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0):1-1
9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西部县域的幸福路径》。文章认为:“幸福感的核心是人,我们发展的目标是为人民谋利益。不能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去解决民生问题.而是必须让人民群众同步享受发展的成果。”显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李志仁 《共产党人》2007,(10):10-10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宁夏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和战略决策落实好,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着力点,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0,(19):20-22
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不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时下中国人关心的热点话题。人们最关注的是。在中国社会财富快速增加的同时,也有一些民众的幸福感没有成正比例上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生     
《党课》2012,(17):6-6
人民幸福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老百姓的健康为代价,去谋求发展总量和速度。如果“快”可以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撑,则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相似文献   

6.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丹 《实践》2010,(3):9-11
<正>2009年,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艰难前行。虽然遭遇了经济的严冬,但中国改善民生的脚步并未停歇。一项项惠及民生举措的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百姓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民生份量。党和政府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严承诺,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了具体的民生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相比,社会福利对于改善民生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应当遵循积极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原则,规划建立中国全面小康阶段由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教育福利、医疗福利、计划生育家庭福利和住房福利组成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连续5年实施改善民生的20件实事。新区实施的改善民生20件实事与本市20项民心工程一脉相承。对于今年改善民生20件实事的项目确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0.
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民生的改善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十一五”时期,宣恩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抓手,在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同时,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2012年3月,宣恩县统计局按照群众幸福指数的基本指标在全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群众幸福指数达到85,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桑林庆 《江淮》2011,(5):51
创先争优活动能否让群众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首先要直面现实,找准群众关切点。以教育为例,群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上学难、上学贵、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体现得尤为突出。 2007年初,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宋秀岩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庄重承诺:年内,办好改善民生的八件实事,进一步让人民群众共享青海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年中,全省在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90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使改善民生的八项实事全面完成,广大群众就业、上学、医疗和住房实际困难继续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4.
群众肯定、鼓励和拥护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点进步,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形势下。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以民心凝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0,(4):36-38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每年召开一次民生大会、出台一个民生行动计划、为群众办100件左右民生实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长春市民生工作经历了由重点帮扶到适度普惠、由解决具体问题到注重制度建设、由政府强势推进到社会广泛参与的深刻变化,全市民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梁新 《学习月刊》2012,(16):1-1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具体体现。拿什么检验改革发展成果?那就是民意更加受到尊敬,民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上升,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群众更具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民生”、“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符号唱响在政治天空中,不仅昭示党执政理念的更加纯熟和进一步升华,更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固有民主的回归,即不仅从实践上践行着民生理念,更从理论上确立了民生理念的内涵、现代意义、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保善 《学习论坛》2008,24(4):17-19
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等.注意改善民生是有远见、负责任的政治家政治智慧的结晶.党的十七大展示了改善民生的新起点.改善民生要以民为先,须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9.
万事民为先。近年来,炎陵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坚持民生工作和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升。坚持富民为先,夯实民生基础。扩大就业。依托企业促进就业,突出抓好"两园两区"建设,注重项目能耗审核、环保评审两关,积...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民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多方形成合力等是改善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