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外婆去世那年,母亲11岁,之后不久,她就坚决地、很有些固执地离开了学校,从我外公手里夺过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屋里活。 虽然外公一再劝她重回学校,甚至斥责她自作主张,轻重不分,但前途和未来太遥远了,她只是强烈地感到,外公就是她的整个天空,而这片天空,已经力不可支了。她不敢想象这片天空轰然倒下之后的惨象。  相似文献   

2.
刚一见面,我就感受到了她的与众不同。朴明子梳着长辫,头发打理得很整齐;衣着很鲜亮。虽然简单却透着一种干练;她快人快语,嗓音亮堂。说话时眼里闪着光,让人不可能忽视她的存在;她个子不高,所以总是抬着头说话,她笑称,人有骨气就不会低头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9)
正"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这是《红楼梦》里大部分姐妹对王熙凤的评价。她究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读者对凤姐的印象是她不大识字,但说话诙谐有趣,颇具才干。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就曾说:"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宝钗算是大观园里的稳重人,她的话代  相似文献   

4.
为着一种信念和责任,她以朴素的姿势,在聋儿的无声世界里默默耕耘,播撒着爱与希望的种子。11年来,280多名聋儿在她训练下,很多人已能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5.
"你想学吗?""想学。""那就来吧,不收你钱。"马小会说她就是因为文化馆老师的这句"那就来吧,不收你钱",稀里糊涂地进入到绘画领域里了——因为她没有钱,也因为内心自卑的她需要一个不用说话的爱好。  相似文献   

6.
正初见祝文姬博士,她身穿白色衬衣,脸上的笑容如同初春的阳光,与高校里稚气未脱的女学生无异。和人说话时,她总是一脸沉静,娓娓道来,就算碰到回答不出的问题,也坦然承认,眼神里不见丝毫躲闪,让你感受到她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严谨。虽然只有33岁,祝文姬和她的团队却已攻克了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开发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工程设计平台,研制出驻停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8.
古晓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外公就教育她: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她谨记外公教诲,时至今日,依然保持极有规律的生活,每天、每周、每月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不是这样做,我将一事无成”。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也养成了惜时如金的好习惯。因为生辰正逢新中国成立,母亲为她取名为“晓”,一则纪念解放,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辅导热线:我是高一的学生。在我们寝室里有一个同学平时很内向,我们很少与她交谈。最近她经常在寝室里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不让寝室的人说话,甚至将热水瓶摔破在地。看到此举,我们感到很可怕又很无奈。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逆反     
妈妈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想到哪说到哪,我很烦她的唠叨,不想和她说话,免得她借题发挥,没完没了。当我进入初一后不久,我发现自己眼睛近视了,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台湾情怀     
张嵘 《两岸关系》2005,(12):22-23
对台湾最早的印象源于我的外婆,外婆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是个终日驼着背,话不多但很慈祥的老人,每日为我们兄妹3人忙碌着。外婆太平凡了,平凡到好像没有什么故事。直到那天外公突然出现,我们才知道外婆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外婆与外公在民国时期结婚,婚后原本以为可以像所有人一样生儿育女,白头偕老。可谁也没想到一个早晨,外公和往常一样离开家去学校上学,却再也没有回来。这一走就是整整的四十年,而那时我的母亲仅1岁。我的外婆就这样开始了她整整四十年的等待,直到当年的美丽少妇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老人,而当年抱在怀中尚不能言语的女儿也…  相似文献   

12.
有个蜚声中外的女人,写书,卖化妆品,做电视节目,很能干。但她的化妆理论让我无法苟同。女人嘛,素面朝天的最好。所以,我觉得她的很多关于美容的理论全是幌子,是为了赚钱。但是,她有让我肃然起敬的地方,就是她关于说话不能大声的人生感悟。她教育女性,一定不能大声说话,要轻声细语。汉语里讲“低调”,是指处世的态度要谦恭,要放低姿态,放下架子,不要张扬,但是,这个词的字面的意义可不仅仅是这样,还有一个是低声调。说话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交流,为了说清楚事情。但是,世界上更多的话并不是为了交流,很多人说着说着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以为自己有道理,就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大声。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真理嘛。我们能知道的无非是几十年的生命,若干亲人朋友,而已。别说在宇宙中了,就拿人类的已知的数千年的历史来参照,我们的肉体,寿命,思想能算  相似文献   

