号召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要坚持系统思维方法,以分层次的治理思维和开放性的系统思维为基本思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旨归,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合着社会各主体对真善美的强烈呼唤和追求,对社会风气向善向美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四风"问题败坏党的形象,扭曲党群干群关系,对社会实践审美化是一种严重的阻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认识,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摆在突出的地位去思考和决策。只有当领导干部的行动真实感化群众时,才能解决社会实践审美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全面阐释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与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全面贯彻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密切党群关系,这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执政地位,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张闻天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过经常性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坚持通过调查研究,接触实际、联系群众;在群众中审查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无情的斗争;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新形势下党更好地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各机构公布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普遍支持,在广泛参与的同时也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继续深入表现出了一些担忧。社会反响是继续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重要依据,因而必须努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并且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反馈机制来有效获取社会反响的资讯,进一步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央苏区、探索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广泛发动群众,显示真正"铜墙铁壁"的伟力;三是群众化实际化,创造苏维埃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总结了才溪乡苏干部坚持群众路线,争创一等工作的模范事迹和先进经验;他在"二苏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总结报告中,结合才溪乡的典型经验和模范事迹,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不仅是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层面,也是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举措。权力制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自我约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当前,我国高校党内监督存在着力度不够、实施不到位和实效欠佳等疲软现象,凸显出党内监督体系落实不到位、程序不完善和监督意识不强等深层原因,应从加强高校党建以促党内监督、培育高校党内监督文化、细化高校党内监督程序、增强党内专门监督和拓展高校党内监督渠道等层面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落实,为了更好地将其落实于实践中,就必须从信念路径、主体路径、作风路径、创新路径、制度路径、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路径的多维度进行探究,促进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类网络舆情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也为当下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用户,更是将各类自媒体运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网络舆情也呈现着与一般网络舆情不同的特点,需要对之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文章在分析党的群众路线与高校网络舆情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在地规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充分肯定和彰显了历史前进中的质朴美和正义美感,立党为公、公而忘私是衡量党性、美丑的根本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各级干部向善向美的总开关。  相似文献   

13.
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法宝。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治理面临转型矛盾多重叠加、维稳压力"绑架"地方政府、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协同等多种现实困境。要实现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瞄定群众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取向,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重塑社会利益结构、推进参与性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速,不仅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社会审美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明与腐朽、理性与恣意、审美与嗜丑的斗争一直存在着,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才能使社会彰显公平正义,使文明、理性、审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要把立党为公、公而忘私作为衡量党性、美丑的根本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各级干部向善向美的总开关,“既严于律己又开拓进取”是干部行为审美化的现实要求,要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增强社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不仅拓展了德育的途径,而且增强了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中的基本问题,合理定位这一关系是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一方面,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代表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社会是政党发展的根本,更是执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呈现诸多新特征,对党的执政和群众路线实践带来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切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需要从理念、内容、方式和监督保障等方面对群众路线实践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应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治。战后各国普遍立法保障结社权,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很不完善。要以宪法结社权为统帅,加快制定统一的结社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构建社会主义结社法律体系,以充分保障结社权,并加以必要的限制,从而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建亮化"工程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为载体实施的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党委"亮思想、亮要求、亮作用"、党支部"亮阵地、亮协作、亮业绩"、党员"亮身份、亮责任、亮业绩",努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对长效机制运行进行顶层设计。衡水学院针对地方院校的特点确立了"五个结合",即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与育人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长效机制的基本模式,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