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社会学理论的传统中知识与行动关系的研究方法论有两种知识押或行动模式:强知识弱行动的社会知识论(知识社会学或者社会学知识论)、强行动弱知识的社会行动论.尽管在知识社会学和社会行动论的研究范式中力图调和这种对立的视角,但收效甚微;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则在调和知识与行动的二分模式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个研究为知识行动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社会学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体系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体系论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这表现为:一、接受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资本积累是其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内的阶级分化就是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两极分化;二、将卢森堡的"第三"市场理解为现代世界体系,卢森堡所洞察的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剥削即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关系;三、批评了列宁和布哈林帝国主义论的局限性,将帝国主义视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而非一个阶段;四、发展了依附理论,继承了依附论关于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观点,将依附论的中心-边缘结构扩展为中心-半边缘-边缘,中心-边缘关系即不平等交换关系.总之,世界体系论既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折衷和综合,又是对依附论的直接延续.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点,党的根基论是对党的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的支撑;二是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理认同和行动支持。为此,必须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高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赢取广泛的心理认同三方面来固本强基。  相似文献   

5.
李育军  陈岚 《世纪桥》2010,(9):67-68,70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3年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到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这个阶段主要是"合力论"内容的形成,即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从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到1890年写给约.布洛赫的信,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合力论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恩格斯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恩格斯科学主义倾向;恩格斯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都有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分别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完善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邹韩 《党史文苑》2009,(4):50-5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分别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完善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沈全 《理论导报》2010,(8):16-18
"跨越"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都认同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二者都强调辩证看待、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占有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允许"有利于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上,"跨越"论提出"相互呼应",新民主主义理论则重视立足本国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9.
童曼 《求实》2013,(2):77-80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原理,其理论重心在"施教环节",对于"受教环节"虽然有所涉及,但不是"灌输论"研究的重点。借鉴接受理论,转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视角,通过对接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探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一系列举旗定向的光辉论断,逐渐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逻辑严密的"初心论"。从时代背景向度看",初心论"是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语境下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从理论意涵向度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世界谋大同构成"初心论"的核心要义;从价值意蕴向度看",初心论"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提供逻辑牵导,为强党兴国提供精神引领;从实践方略向度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统揽"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初心论"化作实现强国梦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頔 《山西青年》2022,(6):47-49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它能够使一个人的智慧成果惠及到整个人类社会,为人类所共用."模因论"最初源于生物学,随后被运用到人类社会各个学科领域.语言学同样适用于这一理论,将模因论应用到语用学中,可以从新的角度解释旧问题、研究新问题.本文运用模因论相关概念,从引用、移植、嫁接和词语变形四个角度分别研究新式网络流行词语,在语用...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从思想史上来看,他是继孔、孟的"德治"与荀子的"礼治"思想之后提出的法治思想.他认为儒家的"德治"或"礼治"政治思想不能治理当时战国时期社会的混乱现象,而他自己确信只有强力的法治统治才是有效的.事实上,后来他的法治思想被秦国接受并成为治国的理论,帮助秦始皇平定了天下大乱而完成了统一.因此,韩非子的统治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影响了秦以后的中国的政治思想,并且他理论的失败从当今也能看到许多启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当中,可以算作是最富有实用性的统治论.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的矛盾不是单一的,是各种不同矛盾在整个社会系统内部的结合体。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社会是由许多矛盾的冲突产生出无数交互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出的一个合力,即恩格斯"合力论"思想。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过程中,也是符合"合力论"这一基本思想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3,(12)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考察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学科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的提出和研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之关系问题的学科论域和理论取向。提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从唯物主义立场解答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自觉,这一研究路径和研究视角,对研究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的历史观突出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了真正的历史主体。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充满了活生生的人的内容,充满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生存论意蕴。  相似文献   

19.
要完成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就必须从人类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人类中心论"到"系统和谐论"的观念变革。"系统和谐论"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系统和谐论"的实践空间。只要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和谐论"有机整合,就会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精神、不同文明之间这五重关系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二重奏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转型,客观上导致了个体道德价值内在困境,用"困惑"来言说规范伦理学的现代情境已经成为某种言语习惯。无论在逻辑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后果论"和"义务论"都是规范伦理学理论形态中两条重要路线。然而现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人性、个体与类、价值追求的再发现与不断的道德选择过程,因而"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互补性复合伦理制度在当代伦理发展中也逐步显示出其价值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