13.
思之 《当代建设》2003,(4):15-15
很惊骇地看了一篇报道,一个少女被歹徒强暴后,不向人呼救,不选择逃跑,竟然选择了死亡,她还从容地喝下安眠药再喝农药。事先她与歹徒还认真讨论死后怎么处理,歹徒说:“你死后我就把你埋在这个院子里,”女孩从容答道:“我喜欢有草的地方,你一定要把我埋得深一些。”说话间,两人便真的来到院子中间,他们先是选了院子的一角,因为那里长满了荒草,歹徒说:“既然你喜欢有草的地方,你就帮我把这些草拔掉吧。”女孩不声不响但极其认真地拔掉了一人见方的杂草。以后又看歹徒一锹锹地为自己挖坑。女孩死后歹徒果真一层土一层水地把她埋得结结实实。这个…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虚惊一位女士带着两个吵嚷不休的孩子去银行取钱,这位女士不想使她的孩子没有教养的举止暴露在这么多人面前,所以,在进入银行后,她突然对她的孩子叫道:“脸朝墙壁,不准说话。”一下子,银行里所有的人都面向墙壁,不敢出声。理由父亲:“皮埃罗,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上课时再说。”何必怪罪一位妇女怒气冲冲地奔向动物园的管理员,惊叫道:“你应该看到猴子笼里出了什么事,四只猴子正坐在台子上玩牌…  相似文献   

15.
谭畅 《小康》2012,(11):43
正一家五口挤在12平米地下室里的日子,是弓俊红这么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光。她期盼着,见识过"大世面"的孩子们,最终跟农村孩子不一样深秋的白天越来越短,下午六点天就黑了,喧嚣了一天的北京东城区西罗园菜市场慢慢安静下来。弓俊红和她不爱说话的丈夫老白开始收拾位于菜市场西南角的粮油摊位。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钢筋水泥“盒子”里的都市人,谁不渴望坐在家里就能过上美丽浪漫的田园生活:吃自己种出的纯天然绿色蔬菜,喝自己亲手种植的花草茶,在姹紫嫣红中享受一种幽雅情调。就连美国总统布什,都热衷种菜养花呢!然而,城里人哪有土地呀?如今好了,一位叫马琳的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设计的时尚“迷你菜园”一问世就风靡京城,还出口到了日、韩和新加坡等地。这一绝妙创意.为女孩赢得了200多万元惊人财富!且看她有什么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盒子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猴子的一生也就结束了。人们总会嘲笑猴子愚蠢:为什么要到盒子里面去抓坚果呢?而且抓住了就不放,致使爪子抽不回来而被捉。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  相似文献   

18.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19.
多次听到人大代表初桂兰这个名字,多次听人提起她的感人事迹,但对初桂兰代表我还是只知其名不识其人。2007年11月27日下午3点钟,松原市宁江区人代会预备会议准备召开了,代表们神采奕奕地陆续步入会场,这时,一位身体羸弱的老人在两位年轻人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会场,很多熟悉她的人都围拢过来,有的看到她还没说话就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20.
李镜羽 《公民导刊》2011,(11):50-51
刚分配来的案子像小山一样堆积在办公桌上,我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卷宗开始工作。这是一桩常见的抚养费纠纷案,在定好开庭日期后,我拨通了被告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子,说话声音显得有些有气无力。我在电话里要求她速到法院来拿传票,她马上激动起来:。我现在全身肿得下不了床,人都要死了,没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